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

2021-01-26 06:31王俞方
运动精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项目少数民族

王俞方 易 芳

“健康中国”视域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

王俞方 易 芳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以“健康中国”的视角对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体育进行探究,对其存在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探讨,研究发现广西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健身性不足;个别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娱乐性不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单调;部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规则不完善。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举措:加强民族体育项目健身性、娱乐性;丰富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完善体育项目的规则性,以此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

健康中国;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展举措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健康指标逐渐提升,我国在健康领域有较显著的成就。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我国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1]《纲要》对人的健康发展、健康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等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和要求,对于政策目标踏实落地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研究基于“健康中国”视域,以广西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为对象,探讨其体育领域在实施《纲要》战略目标中当发挥的作用,以便更好地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实现全面健康。

1 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概要及分布

广西历史悠久,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80万年前广西就已经有原始人类生息了。公元1363在湖广行省南部增设广西行中书省,开广西省之先河,1394将原属湖南的全州、灌阳一带划归广西,将原属广西的廉州府(今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属地)划归广东,清初复设广西省。截至2018年末,广西户籍人口5659万人,常住人口4926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主要以壮族为主体,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

这些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了各式各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为了响应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广西大力挖掘和发展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壮族的蚂拐舞、绣球、打扁担和打榔;瑶族的长鼓舞和陀螺;苗族的芦笙踩堂、跳芒蒿;侗族的多耶等(见表1)。

表1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汇总表

序号项目名称地域 1抢花炮南宁市 2壮族打扁担南宁市 3壮族打榔舞崇左市 4壮族蚂拐舞河池市 5苗族芦笙踩堂融水县 6苗族芒蒿舞融水县 7李家拳及南蛇过垌北海市 8毛南族簸箕棋河池市 9壮族高脚马河池市 10彝族打磨秋隆林县

注:数据来源广西地情网

1.1 少数民族体育在“健康中国”中的健身价值

习近平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而《纲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内容,以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可负担、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推动社会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实现全民健康为重要内容。在漫长社会发展中,存在于广西民间的一些民族项目仍具有一定的体育属性。广西民族体育主要以歌舞竞技为主导,纪念祖先或英雄人物的庆典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还能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少数民族体育不仅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属性还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完全满足人们通过体育达到身心健康的强烈愿望。[1]例如瑶族长鼓舞,长鼓舞动作奔放、洒脱,击鼓的动作反映了当地生产生活等情况,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长鼓舞基本动作为下肢稍曲或半蹲,上身直立,转身时颤动、勾脚并击鼓。从身体素质的发展来看,长鼓舞对发展上下肢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以及体能具有明显的作用。从运动人体科学角度来说,经常参与长鼓舞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达到强身健体的要求,发挥了其健身性。

1.2 少数民族体育在“健康中国”中的文化价值

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是民族的血脉。“健康中国”倡导全民科学健身,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此来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民族综合实力。

民族体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还是民族文化的衍生部分。少数民族体育包含了自身的文化元素和民族特色。民族体育活动本质属性是健身。其不但能够促进当地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例如广西壮族蚂拐舞。蚂拐舞的形成融入了以农耕文化为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充分反应了壮族人民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10]据调查,每年的正月初一至二月初期间,壮族人民都会举行蚂拐节活动,世世代代传承蚂拐舞文化。民族体育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人们在进行民族体育活动的同时就是在进行民族文化传承。从而增强个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满足感,促进多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谐发展。

2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2.1 部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健身性不足

民族体育项目对于其他的体育项目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且不受场地的限制,是能够促进全民健身的好方式。但部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存在着健身性不足的现象,从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上来说都无法达到体育锻炼的要求。

例如毛南族簸箕棋(见图1)、射棋、三棋(三点棋)、皇棋等民间传统棋类体育项目。这些棋类运动被称为最高战略思想的体育竞技项目,是一项高度脑力运动。棋类运动作为休闲体育,具备着竞技性和娱乐性。根据调查研究,经常进行棋类运动,能够促进参与者身心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锻炼他们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棋类运动持续的时间长,长时间的久坐不利于下肢肌肉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促进全民健康发展,应通过创新的手段来增强那些健身性较低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图1 毛南族簸箕棋棋盘

2.2 个别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娱乐性不强

“娱乐”在现在汉语词典解释是快乐有趣的活动,那么娱乐性则可以解释为可以达到快乐、开心目的,欢乐有趣的项目、表演或活动。《纲要》指出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为“共建共享、全民健身”,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健身生活方式,普及全民健身。

但在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中,个别项目娱乐性不强,导致这些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不被当地民众选择参与。随着其他体育项目的融入,这些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广西壮族高脚马。高脚马作为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是一项具有较强竞技性和技艺性的项目,分别有高脚马竞速、高脚马角斗和高脚花样三种形式,参与者需双手持杆,双脚踩在杆上的踏镫,以“不掉马”为原则进行各式各样的运动。参与高脚马需要强健的体魄、高度的灵敏和协调才能在“马”上自由活动,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一般也只有青少年在民族运动会时参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在业余空闲时间内,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轻松愉悦的体育运动而不会选择类似高脚马这样需要较高技术、较高身体素质,难度较大的体育运动。因此在某些时候,参与高脚马运动就达不到开心、快乐的目的。

2.3 部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单调

根据文献调查,广西的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共有传统体育项目478 项。[7]这些民族体育项目是广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运动形式,这些体育项目积淀了极其浓厚的民族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体育的开展不受场地器材、年龄性别、环境等影响,易于开展和推广,是促进全民健身的好方法。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进行运动的同时传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凝聚力。有着其他项目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现代体育来说,少数民族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体育文化的载体,体现了特有的民族传统色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西方体育文化的输入,导致民族体育项目有意的模仿西方体育文化。在对民族体育项目挖掘和整理时,忽略了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导致民族文化不够明显。

2.4 部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规则不够完善

“规则”被定义为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而体育规则是体育运动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体育规则限制着参与体育活动时所使用的手段和行为,只有接受并遵守这些规则,那么这个活动才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因此对体育项目制定相应的体育规则至关重要。

例如彝族的打磨秋运动(见图2)。打磨秋是在高约3米木柱上的一条长9—12米的坚韧木做旋转、翻飞动作,并将手中的竹圈抛掷已固定好的木桩。打磨秋运动精彩刺激,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但动作异常惊险,危险系数过高,只有技术高超者才能够驾驭这项运动,不利于推广,这也是这项运动只是表演项目而不能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项目的因素之一。因此要想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能够长远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规则至关重要。

图2 彝族打磨秋运动

3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展措施

《纲要》的颁布为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提供了优秀的发展平台,体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研究认为广西应重视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通过少数民族体育来促进民众参与体育健身,进一步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1]

3.1 加强民族体育项目健身性

从生理学基础角度来说,要想参与体育锻炼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需要在运动强度、运动负荷和运动频率等因素上达到一定的程度,且每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要达到30分钟以上,才能够促进人的身体机能提高,增强体质达到健身的目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发展最佳,若运动强度过大,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会使身体机能减退甚至危害身体健康,若运动强度过小则无健身效果。这就需要对运动负荷做一个界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可以通过创新改编其运动强度、频率和负荷,使其达到符合人的身体机能,促进机能发展的成效。

此外,广西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的开展都是属于季节性的开展,人们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将季节性开展改为日常性开展,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

3.2 增强民族体育项目娱乐性

通过增强民族体育的娱乐性,从而促进大众喜爱度和参与度。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身锻炼越来越重视。在全民健身的今天,西方体育文化、体育项目的引入,大众更多选择的是娱乐性、竞技性较高的现代体育。因此,可以发展民族体育项目时,融入现代体育文化元素,提高现代性,迎合现代人们的需求。例如广西壮族的师公舞。其运动方式是通过壮族鼓乐节奏作跳跃动作,在增强其娱乐性时,一方面融入现代流行音乐,通过鼓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使其更具活力,生动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添加并丰富其故事情节,增强故事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3.3 丰富民族体育项目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体育具备着其他体育项目没有的民族性,反映了其特有的绚丽文化。丰富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实现民族大团结,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依旧如此。在丰富项目的文化内涵时,通过添加民族的符号,强化文化内涵。例如广西壮族的蚂拐舞,添加了蚂拐的符号,蚂拐是壮族的信仰符号,从而使整个项目内涵丰富、形神兼备,具有凝聚项目参与者的民心作用。还可通过挖掘神话传说来丰富体育文化的内涵,神话被誉为历史的“影子”,既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挖掘民族神话传说一方面可以了解初始人民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又可以丰富其项目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民族符号还是神话传说,都是丰富民族体育项目文化内涵的途径。

3.4 完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规则

规则是一个体育项目的根本。任何一项体育项目,要想能够走长远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则。本研究认为完善项目的规则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相关的传统体育项目专家要相互交流讨论并决议项目的规则,且在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时要从理论出发,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整理和挖掘出适合推广项目规则。另一方面可多开展民间民族传统体育赛事,通过赛事的开展来反应规则的问题性、缺陷性、不足性,并对这些问题和漏洞进行整改和完善。

4 结语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机遇,广西应全面抓住这个契机,在现有的优势上,大力挖掘整理传统体育,对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弥补和完善。重视和推进广西民族体育的发展既是地区群众全面健身的手段又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繁多,具备着民族特有的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推进实现全面小康、全民健康、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1]马兆明,徐文红.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宁夏少数民族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6): 30-32.

[2]许婷,张雪,张国栋.健康中国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与发展路径[J].武术研究,2019,4(9):99-102.

[3]任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功能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2):136-139.

[4]杨尚春.“健康中国”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探析——以广西德峨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8,31(6):95-98.

[5]王有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1):87-88.

[6]赵环宇,鞠文强.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7):137-140.

[7]朱岚涛,陈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3):146-153.

[8]蒋心萍.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J].体育科技,2004(1):3-6.

[9]任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功能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2):136-139.

[10]周家金,朱波涌,孙庆彬.壮族蚂拐舞的体育文化价值及其社会功能[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1):73-7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Minority S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WANG Yufang, et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0, Guangxi, China)

王俞方(1996—),硕士生,研究方向: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研究方法。

易芳(1978—),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体育项目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