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病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1-01-25 11:57冯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老年病护理人员个性化

冯丹

(北部战区总医院沈河院区,辽宁 沈阳)

0 引言

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对应的老年病问题日益突出,医疗工作重点要加强老年病的防治[1]。老年病具有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等特点,加上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降低,临床治疗时尤其需要科学的护理配合。护理人员针对老年病患者要更加耐心、细心[2]。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减少痛苦,这是毋庸置疑的[3-4]。我院在老年病临床护理中采用的是个性化护理方案,效果满意,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0例:男女比例27:23;年龄78~92岁,平均(82.8±1.7)岁;糖尿病18例、冠心病11例、高血压17例、老年痴呆症16例、恶性肿瘤15例、心脑血管疾病20例,部分患者合并两种及以上老年病。观察组50例:男女比例 29:21;年龄 76~95岁,平均(82.1±1.5)岁;糖尿病25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9例、老年痴呆症15例、恶性肿瘤17例、心脑血管疾病19例,部分患者合并两种及以上老年病,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给予生活照顾和用药指导等。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①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个性特征、文化背景、性格等特点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除了说明常规的自我保健知识,还要对不同老年病患者讲解对应的健康注意事项,确保健康教育内容的可参考性。健康教育的对象除了患者本身,还应该纳入家属,家属发挥支持、监督的作用,确保患者遵医嘱用药和饮食、运动等。②生活指导:老年病病程长、康复慢,不少患者在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会需要带药回家自行用药治疗。所以,院内护理就要考虑周到,关注提升患者自我治疗的依从性、自我生活护理及康复指导[5]。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也要保持联系,指导患者生活及用药,督促患者院内院外都要严格遵守饮食及作息规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合理控制饮食、合理运动,保持身心健康。③个性化护理:不同老年病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在于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健康教育、延续护理等。肿瘤类患者的护理要点则在于心理护理,排解患者内心的孤独、焦虑、偏执、恐惧,解决患者所担心的问题,维持身心健康[6]。老年痴呆症的护理要点在于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为其设计灵活的活动项目。对科室鼻饲患者留置胃管的,采取胶布和绑带绳的固定方法,患者家属陪护的发生管路滑脱的现象会明显减少。④心理护理:老年病患者年龄大,对疾病治疗转归常常不抱希望,又担心自身疾病给子女带来的沉重负担,其悲观情绪是尤为突出的,也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表现消极,不配合治疗。所以护理人员要与其保持良好的信任的护患关系,积极沟通,聆听其烦恼,改变其消极想法,保持健康心态。⑤病情观察和风险管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变化,增加巡视频次。当患者按铃呼叫时,护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赶到。患者下床活动时,需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搀扶,防止其跌倒。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陷患者,其床边需要设置有防护措施,必要时则需要采取身体保护性约束措施[7]。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和突发情况,能够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血压变化;②对比两组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AD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变化,HAMD得分越高则心理、精神状态越差,ADL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③护理满意度以我院内自行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得分高者满意度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6.8±0.2)mmol/L、血压水平(82.2±1.6)/(110.5±3.5)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8.2±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72.2±1.3)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2.2±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老年化问题却在加剧,老年慢性病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卫生问题[8]。老年病以糖尿病、高血压、痴呆、心血管疾病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9]。老年病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加上高龄患者依从性更差,临床疗效也欠佳[10]。这类人群尤其需要科学的护理配合干预,确保医疗工作的开展和顺利康复。在老年病患者中,更需要体现临床护理的人文关怀和耐心、细心[11]。常规的护理属于大众化普遍性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缺乏所需的关怀和细致,难以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诉求,护理效果往往也差强人意[12-13]。相比之下,个性化护理则是经整体护理理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一方面关注患者的常规需求,一方面又关注患者的个性、特性,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其护理计划更加贴近患者的需求,也更加灵活[14-15]。本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经个性化护理后血糖及血压水平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的HAMD评分更低,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综上所述,对于临床收治的老年病患者,要充分考虑其疾病特点、高龄、性格、家庭等多重因素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从而为患者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情况比较(±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7.8±0.2 6.8±0.2 91.2±1.3 82.2±1.6 126.8±2.9 110.5±3.5对照组 7.6±0.8 7.1±0.5 91.6±1.5 86.2±1.7 126.7±2.1 115.6±2.9 t 1.7149 2.5725 1.4249 12.1156 0.1975 7.933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HAMD、ADL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 分)

猜你喜欢
老年病护理人员个性化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Joseph F. Engelberger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