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高原上“建精品工程”

2021-01-26 11:57桂明
大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亚吉亚的斯亚贝巴埃塞

桂明

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机场出来到市中心的路上,不时可见工地外墙挂着“中国建筑”“中交”“中航国际”等建设单位的大牌子。行走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大街上,鳞次栉比的建筑工地就好像我国举办奥运会之前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样。工地的围墙大多是熟悉的蓝白相间色调,靠近大门的醒目位置还常常高挂着红底白字的大横幅——“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热烈欢迎领导莅临视察”“建精品工程” 极具现代感的非盟总部大楼、贯穿全城的轻轨、机场外的迎宾大道,无一不是中方工程人员的作品。

亚吉铁路工人

亚吉铁路Lebu火车站

每天上班的路上,我时常有机会体验中国制造的轻轨列车,即使身在非洲,也免不了“挤地铁”的忧愁。亚的斯亚贝巴十字形的轻轨线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一条轻轨,在这座4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中,架起了通勤运输的骨干中枢。在车厢连接处的“中国北车”铭牌记录着列车的身世。

非盟总部大楼

非洲大陆尽管看起来十分荒凉,但却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加上非洲各国农业和户籍管理模式十分粗放,大量人口涌入首都等大城市,給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亚的斯亚贝巴将目光瞄准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工程。

车厢里的上班族们与北京、上海的白领们别无二致,行色匆匆地奔波在上班与回家的途中。有的时候,车里人太多,我也就不得不像在国内一样等下一列车,进出车厢时最勇武的那群人也一样是我们熟悉的大妈们——她们身形丰腴,但是动作极为敏捷,全然不似她们少女时代羞于社交的样子。有时挤不进去车厢,正在绝望时,背后就会感受到一双有力的手把我猛地向前推,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身后也会有一个笑容满面的大妈与我一同挤进来——一样的挤地铁,一样的大妈。没有想到,人生第一次过上挤地铁上下班的生活竟然是在与祖国相隔万里的非洲。

亚吉铁路

亚吉铁路Lebu车站外景

另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工程就是亚吉铁路了,它从亚的斯亚贝巴通往红海边的吉布提共和国。老铁道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在吉布提的殖民当局修建的,时至今日,大部分已经废弃。新的电气化亚吉铁路由我国承建,这是我们继坦赞铁路之后的第二条援非铁路,也是埃塞这个内陆国家进出口运输的大动脉。未来,埃塞盛产的芝麻、咖啡等大宗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品都将经这条“高原天路”运往海外,为这个渴求外汇的国家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现代化的工业产品也将从这里进入非洲市场。

2016年底,正巧赶上亚吉铁路全线通车(其实在通车典礼之前几周,由于埃塞俄比亚发生严重旱灾,这条铁路就已经承担起了抢运救灾粮食的重任),这在当地和国内的新闻媒体上都颇受关注。这个工程不仅采用的是中国技术、中国方案,同时也输出了中国标准,甚至连中国列车员的服装、红色的火车票、铁路技校等也借此机会来到了非洲。

亚吉铁路Lebu站站台

通往Lebu火车站的马车

亚的斯亚贝巴轻轨

作为铁路爱好者,我有意亲眼见见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毕竟非洲大陆的铁路建设已经停滞了数十年。于是我搭乘郊区小巴来到火车站附近的镇子,准备到项目工地上完成一番大型采访。这条铁路客运起点站叫作Lebu,位于首都城郊。当满心欢喜地来到Lebu镇之后,我才发现,要前往车站竟然还得先换乘摩托车进村,再转乘马车才能抵达火车站。也就是说,想要乘上这21世纪的现代交通工具,还得先使用中世纪的小马车接驳,这样的时空错乱可能离开非洲就再也无法拥有了。中国可以承建铁路,但是却不能面面俱到地帮助他们完成所有的配套建设,后期的优化还要看埃塞自己的努力了。

不虚此行的是,这里的筑路工人带我参观了即将开放的车站。这里的轨道采用的是中国的1435mm轨距,站牌是蓝色的,就连出站口、洗手间的标志也与中国火车站的制式一模一样。当时我心里就在想:等以后客运走上正轨,车上的列车员会不会也用阿姆哈拉语叫卖着“花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脚让一下!”

在几十年的不断摸索中,我们的工作模式也日臻成熟——从曾经的勒紧腰带援助非洲兄弟,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再到敞开胸怀让非洲朋友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双方民众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责任编辑:马春梅

猜你喜欢
亚吉亚的斯亚贝巴埃塞
经典名方中藏药“亚吉玛”本草考证
亚的斯亚贝巴轻轨运营能力分析
垃圾发电
埃塞人911庆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