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鹭同学

2021-01-26 11:57超博士
大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未名湖燕园苍鹭

超博士

苍鹭占石鱼

未名湖中鱼类十分丰富,对于鹭类来说,本应是不错的觅食地点,但白天未名湖周边总是人来人往,令它们望而却步,只是偶尔在深夜看到有夜鹭藏于湖边捕鱼。新冠疫情使学生无法返校,也隔绝了校外的游客,这令苍鹭能够一心享用湖里的鱼类。期间偶尔路过的教职工,也并不能对苍鹭构成什么威胁。后来,学生开始返校,校园里人日渐多起来,这只苍鹭也慢慢适应了周围的情况,甚至能够像未名湖的鸳鸯和鸭子那样,气定神闲地“表演”抓鱼,让围观人群大饱眼福。

这只苍鹭驻扎的地点在未名湖西南侧的一个靠近岸边的小岛上,由巨石和泥土堆叠而成,面积不大,上面长满了茂盛的芦苇,被称为“芦苇岛”。未名湖这片广阔水域,最适合大型鸟类栖息,常驻在未名湖的几十只鸳鸯和绿头鸭以此为据点。由于距离岸边较近(不到两米的样子),这些可爱的水禽,每天吸引不少人来此投喂,他们吃剩的残渣又吸引无数鱼类聚集于此。因此这座小岛时常被色彩鲜艳的锦鲤、金鲫鱼群所环绕。对于苍鹭同学来说,这里太有吸引力了,简直就是一座建在水上的食堂啊!

靠近小岛东南侧,有一尊汉白玉雕塑半没于湖水中,这便是燕园大名鼎鼎的翻尾石鱼。每次大鱼下肚之后。苍鹭同学喜欢飞到石鱼上面小憩,这只石鱼上来客不断,有鸳鸯、绿头鸭,以及晒壳的巴西龟。苍鹭一来,仿佛把石鱼据为己有,谁也不敢再上去了。

这被苍鹭同学“强占”的翻尾石鱼,既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未名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雕工精美,翻尾翘首,张口朝天,宛若一条真正的大鱼跃出水面。翻尾石鱼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遗物,如今鱼含塔影已成为未名湖胜景之一。

沧桑历史深深镌刻在石鱼身上,让它褪去华丽变得斑驳而灰白。巧合的是,这种被时光雕琢出的配色竟与苍鹭羽毛意外地相似。每当苍鹭静立于其上,远远望去仿佛跟石鱼雕塑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由于疫情,当时我一直在家办公,并未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苍鹭同学。关于它的信息,我主要从绿色生命协会微信群中获得。留在校园的老师和同学会把遇到的动物的照片和一些基本信息实时地分享到群里,让无法返校的同学能够了解校园的生态近况。每当在群里看到别人分享的苍鹭与翻尾石鱼合照,我心里都痒痒的,真想赶快回来拍个痛快。

直到深秋10月,我才有机会返校。但那时苍鹭已经离开燕园有一段时间了,只剩翻尾石鱼孤零零地躺在湖水中,关于苍鹭同学的话题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也许它只是燕园的一位短暂过客,但错过了到现场近距离拍摄它的机会,我内心总是有些许遗憾与失落。

日食一锦鲤

12月的某天上午,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绿协(北大绿色生命协会)同学拍到了一只苍鹭正在未名湖的冰面上行走,它又回来了。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芳容,我趁着中午吃饭时间背上相机,希望能在芦苇岛上看到它,因为那里的水面还没有被冰封。但很遗憾,当我到那儿的时候,它碰巧不在,我只好无奈地回办公室。随后,绿协群里又传来好消息:它正站在翻尾石鱼上休息。那一刻我完全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怕再次错失良机,赶紧骑上自行车,直奔未名湖。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这次终于得偿所愿。我到达之时,它仍站在石鱼身上。远远看去,这二者真可谓自然演化与人工技艺的天作之合;近看苍鹭则让人顿感高雅端庄,仙气十足。

当天,我也十分有幸地用相机记录到了它抓鱼的全过程,还意外发现了苍鹭、鸳鸯、绿头鸭、鱼群和投喂者之间有趣的相互关系。苍鹭不仅习惯了岸上的人群,还懂得借助人们投喂给鸳鸯、绿头鸭的食物来抓鱼。长期有人投喂的鱼群学会在水下悄悄地跟着水面的鸭子,捡食沉入水下的食物残渣,或者直接游到水面跟鸭子争抢。鸭子们非常惧怕苍鹭,对于偶尔被扔到苍鹭身边的食物,它们不敢过去吃。然而水中的鱼群并不知道苍鹭的危险,纷纷游过去抢食,不小心成了苍鹭的美餐。因此苍鹭喜欢待在芦苇岛靠近岸边人群的那一侧捕鱼。后来有人为了拍它抓鱼的瞬间,干脆直接把食物碎屑(主要是被撕碎的馒头块儿)往它所在的位置撒,有时砸到身上它都无动于衷,仍然静立在原地,伸长脖子,密切注视着游过来的鱼儿。

由此看见,苍鹭与投喂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十分默契的互利关系,即你用食物把鱼群引到我这里来,我来表演抓鱼,供你拍照。这比在野生环境抓鱼要容易得多啊。

根据我的观察,每当苍鹭锁定猎物准备出击的前一刻,都会抖抖它的长脖子,看上去犹如一根摇晃的粗麻绳,可能是为了保证捕食的准确性而提前活动一下筋骨。接着,在脖子的带动下,它的大尖嘴箭一般快速扎进水里,用嘴叼住或刺穿鱼的脊背。每次吞鱼之前,苍鹭会反复把嘴中的鱼放进水中洗几次,有同学说它可真够讲究的,饭前还要洗洗鱼身上的污垢!我个人觉得它可能是在不断调整鱼的位置,从而使鱼头以朝前的方式被吞入腹中。

苍鹭的回归,再度引起了北大师生以及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第二天在畅春园二楼吃饭,偶然听到打饭的教职工阿姨和厨师正在聊苍鹭归来的事情。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位厨师感叹:“可惜了,今天没带相机呀。”这足以见得苍鹭在燕园的影响力。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会去未名湖看它,几乎每天中午岸边拍照的观众都络绎不绝。站在石鱼上的它,俨然一位顶级明星,是整片未名湖区的焦点。每天一只大锦鲤,苍鹭的燕园生活不能更加惬意了。

夜宿石鱼上

每天一只大锦鲤,苍鹭的燕园生活不能更加惬意了

某天夜里,我游完泳回来,骑车路过这里,习惯性地看了一眼湖面上的翻尾石鱼,借助对面路灯在水中的反射,我竟然在石鱼上看到了苍鹭高挑优雅的剪影。它是多么热爱这里啊,才会选择在翻尾石鱼上夜宿!要知道通常情况下,苍鹭这种鸟类一般在大树顶上过夜。

站在石鱼上的苍鹭同学明星范儿十足

在远处微弱灯光的映照下,二者几乎合为一体。在如此漫长肃杀的隆冬寒夜,这是多么温馨和谐的一幅鸟与文物共寒温的画面。那一刻仿佛石鱼也是有生命的、有体温的,正在向苍鹭同学诉说着它那饱经风霜的历史,让人心生感动。当时我书包里恰好背着相机,于是顾不上天寒地冻,赶紧掏出来记录下这难得的一幕。但光线太过暗弱,尝试了无数次都没有对焦成功。

石鱼附近是未名湖仅存的仍未被冰封的水域,随着气温继续下降,这里很快也会被冰封。苍鹭也将不得不离开这里,寻找新的觅食地。当冰层达到足够厚时,工作人员将会在石鱼周围围上铁栅栏,以防被人触摸,从此石鱼进入“冬眠”状态。

愿我们的苍鹭同学能够平安度过寒冬。待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际,希望它能再次回到未名湖,在老朋友翻尾石鱼身旁,安享锦鲤盛宴。

责任编辑:朴添勤

猜你喜欢
未名湖燕园苍鹭
苍鹭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情系燕园六十年》评介
游燕园(新韵)
秋天的未名湖
北大未名湖冰场对外开放
燕园的山
苍鹭与老树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完形填空Ⅲ
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