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键母子行(四)

2021-01-26 03:38文/
钢琴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琴童陪练学琴

文/ 程 莉

享受陪练

家里的长辈、同辈中没有人懂乐器,也没有人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如果一定要找懂一丁点儿音乐的人,那可能就只剩下我了。我是学经济的文科生,从小五音不全,不会唱歌、不会弹琴、不会跳舞。我仅有的那一点儿音乐知识来自大学本科时的选修课,以及上班第一年时请的钢琴家教。

大概在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音乐选修课,我在那一年的选修课上学会了一些基本乐理知识,认识了五线谱、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等等。那时的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打发时间的一门选修课竟能在我未来的生活当中发挥那么大的作用。

学校有两三间琴房,每个房间里放着一架旧旧的钢琴,很久没有调过音了,有一两个琴键按下去很久才能抬起来。那时比较清闲,我无事可做时便跑到琴房去看别人弹琴,弹琴的都是大学生,弹完一曲聊几句,然后请别人教我一点儿。我还突然兴起去买了一本很厚的钢琴教材自学,一年下来居然也能弹出一两首曲子。

结婚时,父母给我的嫁妆之一就是一架钢琴。在我刚开始工作的前两年,工作还没有那么忙,大部分时间都能按时下班,于是我请了一位会弹钢琴的学妹来家里教我弹钢琴。记得那时没有什么基础练习,都是直接学习乐曲,类似于《献给爱丽丝》《水边的阿蒂丽娜》等流行钢琴曲,我能弹出两三首来。可惜,后来工作忙了也就停止了学习。这一停就是七八年,我早已将学过的屈指可数的几首乐曲忘得一干二净,手形应该怎么摆、音阶应该怎么弹,统统都不记得了。直到Ducati快5岁的时候,我才将钢琴从老房子里搬了出来。从那一天开始,我也开始了我的陪练生涯。

Ducati学琴的第一年,还在上幼儿园大班,因为幼儿园中午有午睡,所以晚上一般九点左右才会入睡,也就是说,我到家后还有不少时间可以陪着Ducati练琴。

可是到了第二年,矛盾出现了。小学生是没有午睡的,白天课程又多,因此到了晚上他就会很早睡觉。算算时间,假设我每天按时下班,从我到家,到Ducati距离入睡也就只有一个半小时了。这期间还包括我吃晚饭,Ducati洗漱的时间,剩下也就刚好一小时的练琴时间。不得不说,每天与Ducati相处的这一小时是我一天中最愉快的时间,因为有儿子的陪伴,因为有音乐的陪伴。

在家的日子里,我一直享受着作为琴童妈妈的特有的幸福,陪练的时光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每天练琴的时间有长有短,大部分情况下,练琴时间一般分为三段。

首先,是复习上周的曲子,在课上回过课的曲子自然要再练一练,我会对照着记录本,将上课时老师提出来的错误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一遍遍地提醒Ducati,或者让Ducati在书上按照自己的想法作一些提醒记号。上周的曲子本来已经练得相对熟练了,一般再练习一两天,大部分的错误都能改掉,该注意的地方也能做到有效的自我提醒了。这时,这些曲子就算是暂时完工的旧曲子了,由着Ducati随时想起来再弹一弹。

其次,是学习本周的新曲子。回课后的最初一两天,我会提醒Ducati慢练,最好跟着节拍器分手练,同时注意老师上课时标注的易错处和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会学着老师的样子,不时地提醒Ducati,特别是升降号比较多的曲子。对于老师上课时指出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也是不时地提醒。同样,经过一两天的练习,基本上不会再出现错音,老师提醒的部分注意事项Ducati也能自己注意到了。后面的三四天则留给他自己练习,Ducati会把新的曲子练得更加熟练、更加好听。

最后,是自由练习阶段。Ducati会随意翻出以前学习的曲子自由弹奏,有时也会翻看书上还没学过的曲子随意练上一段,或者即兴发挥自由创作一番。不管Ducati弹的是什么,复习也好、预习也好,泛弹也好、精练也好,视奏也好、创作也好,这一小段时间都是Ducati与钢琴最自由相处的时间,而我作为陪练妈妈,只需要安静地陪伴、认真地倾听、发自肺腑地夸赞便足够了。

当然,Ducati也不是每天都能保证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比如作业太多、生病、外出度假的时候。可是哪怕只有十分钟的练琴时间,我们也尽量保证每天都摸一摸琴。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请Ducati在本周布置的作业中挑出一条曲子细练,或者在某一首曲子中挑出比较难的一段来更加细致地慢练。练琴时间越是短暂,陪练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因为要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帮助Ducati纠正错误。

“陪练”的表面意思是陪着孩子练琴,但在我看来,“陪练”至少有两层含义:最基础的意思是纠错与提醒,可是更深层的意思便是倾听与欣赏。

最简单、最初级的作用,就是帮助琴童纠错,适时地给予提醒。大部分的琴童妈妈和我一样,不懂钢琴、不懂音乐,可这并不影响我们帮助琴童纠错,因为即使对于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人,弹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还是很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初学阶段,琴童妈妈其实是很容易就听出弹错的地方,而此时的琴童还没有建立自己的音乐感觉,往往对于错音、错节奏是没有意识的,这时就需要琴童妈妈来帮助琴童、提醒琴童。

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有几种:一是节奏上的明显错误。比如突然加快或者突然变慢,琴童妈妈可以悄悄地提醒琴童。二是简单的错音。“小汤”里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儿歌,琴童妈妈一听就能判断出来,或者听老师弹过以后,琴童妈妈一般就记住了简单的旋律,如琴童弹了错音,琴童妈妈也很容易就辨别出来。三是比较复杂的错音。比如升降号,尤其是临时升降号,常人的耳朵是听不出来的,这需要在练琴前提醒琴童要特别注意需要升降的音,并且在弹奏过程中时时刻刻盯着琴谱帮助琴童找到需升降的音,并提醒琴童。四是老师上课时提出的注意事项和易错之处。最好在每次练琴之前便一一地给琴童复述一遍,提醒琴童在今天的练习中自己注意。

琴童妈妈的陪练能力也是伴随着琴童的成长而同步成长、不断提高的。就像我一样,原先只认得C大调的五线谱,只看得懂和节拍,至于复调什么的闻所未闻。可是陪着Ducati学琴,现在的我也能对乐理说出一二来,各个调性曲子的升降号也能提前给Ducati一些提醒了。

即使如此,纠错和提醒也许只在琴童初学的阶段才需要,学到了高阶段,大部分的琴童妈妈会和我一样发现完全帮不上忙了。我总结了一下,最需要陪练的阶段是刚上完课的最初两天;最需要陪练的时间是每天练琴的前半个小时;最需要陪练的期限是学琴的前三年。

此外,陪练中的倾听与欣赏也十分重要。如果说纠错和提醒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其中充满了焦虑、纠结与恼火,那么倾听与欣赏便是一个永久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幸福、美好与自豪。

细想起来,我也是在Ducati学琴两年左右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有一种美好享受的感受。在那之前,练琴大多只是枯燥的反复,弹奏的歌曲也大多简单,只能算是弹奏,与演奏相距甚远。那时,我的夸赞多少带有一点儿鼓励的意味,并非发自真心。可是,当Ducati渐入佳境,他的弹奏能力逐渐赶上甚至超过我的欣赏能力时,我便是发自肺腑的夸赞。

即使如此,每次回课,听Ducati弹一遍,再听老师弹一段,还是会发现Ducati的水平和老师相差十万八千里。那时,我时常悄悄向老师感叹:我自己在家听Ducati弹琴觉得真是很好听了,可是再听老师一弹,发现完全不是一个境界。

琴童妈妈的欣赏能力与琴童的琴艺几乎是在同步提高的,但是琴童提升的速度要远远快于琴童妈妈的提升速度。换句话说,初学时,琴童妈妈一定是高于琴童的,因此在陪练时常常感受不到美,反而会为他们的错误、磨蹭焦虑、发火。可是,如果琴童妈妈关注的不是现在弹得如何,而是关注现在比上一周、上个月,去年弹得如何,也许会发现,原来琴童正在飞速地提高,很快就把妈妈远远地抛在身后。

因此,作为琴童妈妈,一定不要吝啬于给出足够的夸赞,而且琴童妈妈一定要发自肺腑地夸赞,琴童也一定能感受到真心和敷衍之间的细微差别,并报以更多的进步。

全身心投入陪练

一年365天,52周,即使从不请假,每周坚持上课,全年的上课时间也只有52个小时。在琴童的学琴生涯中,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但说起培养学琴的兴趣,短短的52个小时是难以发挥明显的作用的。

琴童每天需保持1小时练琴时间,即使有时无法保证,一年练琴时间也至少有两三百个小时。除了练琴时间,再加上平日里读书、游戏、画画、聊天等浸入了和音乐、钢琴有关的开心话题,那么,琴童对钢琴的兴趣一定是在每日练琴中、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来的。

在陪练时,我的内心深处感受到幸福,便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满足和幸福的情绪。对Ducati而言,一方面,他会被自己的琴声所感动;另一方面,Ducati也会被我的情绪所感染。随之,Ducati会更加投入、更加用心,学琴的进度便会加快,弹琴渐入佳境。

记得很多次,当我坐在Ducati身旁,听到动听处,我便会微闭双眼,双手情不自禁地随音乐摆动,当我再睁开眼时,我看到Ducati演奏得更加动情,小小的身体也在随着音乐的旋律而起伏。于是,我和Ducati就这样互相影响、互相感动着,一起慢慢地进入音乐的圣堂。

我对陪练的理解,不是一直坐在琴童身边,“看”着琴童练琴,那是用整个身心来陪练。

我,是用眼睛和耳朵来陪练。

每天下班,走到楼下,一般都会听见琴声从楼上飘下来。带着满满的幸福感,我三步并作两步爬上楼,外婆帮我开门的一瞬间,儿子一定是坐在正对着大门的钢琴旁练琴。

我的第一个动作,一定是站到他的身旁,安静地听他弹完这一段,然后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告诉他一进家门就听到优美的琴声是多么地幸福!

然后,我便回到客厅吃饭,我一般会坐在客厅里正对着房间的那个凳子上,外公、外婆则坐在沙发上,轻声地向我讲述Ducati今天的情况。我一心二用,一边听着老人说话,一边用眼神注视着Ducati,我要确保,Ducati每一次向我投来探询的目光,都能够得到我的反馈。每每弹到精彩之处,Ducati必然会转头向我,而我只需一个小小的注视、一个微微的点头,或者一个浅浅的微笑,那便是对Ducati最大的鼓励了。正所谓,母子连心,心有灵犀。

饭后,我会在Ducati旁坐一会儿,全身心地听Ducati弹会儿琴,间或着和他聊几句,也许是和钢琴有关的话题,也许是无关的话题。如果刚才的弹奏中有一些错误,或者需要提醒他注意的问题,我便会一一地告诉他,鼓励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作出记号,或者听他把刚刚弹错的地方再练习一遍。

在家中忙别的事时,我的眼睛无法注视着Ducati,耳朵却一直倾听着。这样无论任何时候,当Ducati弹完了一首歌,来问我的意见时,我一定能说出我的想法,比如之前指出的错音是不是改了,节奏有没有问题,速度是不是太快了,感情是不是充分地流露出来了,等等。

我想我给出的这些意见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一直用眼神和耳朵在关注着Ducati。Ducati也知道不管我在哪里,总是一直在关注着他,这样他会更加用心地去表演。

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但即使在出差的时间里,我依然记挂着“陪练”这个神圣的使命。其实,更重要的是,每天听到Ducati的琴声,于我而言大概是最大的幸福了。一开始,我只是在电话里问问Ducati练琴的情况,比如新的曲子有没有练熟。某一天,Ducati突然发现了微信语音这个好东西,便自己琢磨了一通。记得,某次我去出差,Ducati便用微信录了一段又一段的琴声传过来。晚上我回到酒店,独自看着手机,一遍又一遍地循环听着Ducati发来的录音,好像Ducati就在身边一样。

除了我这个琴童妈妈在陪练中的作用,在Ducati学琴的过程中,外公、外婆做好了所有的后勤工作,还成功地扮演了倾听者的角色。为了保证晚上有足够与我相处的时间,在我下班到家之前,Ducati必定已经完成全部的作业,外公、外婆也已经带着Ducati下楼玩耍,照顾他吃完了晚饭。等我到家,除了自己吃饭、洗漱外,便是最幸福的陪练了。

有时是周五的晚上上课,我到家的时间离上课时间只有十分钟,连上楼的时间都没有。于是外婆会帮Ducati穿戴好、整理好书包,算好我到家的时间,并在小区门口等我,让我立刻带着Ducati去上课。同样,一小时后,外公又会按时出现在小区门口,让我赶紧带着Ducati上楼,自行车则交给他来放置。

Ducati刚开始学琴时才5周岁,个子太矮,坐在琴凳上手够不到琴,脚够不到地。这个情况一直到三年后才消失。在这三年里,配合着Ducati不断长高,外公、外婆给Ducati制作了一套又一套脚垫和坐垫。

先说垫脚的。对于个子小的琴童,垫脚的东西非常重要,否则重心不稳,无法很好地弹奏。但是不能用木板凳垫脚,因为木板凳容易一脚踢翻,撞坏钢琴。外公、外婆找了很多盒子,最终选择了一个高度正好能让Ducati双脚踩实的茶叶盒。这个垫脚的东西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换,因为有可能被踩坏了,也有可能是Ducati长高了,需要换一个矮一点儿的。以至于在那三年里,外公外婆每次买回来什么盒装的物品,都会先打量一下盒子再利用的可能性,阳台的角落里也堆了一大摞五颜六色的大盒子,随时准备着给Ducati更换脚垫之物。

坐垫就更重要了,弹琴时前臂最好是平行于琴键的,如果个子比较矮,手臂必须翘起来才能够到琴键,就很难保持正确的手形。家里的琴凳是无法调节高度的,于是外公、外婆便给Ducati做了一个垫子,包在琴凳上,夏天还给这个垫子裹上了一层凉席。同样,随着Ducati的长高,这个垫子也是不断调节,变得越来越薄,直到不再需要。

倾听者

我不在家的时候,外公、外婆都会做好Ducati的倾听者。他们当然都不懂钢琴,也没有像我一样旁听过钢琴老师的上课,所以自然无法提出什么建议,他们只是很认真地倾听,不是敷衍地随意听听,而是认真、关注地倾听。无论何时,只要Ducati在练琴,必然会有一个人在房间里陪着他——是陪着,而不是监督,因为外公、外婆在倾听Ducati弹琴。对Ducati而言,因为有人在倾听,即使是枯燥的音阶练习也变得有意义起来。

我忙完回到家,总是看到外公站在Ducati身旁,不知道这样已经持续了多久,我让外公坐下听,外公摇手示意。后来我才知道,外公因为看不懂五线谱,不知道Ducati弹到了哪里,为了确保能按照Ducati的指令以最快的速度帮Ducati翻谱,他一般都是站在Ducati身旁陪他练琴的。(待续)

猜你喜欢
琴童陪练学琴
孔子学琴
搞笑西游记
琴童风采
特殊陪练
琴童风采
怎么看待爸妈当陪练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