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服务业从业人员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
——以上海市某社区为例

2021-01-26 11:38顾汝英陈华伟顾蓓蕾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口学疾病防治流动人口

顾汝英,陈 燕,康 艳,陈华伟,顾蓓蕾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上海市流动人口897万,约占常住人口的39%。外来服务业从业人员是流动人口中的一部分,主要从事食品、饮用水、美容美发等公共场所服务业。有研究显示,流动人口在心理疾病、传染病、生殖健康方面风险高于一般人群[1]。如何扩大流动人口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目前的健康教育存在只是笼统宣传、不做需求方面评估、不分目标人群的问题[2]。本研究拟对530名外来服务业从业人员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9年6—12月在上海市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健康证的16~59岁非上海市户籍服务业从业人员,包括食品、饮用水、美容美发、公共场所等服务业。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调查期间内符合条件者作为调查对象,剔除依从性差者。

1.2.2 调查方法

自编健康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接受健康教育经历、希望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健康教育内容。问卷编制参考专家意见。

1.2.3 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问卷回收由调查员对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数据录入对不合格数据及逻辑问题进行清理及校验。

1.2.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数据录入。使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有530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9份,有效回收率96.04%。其中男性占50.88%;16~24岁年轻人占62.08%;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44.01%;89.59%为汉族;59.72%的调查对象接受过健康教育。见表1。

2.2 调查对象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调查对象希望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前5项依次为电视和广播、手机APP及公众号、报刊杂志、互联网、宣传册及科普书籍。希望接受健康教育内容依次为疾病防治、运动与健康、心理与健康、安全与急救、中医养生、妇儿保健。见表2。

2.3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健康教育方式需求

性别方面,除了电视广播方式女性比男性选择高外,其他方面无差异;电视广播、手机APP及公众号、报刊杂志3个方面需求的年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35岁以下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前3种方式;10个方式均存在文化程度差异,随着文化程度升高,健康教育各个方面需求均呈递增趋势。见表3。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表2 健康教育方式与内容需求人数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对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分析[%]

性别14.3女 38.9 28.7 36.3 25.1 25.1 20.4 22.4 25.1 13.4 14.1男34.6 25.5 33.8 24.4 22.8 20.6 20.2 26.5 14.1 χ2 00.024 P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8.256 03.452 03.500 00.562 02.096 00.059 01.769 00.043 00.023年龄(岁)16~ 49.3 37.3 46.6 33.4 31.0 26.1 28.9 33.8 17.9 18.9 25~06.9 35~ 05.1 03.3 04.9 03.9 04.5 02.8 02.8 04.5 01.6 02.0 14.9 11.2 16.3 10.6 10.2 10.6 09.6 11.8 07.5 00.8 χ2 24.984 14.323 16.818 07.294 01.620 04.658 07.851 04.769 07.088 03.799 45~59 04.1 02.4 02.4 01.6 02.2 01.6 01.4 01.6 00.6>0.05文化程度P <0.01<0.01<0.01>0.05>0.05>0.05<0.05>0.05>0.05 00.8小学 00.4 00.4 00.0 00.0 00.4 00.4 00.0 00.6 00.2 00.0不识字或少识字02.2 01.0 01.6 00.8 01.0 00.8 01.2 01.0 00.8 03.5高中/职高/中专 21.8 15.7 21.4 14.7 14.5 11.6 13.2 14.9 08.6 09.0初中12.4 07.3 11.2 07.5 07.9 07.1 05.9 07.5 03.5大专/本科及以上15.1 χ2 34.113 40.502 51.805 30.941 12.989 10.354 22.195 26.718 10.341 14.688 36.7 29.9 36.0 26.5 24.2 21.2 22.4 27.7 14.3 P <0.01<0.01<0.01<0.01<0.05<0.05<0.01<0.01<0.05<0.01

2.4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

安全与急救、妇儿保健、心理与健康、中医养生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较男性更愿意了解上述几方面知识;安全与急救、疾病防治、心理与健康、运动与健康4个方面存在年龄差异,随年龄增长,各方面需求均呈递减趋势,其中年轻人选择最多的是运动与健康、心理与健康、安全与急救、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各个方面均存在文化程度差异,总体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高需求均相应提升。见表4。

表4 不同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分析[%]

2.5 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从人口学特征角度分析,以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为因变量,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为协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及文化程度影响接受健康教育的行为。见表5。

表5 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调查发现,40%的调查对象从未接受过任何健康教育,显著高于其他关于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29.9%)[3]。显示外来服务业从业人员健康教育的匮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显著影响调查对象接受健康教育的行为,其中男性、文化程度高中以下的对象接受健康教育率较低,提示社区及政府宣传部门健康教育要重点关注这部分人群。

另外调查对象最愿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为电视广播、手机APP及公众号,与2016年关于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方式选择宣传栏、宣传资料等传统媒体为主有所不同[4]。随着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APP及公众号等新媒体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便捷,尤其是女性及25岁以下的年轻人更愿意接受上述方式。提示政府宣传部门要加强健康教育资料开发,可以选择新媒体平台有针对性的宣传。

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方面,选择最高的前三项依次为运动与健康、心理与健康、疾病防治,其中女性相比男性更愿意了解妇儿保健、中医养生方面知识;男性选择最高的是运动与健康,这与调查对象大多是年轻人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心理与健康的比例高达65.03%,从人口学特征来看,调查对象大多为25岁以下年轻人(62.08%),属于“95后”“00后”一代,部分可能儿时是“留守儿童”,从偏远农村迁徙到大城市,城乡之间的差异、工作生活环境的压力、职业的稳定、社会适应等因素均会影响人的心理[5],所以除了运动与健康、疾病防治方面教育,对女性加强妇儿保健、中医养生宣传外,要特别加强外来服务业从业人员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外来服务业从业人员作为流动人口中一部分,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应享有城市公民同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议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健康教育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针对不同特征人群、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同时就业单位要建立长效健康教育机制,街道宣传、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功能社区宣传教育力度,可以采取在外来从业人员多的单位建立健康教育基地,通过单位公众号、电子屏、讲座培训、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及素养。

猜你喜欢
人口学疾病防治流动人口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卒中高危风险人群疾病防治KAP水平的影响
探讨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
基于安卓手机用户行为的人口学信息预测
人口学视角下构建和谐家庭研究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