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观察

2021-01-25 11:57马艳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牙髓持续时间护理人员

马艳楠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牙髓病在口腔科较为常见,是牙髓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包括牙髓炎、牙髓退变及牙髓坏死[1]。发病时,患者通常伴有阵发性和自发性疼痛,在夜间疼痛尤为明显,常使患者坐卧难安,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导致生活和学习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该疾病具有患者群体分布广、发病率高的特点,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的常见和有效方式,但该种术式受视野和操作空间的影响,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高度配合,相关报道称,科学规范的椅旁护理配合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有效价值,提升治疗效果,为提升治疗成功率提供保障[2]。本次研究对椅旁护理配合进行了优化,并与优化前的护理进行对比,从而探究优化椅旁护理配合的实际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做以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6月收治的牙髓病患者90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椅旁护理配合),同时选择我院2019年7~12月收治的牙髓病患者90例纳入观察组(优化椅旁护理配合)。观察组中,男 52例,女 38例,年龄 20~56岁,平均(39.25±13.36)岁;病程5个月至3年,平均(2.13±0.56)年。对照组中,男47例,女 43例,年龄 19~56岁,平均(38.55±11.22)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1.98±0.5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放散痛、自发痛、牙髓变性及坏死、有牙变色、有龋损等症状,并经X线摄片证实存在牙髓钙化表现或髓石者,确诊为牙髓病;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患者具备配合研究相关调查表格内容填制的能力。排除标准:①严重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②具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③患者重要脏器有严重器质性损害者;④临床资料缺损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配合常规的椅旁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护理工作并做好记录,在此不做赘述。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对其椅旁护理配合进行优化,具体内容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进行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病情做一大致了解,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当高度配合,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把握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安慰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从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中,根据患者及医师操作的需要,动态调整患者座椅位置,在保证利于医师操作的同时提升患者治疗体位的舒适度[3]。

②提升医护配合,护理人员作为医师助手,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职责在于高度默契地配合医师完成治疗工作,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医生的操作习惯进行了解,认真完成围术期工作,术前完成手术器械准备,确保各类器械均完成消毒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术中在进行器械传递时应当以平行方式进行传递,注意动作快速准确,不可从患者面部上方传递器械,避免造成伤害,另外,根据手术需要合理牵拉患者嘴唇,确保手术视野清晰,术后清点各类器械,保证数目完整,及时回收并消毒。术后告知患者相关复诊时间、日常注意事项等,促进患者自我管理。

③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务必保证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措施、相关注意事项及禁忌等内容完全掌握,提升其专业能力,不断优化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完善的医疗服务[4-6]。

1.3 观察标准

术后1周对患者疼痛发生率进行统计,以NRS评分为依据,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分级: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疼痛发生率=(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痛)/样本人数×100%[7]。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与疼痛持续时间,对两组平均治疗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进行对比。

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以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依据,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尚可以及不满意,对比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样本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发生情况

经统计,本次研究患者无剧痛表现,不体现在下表,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为8.89%,较对照组疼痛发生率(18.89%)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发生情况对比[n(%)]

2.2 治疗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对比

在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时间方面,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时间与疼痛持续时间对比情况(±s)

表2 两组治疗时间与疼痛持续时间对比情况(±s)

组别 例数 治疗时间(min) 疼痛持续时间(d)观察组 90 33.02±5.66 2.01±1.22对照组 90 40.55±6.21 3.52±1.03 t 8.502 8.972 P 0.000 0.000

2.3 护理满意度

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6%,较对照组患者(82.22%)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牙髓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微生物感染、化学刺激、物理刺激以及创伤等因素是导致牙髓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该病常引起持续或阵发性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治愈目的。相关研究表明,在牙髓炎治疗围术期配合科学的椅旁护理工作能够对常规护理的不足进行弥补,本次研究对椅旁护理配合工作进行了优化,首先,以患者为中心,在围术期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掌握患者的需求,从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方案的调整,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精神[8]。此外,加强与医生的配合,通过了解医生的个人习惯和手术操作方式,不断适应医生的操作需求,从而达成高度默契,能够有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治疗时间,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优化椅旁护理配合能够加强医护和护患之间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和默契的医护关系,规范操作程序,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所用时间以及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优化椅旁护理配合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及医护关系,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牙髓持续时间护理人员
牙髓可以再生吗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