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金深度报道的双重质量标准

2021-01-26 05:46顾梦轩
今传媒 2021年1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质量标准基金

顾梦轩

摘 要:对于新闻而言,衡量一篇文章好坏是有其质量标准的,一篇好新闻一定是符合质量标准的新闻。而对于专业性极强的财经深度报道新闻却不同于其它新闻门类,其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新闻学属性,又具备经济学属性。相应的,其质量标准也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新闻学质量标准与经济学质量标准。作为财经新闻一个子门类的基金深度报道也是如此,只不过其双重标准较财经深度报道而言更加具体和细化。

关键词:基金;深度报道;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1-0069-03

一、基金深度报道的新闻学标准

对于基金深度报道来说,其新闻学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基金深度报道作为普通新闻报道应该具有的标准;第二个是基金深度报道作为深度报道而应具有的采访标准。

(一)基金深度报道的新闻学基本标准

笔者认为,一篇好的基金深度报道应该满足如下新闻学的基本标准。

一是,新闻真实性。不管文章的选题立意如何、采访如何、文笔如何,真实性永远都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立身之本,基金深度报道也不例外。

二是,应该满足新闻价值要素。对所有新闻报道来说,一篇报道满足的新闻价值要素越多,文章就越好看,就越能吸引读者。

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时新性。时新性主要表现在报道的及时性上。新闻是“易碎品”,报道不及时,再详尽的调查、再充分的采访,也无济于事。报道越及时,越能体现新闻的价值。

第二,重要性。对于基金报道,重要公司发生的大事件、重要人物的重要新闻,以及行业发生的大事等都需要及时地进行报道。例如,基金行业“老十家”之一华夏基金,这家基金公司在基金行业内应该算的上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因此,这样的公司发生的大事就应该被当做重要新闻来重点关注。

第三,接近性。在资本市场,投资人是财经媒体的重要受众,因此,报道跟投资人有关的基金动态、投资人关注的基金公司动态,也是可以吸引大量受众的。在靠点击量说话的新媒体时代,这无疑是一条相当重要的标准。

第四,显著性。显著性跟重要性有相似之处,都是讲述重要人物、重要公司、重要事件,但也有区别,跟重要性比起来,显著性还表现在事件的特殊性上,即极少发生。基金公司的“老鼠仓”就是显著性的典型代表。

第五,趣味性。对于一篇基金深度报道来说,趣味性主要是指从趣味的视角看待事件,把一件事用风趣的语言进行描述,寓教于乐。

三是,具有逻辑性。所谓逻辑,就是因果。对于一篇财经报道来说,逻辑性尤为重要,文章不能是一盘散沙,而应是由一系列的因果串联而成,文章应该有自己的主线,每一部分又都是下一部分的铺垫,整个文章才能构成一个有机体[1]。基金报道亦如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条件构成什么样的结论,整篇文章要描述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事件的前因后果怎样,或者,某项政策将会引起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是基金新闻逻辑性的表现。

(二)基金深度报道的新闻学采访标准

对于第二方面,即基金深度报道作为深度报道方面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内容。

首先,采访充分。一篇优质合格的基金深度报道,其采访应该是充分全面的。对于任何一篇新闻报道来说,采访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篇文章材料丰富却没有采访,或少有采访,就不能算作一篇好新闻。想要采访到多位相关人士,就需要在平时注意积累人脉,以备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这也是一名优秀记者应必备的素质之一。

其次,一篇好的基金深度报道的采访语言一定要生动,具有个性化的特色。

最后,采访观点要平衡。作为一名记者,永远不能了解事件的全部真相,只能尽量去接近它,在这个接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误判,或者有信息的遗漏,这个时候我们应避免自以为是。从消极的意义上来说,平衡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如何做到平衡?一是,在采访过程中,不能被采访对象的情绪带偏,要学会抽离,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把自己的角色抽离出来;二是,让采访双方都有表达[2]。

二、基金深度报道的经济学标准

所谓经济学标准,指的是基金深度报道作为财经新闻的一种,一定是具备了经济学属性,牵涉方方面面的基金知识。笔者认为,基金深度报道的经济学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基金深度報道的专业性

众所周知,专业性是财经新闻的立身之本。作为财经新闻,对于其新闻从业者有着较高的要求。财经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较为完备的金融知识体系,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具备用简洁、准确、清晰的语言解释经济术语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均体现在一篇财经新闻报道中。专业化的内涵包括:新闻信息选择、发布和提供的专业性;新闻信息分析的专业性;新闻信息服务方式的专业性。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权威判断的能力是财经媒体真正获得影响力的基础。

(二)基金深度报道专业性的具体表现

笔者认为,财经新闻专业化表现为:语言和数据的严谨性、新闻信息分析的准确性、文章中有专家出镜、有效运用数据等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和数据的严谨性。主要包括所有出现在文章中的人名及其职位、单位、数据都不能出错,一旦出错,不仅体现出一家媒体的新闻报道水平低下,还有可能招致官司上身,因此要格外小心。

笔者曾经亲眼目睹因记者粗心失误而产生的错误,如在使用交易软件的时候数据读取失误:基金只数、相关数量合计统计、基金专业术语的使用等。因此,《中国经营报》在文章审核的时候,都是三审三校,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文章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在此不再举例赘述。

第二,说到新闻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就不得不提到解释性报道。20世纪以后出现了解析性报道(也称作“解释性报道”),解释性报道会把一个事件或者现象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包括背景、趋势、影响程度等各个方面。

对基金深度报道而言,解释性报道并不仅仅报道事件,更重要的是把经济现象解释清楚。例如,一只基金的净值表现不好,为什么不好,导致这种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基金经理的误判,还是市场的下跌。解析性报道可能非常长,常见报道结构为:导语讲述事件,接下来讲述具体情况,然后讲述原因,最后讲述影响,可能末尾还会加入全球形势。读者会看到一篇很长的文章,几乎涵盖了与这一事件相关的所有内容。

基金深度报道像众多财经报道一样,包含了许多专业术语和专业现象,例如,基金净值的走势、股票市场行情等。因此,运用解释性报道把复杂的基金知识和基金现象分析解释清楚,是基金记者最应该做到的事情。

第三,文章中要有专家出境。专家出境是提升基金报道专业化的有效方法。专家出镜的要求体现在采访中,对于一篇财经新闻而言,采访对于一篇财经报道来说,不仅要有关键人物(线索提供人与爆料人等)的采访,还要有专家观点的支撑。如果没有专家的观点,文章所要揭示的内容和写作目的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呈现出来。

对于基金深度报道而言,专家的选择可以是基金行业分析师、大学的金融经济学相关教授、基金行业从业人员比等,他们的专业分析,都可以让文章更加具有经济学价值,使文章中的观点更加客观中立。

第四,有效运用数据。数据对于财经新闻报道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用得好,一个数据比一大段文字更有说服力。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纳入统计的所有样本中,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有数据的引用,可见数据的重要性,文章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文字叙述和表格。(《中国经营报》每期头条文章都会配以表格)数据来源多是交易软件或是各大权威网站,如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证监会、基金业协会等。

在《封闭式基金走俏》一文中,作者周宏几乎全文都引用了数据:根据WIND资讯对54只封闭式基金2004年年报的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1日,封闭式基金的十大股东共计持有基金340亿份,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9.99亿份,同比增加13.33%。

保险公司和QFII是增持封闭式基金的两大主力。在所有投资者中,保险公司的增持力度最大,全年增持封闭式基金43.3亿份,QFII增持4.78億份。而券商、其它机构和个人都在减持。

但若以增幅论,QFII是增持幅度最大的机构。统计数据显示,QFII在2004年年末持有封闭式基金5.32亿份,几乎是2003年年末的10倍。保险机构的持有规模也增长了17%,而券商、其它机构和个人则分别减持20%、16%和28%。

基金持有明细状况同样揭示了这个趋势。统计显示,2004年增持封闭式基金最多的5家机构依次为: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泰康人寿和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同时也是持有封闭式基金最多的两家机构。中国人寿增持最多的封闭式基金是基金安信、基金裕隆和基金久嘉,增持份数分别达到7 701万份、5 488万份和3 354万份[3]。

在数据的应用中,对于市场行情的描述也是基金深度报道不可缺少的部分,市场行情好或者不好,大跌或者大涨都直接牵动着读者或者投资者的心。因此,对于市场行情的准确描述是基金记者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如《基金:被抛弃还是被期待》一文中,作者在开篇写到:上证综合指数在2004年下跌约15%,超过了2003年的升幅。2004年年初,上证综指开市收报1 493点。在4月7日升至三年内的1 783高位,之后开始下滑,在9月13日跌至1 259点的五年低位。9月尾反弹,其后继续下跌,至年终收报1 267点,自4月高峰以来下挫29%,全年则下跌15%。而标普500指数在2004年上升9%,承接了2003年的升势。

这一段对于上证综指在2004年的表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全年下跌幅度,最高位的数值,最低位的数值,年初年尾的数值分别是多少,都做了准确描述[4]。

但在运用数据的时候,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不要太生硬,不要大段地使用数据,这样反而会影响阅读的欲望,报道中的数据太多就会显得文章太生硬,阅读的概率也会下降很多。

其次,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配上图表,如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等,用来说明数据。数据尽量多用相对值、便于理解。例如,GDP增长了9%,就比说增长了几千亿更好,后者会让人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概念,而百分比的数据能够使受众一目了然。

最后,很长的数据要进行加工,尽量要把数据简化成亿或者千万这样的单位。数据使用可以运用比喻或者比拟的手法,这样生动的比喻可以增强数据的理解力[1]。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一篇好的基金深度报道的质量标准基本可以归纳为新闻学标准和经济学标准,新闻学标准又包括基本标准和采访标准,基本标准包括新闻真实性、新闻价值要素以及逻辑性;采访标准主要包括采访充分、语言生动和观点平衡。基金深度报道的经济学标准主要包括语言数据的严谨性、新闻信息分析的准确性、专家出境以及要有效运用数据等。这其中不得不了解的就是解释性报道。

上述标准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关于一篇基金深度报道的质量标准,还有哪些其它方面的内容,笔者将持续关注并及时补充。

参考文献:

[1]沈灏.财经新闻21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王学成.大众化还是专业化?——国外财经媒体的启示[J].新闻记者,2005(5).

[3]周宏.封闭式基金走俏[N].中国经营报,2005-04-04.

[4]胡立峰.基金:被抛弃还是被期待[N].中国经营报,2005-02-07.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质量标准基金
关于涉外护理质量标准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生存转型思考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