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尝太空工作餐

2021-01-25 03:28
学与玩 2021年12期
关键词:凝胶科研人员神舟

神舟十二号上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了三个多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航天员必须吃得饱、吃得好,才能有精神完成实验任务。那么,咱们的科研人员都给他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如果你只能说出这几道菜品,那就out了。

大有讲究的太空餐

早在神舟五号发射时,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几道菜品就被杨利伟带上了太空。如今,神舟十二号配置了120多种太空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六大类别,几乎能够确保航天员一个星期之内菜品不重样。

众所周知,较长时间的航天飞行中,失重和运动减退对航天员机体支撑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其中,血液中红细胞的减少,以及钾和钙的损失特别值得注意。因此,在航天员的食物中必须适量增加铁元素、钙元素、钠元素以及维生素D等含量丰富的食品。不过,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根据飞行时间的长短,科研人员早就提前对食物的搭配、组合包装进行了研究,确保航天员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五花八门的太空餐

航天食品的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类在最早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时候,甚至还不清楚他们能否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咀嚼、吞咽。因此,最早的太空食品是半固体状态的食品,它们被封装在类似牙膏的铝管内。食用时,航天员需要将塑料吸管插入铝管内,再轻轻挤压铝管,才能吃到食物。

不过,这种半固体食品和婴儿们吃的代乳食品差不多,水分含量高达80%,不但重量和体积都较大,更谈不上符合航天员的饮食习惯。于是,在接下来的航天飞行中,脱水复水食物成了太空餐的主流。

所谓脱水复水食物,顾名思义,就是在地面先将食品烹饪好,再让其在低温、低压的条件下脱水。脱水后的食品具有营养流失少、体积小、重量轻、风味更接近普通食品等特点。但是,航天员在吃这种食品前,必须经过复水这一比较烦琐的步骤。

同时,黏滞性食物也是航天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食物也被称为软包装罐藏食品,优点是不用进行复水处理,也不存在漂浮问题,方便携带和食用。相对来说,黏滞性食物的外观、风味等与地面食品差异不大,因此是最受航天员喜爱的食品之一。

另外,一口大小的食物也是航天飞行中常见的食品之一。这类食品,航天员一般一口吃一个,优点是不会产生残渣影响飞行安全。比如,杨利伟当年在飞船中吃的小月饼就属于这种食物。

有吃还要有喝。根据中国人饭后喝茶的习惯,科研人员利用茶精制成茶饮料粉。航天员饮用时,只需加入水再对饮料袋加以按压,很快就能够得到一杯味道可口的茶饮料啦。考虑到太空的特殊环境,其余的各种饮料基本也都是由饮料粉现场冲泡而成,并且密闭于容器之内。

“黑科技”保障太空餐

说到天宫空间站的中国特色太空餐,除了上百种美味佳肴外,空间站里的太空厨房更是名副其实的“黑科技”。其中,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提前送到空间站的航天微波炉和纳米气凝胶大冰箱为航天员解决了加热食品和储存食物这两个大问题。

航天微波炉既需要在火箭发射中经受得起高频的震动,又要安全使用十年之久,同时还要保证快速加热和食品的均匀受热。据了解,由我国科研人员历时十年研制而成的航天微波炉,采用特种磁控管技术,能耗达到了超一级,仅需7分钟便可完成3位航天员的一餐主食。

至于纳米气凝胶大冰箱,它和我们家用的冰箱大不一样,它是一个由纳米气凝胶材料做成的低温锁柜。氣凝胶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之一,不但能承受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还能阻断热量传播的各种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空间站对食品的储存。

实际上,从我们的神舟飞船开始在太空遨游那一刻起,每一次成功完成任务,科研人员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航天员的航天食品进行改进。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航天食品一定会越来越好吃,越来越先进。

猜你喜欢
凝胶科研人员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贺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空间站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消夏凝胶弹机
新型避孕凝胶,涂在肩膀上就可以避孕?
用棉布废料制成的环保气凝胶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水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