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定量运动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影响

2021-01-25 11:58高荷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定量下肢常规

高荷娟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的饮食营养结构已提高,但不规范饮食结构,会造成过多的摄入高脂肪食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动脉硬化发生的可能性,而此类疾病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趾部溃疡或坏死、发冷等症状,并且此病对患者危害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本次研究提出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定量运动护理,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等症状,提高患者功能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诊治的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7.91±9.58)岁,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9.86±10.62)岁,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定量运动护理(如抗阻力运动、Buerger运动、站立及行走训练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完全知晓,并批准此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②积极配合临床护理者;③意识清晰且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患者;④住院时间>12 d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身体极为虚弱者;③患有重大疾病者;④下肢皮肤溃疡、坏疽者;⑤患有精神疾病者[2]。

1.2 方法

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在术后服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对所有患者均护理2周,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在护理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定量运动护理,如抗阻运动、Buerger运动、站立及行走训练等,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即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详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并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具体如下。

(1)健康教育:进行常规护理前,护理人员可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疾病宣教,并告知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诊治措施、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的防范。

(2)情绪护理:进行常规护理时,需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并进行及时的疏导。

(3)心理护理:对每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情绪呈放松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休息以及膳食均衡等注意事项。

1.2.2 定量运动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定量运动护理,具体方案如下。

(1)定量运动宣教:由于大部分患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的了解不够透彻,因此对所有患者进行该病情的普及,术后与之讲解并进行康复宣教,了解本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与效果、康复运动等,使患者积极配合此次护理。

(2)运动方案: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定量运动,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状况不同,制定对应的运动量,并固定其运动时间,掌握运动具体的方法如下:①抗等长阻力运动。患者在准备抗等长阻力运动前,进行准备运动,舒展肢体。让患者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并与地面呈30°左右,该动作保持6~10 s,然后下肢进行交替运动,重复6~12次/d。②抗渐进阻力运动。患者在进行抗渐进阻力运动前,让患者股四头肌呈紧张收缩时的状态,并测量患者所能承受的负荷量,根据其负荷量采取针对性的训练。训练时所用的阻力负荷从低到高,由1/2、3/4、1个10ROM进行训练,每次做3组,每做完1组休息1 min。护理人员需在患者进行训练时,每周测量10ROM的数据,并根据其数据的增减训练患者的实际负荷量,使患者的肌力有所增加。③Buerger运动。指导患者平卧,将患者的下肢抬高45°,维持1~2 s后让双足缓慢下垂至床旁2~5 min,同时活动患者两足及足趾,然后再放平肢体进行休息,1次 /4~7 min,5次 /组,5组 /d。④站立及行走训练。患者在实施站立及行走训练时,及时纠正患者步行不正确的姿势,每天上下楼进行训练,持续30 min。待患者逐步适应步行运动后,提高其运动量,注意将其心率控制在90~100次/min。⑤养成运动训练习惯。患者在出院2次/周来院进行运动训练,促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科室4次/d,不同时间段播放音乐提醒患者进行锻炼。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出院后保持运动习惯,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来适量增加其运动量,定量运动护理12个月[3-5]。

表1 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对比[n(%)]

1.3 疗效标准

(1)功能康复。显效:患者下肢发冷麻木、间接性跛行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下肢发冷麻木、间接性跛行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无效 :患者下肢发冷麻木、间接性跛行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改善不明显。

(2)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2周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6.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2周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情况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对比(±s, 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8 45.35±8.65 53.62±6.06观察组 18 48.63±7.49 66.22±12.35 t 1.216 3.886 P 0.232 0.001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引发的,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下肢缺血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典型的症状,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患者截肢或下肢感染的情况,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疾病,疾病病程长且危害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周期较长,长时间的治疗会导致患者依从性、配合度降低,使其产生身心上的排斥心理,因此对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护理是极为重要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定量运动可以让患者维持运动锻炼习惯,改善患者下肢供血的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疼痛感。通过常规护理无法得以理想效果,无法改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因此本研究中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提出定量运动护理方法。

定量运动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进行的定量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调整运动量、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速度等,固定患者的训练时间,从而养成良好的定时定量运动习惯。对于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定量运动训练,训练强度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大,有效增加无痛行走距离,通过建立侧枝动脉对缺血组织进行供血,促进血管新生,以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患者实施定量运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功能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定量下肢常规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外汇风险敞口的定量刻画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