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脑血管病效果观察及对预后影响

2021-01-25 11:57杜建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循证重症

杜建芳

(山西省阳泉市煤业集团总医院,山西 阳泉)

0 引言

脑血管病是指脑或者颈动脉发生病变,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使脑组织受损的一类疾病。例如因为脑血栓导致的缺血性脑梗塞,或者是因为脑血管意外破裂导致的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剧、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有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会出现昏迷,预后较差甚至死亡,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命健康[2]。经临床实践表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保障有赖于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3]。为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现将来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64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的来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64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前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1996年制定的有关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中关于重症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4],排除了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或不全者;肿瘤;贫血、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创伤;有重大手术史者。患者性别:男35例,女29例;年龄55~82岁,平均63.5岁;脑出血26例,脑梗死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出血性脑梗死6例。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A组,即:遵医嘱用药,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定时进行拍背及翻身护理等;循证护理B组,即:在医护人员中挑选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者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广泛搜集循证护理相关文献,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确定循证护理模式,制定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营造良好治疗环境,保持病房清洁,加强空气流通,控制室内温度在22~25 ℃,湿度在60%~65%;实施床旁交接班制度;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瞳孔、皮肤颜色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并积极配合医师的处理;对于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时刻注意监测患者胸廓双侧是否对称,同时加强通气状况管理,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节呼吸机的呼吸模式、呼吸频率、潮气量、氧浓度等设备参数,时刻注意呼吸机是否维持良好运行状态,管路中如出现积水应及时将之彻底清除,呼吸机每隔24 h后必须更换新管道才可继续使用,呼吸机通用后要调整为小面罩吸氧,如需要对气道进行加热湿化,应注意把温度保持在28~32 ℃;随时观察气管插管的固定情况及气管至门齿深度,记录插管外置的长度;每6 h为患者进行1次口腔护理;为患者制定符合身体实际需要的食谱,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以 4~6次 /d,200 mL/次,温开水3~4次为宜,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患者需暂时禁食,定期检查患者的胃液pH值,当pH<35时提示有出血,要相应降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加用胃酸抑制剂,发现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时要立即报告医师,按医嘱给予注射止血剂,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及云南白药鼻饲;及时补充水分,患者的每日输液量以1500~2000 mL/d为宜,不宜过多或者过少;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具有连贯性,翻身时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状况,如条件许可应尽可能使用褥疮垫以减少翻身次数,要定时按摩患者的身体受压部位以预防长时间躺卧引起的并发症,按摩时注意避免影响其体位变动;指导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由被动逐步过渡到主动的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活动强度和时间;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鼓励、协助进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

1.3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5]:显效-治疗后,智力情况恢复正常,可灵活活动肢体,能够自理日常生活小事;有效-治疗后,智力情况较发病前有所下降,肢体虽可做一些简单活动但总体功能恢复情况不佳,只能从事少数日常事务;无效-治疗后,智力水平较发病前明显下降,肢体难以进行任意活动,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死亡-入院治疗7个月内发生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根据治疗效果评价标准,B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见下表 1),以日常生活能力(ADL)、昏迷量表(GCS)及格拉斯神经外科评分量表(GOS)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B组明显优于A组(见下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评估对比(±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评估对比(±s, 分)

组别 ADL GCS GOS护理前 1.7±0.2 4.6±0.7 1.7±0.5护理后A组 8.2±1.9 9.6±1.3 3.1±0.4护理后B组 14.5±2.3 12.3±1.6 4.2±0.5

3 讨论

多数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均属于重症,由于其身体及器官功能均已明显退化,加之心理素质也较差,多数不能积极自觉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使得治疗和护理均存在较高风险。因此,对于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很难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6]。

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做出科学决策,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7]。与常规护理相比而言,循证护理的主要优势有:(1)循证护理人员对护理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更好,护理经验水平更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保证在护理过程中做到科学护理、主动护理,避免盲目的护理,保证实现有效的护理效果;(2)护理方案的制订更加详细、周密、慎重、科学、个性,要有医学科学依据,能够从实践出发,结合检索的相关文献资料,切实地将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和成果等与实际护理需求相结合,进而提高护理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饮食、作息、用药、早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有效护理,更加注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气道管理、营养管理3个方面的管理[8]。主要表现在:(1)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连续、动态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可及时地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稳定预后;(2)针对持续昏迷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气道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3)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于需要置入胃管的患者,及时置入胃管后鼻饲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流质饮食,为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及水分,有助于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有效预防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恢复;(4)对患者的每天静脉输入液量进行控制,有效降低了颅内压增高的发生几率;(5)对出现恶心、呕吐及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实施暂时禁食管理或者进行必要的胃肠减压处理,有效防止了因呕吐发生的窒息;(6)协助患者进行早期的床上功能活动,有助于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肢体的萎缩和畸形,促进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能力,有效地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脑血管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昏迷状况,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维护良好的预后状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循证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脑血管病知多少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