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率和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1-01-25 11:57周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性休克休克成功率

周艳

(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0 引言

创伤性休克是常见的外科重症,其发生原因是患者出现失血较多、创伤较严重等情况[1]。在患者出现此症状时,若未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处理,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可能性,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是非常必要的[2]。本文主要就院前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率和效果影响进行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研究组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占研究组例数的60.00%,女性8例,占研究组例数的40.00%。最小患者年龄为27岁,最大患者年龄为58岁,平均(41.36±2.85)岁,其中轻度休克:11例,中度休克:6例,重度休克:3例。在参照组20例患者中,男性11例,占参照组例数的55.00%,女性9例,占参照组例数的45.00%,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57岁,平均(41.35±2.79)岁,其中轻度休克:12例,中度休克:5例,重度休克: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不大(P>0.05),但组间可以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给予患者进行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

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①电话联系:院内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急救电话通知时,应立即通知急救人员准备好所需药品,派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前往患者所在地点,在途中仔细询问患者的受伤位置,病情严重程度,告知家属切忌不要随意移动患者,以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地固定和包扎,帮助患者行平躺姿势,并且关注患者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②病情评估: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及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心跳停止情况,立即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仔细检查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对患者的出血部位、感知觉进行检查,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为患者进行有效地救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输液。③呼吸道护理:医护人员要及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侧面,解开患者的领口,并且为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清除口腔内出现的分泌物,随后为患者进行插管吸氧。④及时止血:及时地为患者进行止血能够减少患者出血过多而造成的不良情况。若患者出血量较多,可使用止血带,若患者体内血管损害严重且出血量无法制止,则通知医院及时建立快速通道,为患者提供及时治疗的时机,减少患者出血量过多的可能性。⑤心理护理:当患者出现紧急休克情况时,常会出现严重的害怕心理,同时家属也会产生担忧,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告知家属及时抢救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重要的效果,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安全感,确保抢救过程顺利进行。⑥转送过程: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转送工作,转送时尽量保持平稳,尽量避免颠簸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帮助患者行平卧位,并且将患者固定,避免车辆颠簸出现坠床情况,而且在转运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与院内急救人员联系,告知其应准备的急救物品,患者到院后,抢救人员做好患者信息、病情等情况交接后,便立即为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争取患者治疗的黄金时间。

1.3 效果判定

①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抢救及时患者无不良情况发生,有效:患者伴有轻微不良情况发生;无效:患者抢救不及时或造成死亡。②对比两组抢救时间及成功率。③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器官功能障碍、血管凝血。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

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抢救时间及成功率

研究组所需抢救时间短于参照组,研究组抢救成功人数多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抢救时间及成功率[±s, n(%)]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严重外伤造成的休克人数不断增加,在患者出现休克时,若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入院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因素[3-5]。院前急救工作是从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开始,为现场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急救措施,保护患者不会受到二次伤害;而且通过简单了解患者的病情、出血情况,准备好急救物品,在最短时间内出车前往患者所在地点;达到时,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通过熟练地运用急救技能,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急救;同时为出血患者采取措施进行止血,转运前将患者固定好且在转运时要尽量保持平稳,减少颠簸对患者造成的伤害[6-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实施院前护理后,能够通过与在场人员的电话联系,告知其应如何对患者进行及时保护,让患者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得到有效的急救,提高了治疗的效率;研究组抢救时间少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实施院前护理后,减少了患者的抢救时间,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参照组(P<0.05),实施院前护理,通过为患者止血,减少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性休克休克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血清NGAL联合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
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