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学组织在大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2021-01-25 16:07陈东晖王乐攀周崇臣侯立功鄢文海
大学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边缘化教学改革

陈东晖 王乐攀 周崇臣 侯立功 鄢文海

[摘要]大学基层教学组织边缘化现象严重,表现为组织功能弱化、管理制度缺失、教师培养机制缺乏、教学与科研比例失衡、文化建设缺失等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增强、师資培养的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时代大学教学改革需重新审视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要作用。高校可通过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构架建设,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体责任,从而重建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机构、规范制度建设、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实施教师素质培养计划、构筑和谐科室文化和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大学在本科教育中要做到“四个回归”,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

[关键词]基层教学组织;边缘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1)01—0023—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使得相同专业因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不同而出现差异性,这就要求大学要根据本校实际开展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适合于时代发展需求。基层教学组织是大学执行具体教学任务、开展日常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究改革的基本单位,更是联系教师与学生、落实教学工作的最前沿,其建设和管理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然而,近年来大学基层教学组织被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存在价值和合法性也受到很大的质疑。深入开展基层教学组织的性质及其功能研究,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发展在大学发展中的核心价值,对大学提升教学质量、开展教学改革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教学组织既是教学计划的直接执行者,又是教与学的联系纽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了大学教学科研水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改革发展的执行者

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工作的进展,依赖于基层教学组织扎实的工作基础。规范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管理职责,创新组织构架,明确岗位职能,健全管理制度,细化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师能力发展的推动者

“教研一体化道路”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基层教学组织的主要职责在于推进教学团队和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保持教学组织活力,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持续更新。基层教学组织通过连续引进高学历的优质教师资源,使学科专业拥有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逐步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为大学实施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二、当前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基层教学组织主要存在教学职能渐被忽视、行政管理职能突出、组织管理制度缺乏、教学科研合作文化缺失、组织边界混乱不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教研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师资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管理组织功能弱化

因建设发展规划需要,大学强化了学校、院系职责,相对弱化了基层教学组织机构功能。在目前大学绩效考核机制下,基层教学组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短期见效的科研成果,以满足考核和职称晋升需要;当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文章和课题之间时,他们便无暇顾及教学方面研究,使得基层教学组织教研的核心工作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师即使有开展教学研究的想法,由于缺乏相应的合作对象和缺少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无法开展教学研究,更不用说将教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进行验证了。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教学组织所进行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教学工作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不到位,导致其专业职责无法落实、日常工作开展困难,基层教学组织“职”“权”“规”相互分离成了普遍现象。可见,重视和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制度建设不足

基层教学组织是大学管理体制中集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经济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最基层的单元,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也是学科的载体。基层教学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本专业课程规划和教材编制、教学研究实验室管理和组织科研课题研究,以及协助院系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等工作。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大学普遍存在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的现象,这导致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责和地位不明确,具体表现在:定位不清晰,职权不明确,学校及院(系)未能提供相应的人财物力支持,基层教学组织功能难以落实。一方面,教师的教研活动缺乏管理和激励机制,导致教研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教学工作沟通反馈途径不畅,诸多问题和矛盾被掩盖,师生关心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声张,教师的教学热情日渐消磨。另一方面,大学人事部门对基层教学组织的绩效评价多为量化的科研指标,教学工作缺乏量化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使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绩效分离”的现象。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以至于基层教学组织工作流于形式,真正的教学研究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三)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缺乏

师资队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大学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基石,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其与之相对应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保障教学质量同质化和教育效果的稳定。同时,大学和基层教学组织为教师个人素质提升和事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持,而且教师影响力的提升将对高校产生巨大的反哺效益。因此,加强师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大学教育水平的发展和学生培养的质量。

(四)教学与科研比例失衡

基层教学组织教学与科研职能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然而,随着大学综合竞争及发展需要,当前多数大学按学科和专业发展需要逐步增设了很多研究机构、研究所、中心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基层教学组织的科学研究职能不断被剥离出来,其组织功能逐渐萎缩、边缘化,部分高校甚至撤销了基层教学组织,将其归属到学科或授课专业中进行管理。同时,日常管理中不断强化科研职能、弱化教学职责,出现教研分离或重研轻教的现象。大学普遍出现“重科研轻教学”和本科生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教学与科研相互分离的现象,导致教师无法及时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五)文化建设缺失

和谐的文化氛围是促进教师事业和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手段,也是基层教学组织自身建设的重要基础。基层教学组织工作的活力不足,导致相应的交流活动次数和水平明显下降,新进教师因年龄、教育背景、工作观念和节奏与高年资教师不一致,工作和生活圈划分明显等现象不断出现,致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责任感、归属感、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不足,不利于学科专业发展。

三、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内容

基层教学组织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本执行单位,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大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可见,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体责任

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体责任是规范开展本科教学,依据本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开展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完成和修订相应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课件、题库、案例等)建设、开展师资队伍培养与教学研究活动。基层教学组织通过引进具有专业影响力的知名骨干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岗位培养等途径,从而优化师资队伍构成、提升教师科研实力,搞好学科建设。大学管理机构需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保障相应专业、课程、基地的建设资金和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科研攻关、师资培养和实施教学改革等工作,最终实现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建立高效的大学教学管理机构

大学及院(系)级要建设一支有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师参与,与课程改革需要相适应,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管理机构,及时了解和收集校内外教育、教学科研与改革信息,定期开展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交流讲座,或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等工作,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三)规范和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制度建设

校级、院(系)级和基层教学组织相应管理制度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管理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对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和日常運行制度上。相关的制度建设包括专业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听课评课、学术研讨、课题申报、青年教师进修与助课等方面的管理、量化考核与奖惩等,引导和促进教师共同遵循,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维导向、价值指引和行为规范标准的重要指导指标。

1.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性质和定位。大学以及院(系)应制定相应的《基层教学组织工作条例》等措施,以保障、规范和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与运行。同时,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实践教学和毕业环节管理,注重教学质量监控,积极推进本科专业认证、教学团队建设、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结合一流大学建设的良好契机,不断推动学校本科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健全日常教学活动评价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和指导教学的作用,在充分了解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对专业教学活动的内容、进度、方法等进行科学规划,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并规范运行,使基层教学组织日常运行功能化。围绕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职能,定期开展系统性教学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落实教学改革内容,这能够有效推动教学不断发展。

3.实施系统化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基层教学组织科研立项、研究、总结、推广工作的机制,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保障教师权益,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认真贯彻学校办学思想,努力实现大学办学目标。

(四)完善教学科研团队的组织建设

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职能就是教学和科研,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方向。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相辅相成,只有把研究贯穿基层教学组织工作的始终,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培养师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要将教师的教学重新放到与科研活动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升教学的学术性价值。同时,大学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与学生深入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1.基层教学组织对所属教师按照学科专业方向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不仅要对日常教学的活动进行研究,提升自身对教学学术的认识,更应该定期将教学经验和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实践的学术性转化。同时,定期开展试讲、竞赛、评比、科研申报等教学团队建设。基层教学组织需要重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使教师具备高素质的科研教学能力,保障教师发展,激发教学团体活力,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改变其教学研究功能弱化的现状。

2.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基层教学组织开展的科研工作应围绕教学、服务教学、促进教学提升这一核心,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质量提升转化,不断提高基层教学组织成员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积极协调教师申请教学法方面的课题立项,帮助教师完成课题、进行课题总结、申请获奖等,持续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立足于大学发展规划,制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计划,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团队作用,凝聚教师队伍科研的集体优势,增强教师对专业教学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形成有共同的愿景、有互惠的利益、有明确的分工、有共享的规则的“四有”团队合作机制。教师在基层教学组织这个范围内进行交流和科研合作,实现资源和经验共享,不断提升自身的教研知识结构,从而促进个人和学科专业的成长。

(五)制定教师素质提升的长期规划

大学、院(系)以及基层教学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访学,开展交流学习,使基层教学组织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思想、理念,紧跟国际教育教学发展前沿。为教师提供更多与国际前沿教育资源交流学习的途径,开拓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学能力,使广大教师逐步成长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1.发挥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领导作用。要选聘具有领导力和号召力的人员担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能够发挥个人影响力,优化师资队伍、凝聚教师力量,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教师水平的提高。充分调动科室资源,发挥高年资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一对一”帮扶和教学竞赛等活动,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传授予青年教师,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从而整体提升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2.发挥学科专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大学应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承担教学改革项目,在工作中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在活动中要具有优先发展意识,要组织业务能力强、思维敏捷、有超前意识的骨干教师组成教学改革小组,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教改活动的积极性,对本专业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指导筛选,确立重點,集中力量,早出精品。

3.建立教学科研激励机制。基层教学组织应建立具有竞争力和活力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系,通过构建科学的规章制度,细化教研室各项工作的开展时间以及要求,确保教师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基层教学组织所安排的任务,鼓励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督促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推动大学教学研究的发展。基层教学组织应保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要积极组织本教研室教师确定集体研究项目,进行教学研究、专业研究,组织教研室进行课题申报,通过科学研究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及时督促教师检查个人的科研工作,提高教研室的整体科研水平。

(六)构筑和谐的文化氛围

和谐的文化氛围是基层教学组织体制改革的软性或柔性环境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基层教学组织的文化建设会直接影响其制度执行的实效性。和谐的基层教学组织科室文化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手段,也是基层教学组织自身体制正向发展的潜在基石。要强化对基层教学工作的梳理归纳与内涵提升,凝练各个专业的特色和亮点,构建特色化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体系。打造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以点带面,形成“典型带领、模板示范、共同提升”的建设氛围。

1.教学价值观建设能让教师对基层教学组织产生归属感。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文化建设,是大学教师发展的动力之源,更是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内在动力。和谐合作的科室文化环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构筑共享的教学价值体系,提升教学研究整体水平。教师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教育教学期望,才能够在共同的信念指导下,组建有活力、有激情的教学团队。

2.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能有效增加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高校、院(系)要定期举办青年教师理论课竞赛、PBL教学改革师范赛、实践操作能力比赛等各种教学活动,开展评选校级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活动,肯定教师工作成功并给予教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能使其日渐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各种教学竞赛平台上展示骨干教师的教学风采,能对新聘任青年教师起到培训和引领示范作用,能锻炼和提高各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树立教学改革优先发展的意识

基层教学组织作为大学的基本单元,在提升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大学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持续关注教育发展理念、培养模式、体制改革和质量保障评估制度建设,在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教育改革发展应坚持“以本为本”,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在本科教育中做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边缘化教学改革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从《少女小渔》看当今女性在出国热潮下的心路历程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