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护理应用于胸痹心痛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1-01-27 03:07林秋劭梁飞霞黄婕赖慧婷
智慧健康 2020年35期
关键词:胸痹心痛穴位

林秋劭,梁飞霞,黄婕,赖慧婷

(罗定市中医院 内一科,广东 罗定 527200)

0 引言

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症和多发病症,属于中医“胸痹”范凑,而心痛是冠心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1]。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心痛定、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为主,对于心痛发作期的止痛效果较好,疗效无法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均不够理想。穴位敷贴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相应穴位,从而使药物直接透过皮肤而进入血液循环及病所,从而发挥药物和穴位的作用效果。多篇中医著作指出穴位敷贴“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2]。因此,穴位敷贴或可弥补常规方式干预胸痹心痛患者在干预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等方面的不足。本研究旨在探究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方式干预应用于胸痹心痛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胸痹心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和其家属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1-72岁,平均(64.58±10.32)岁;病程1-9年,平均(4.36±2.51)年;心绞痛分级:Ⅰ级14例,Ⅱ级9例,Ⅲ级7例。研究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4岁,平均(65.21±10.25)岁;病程1-10年,平均(4.43±2.54)年;心绞痛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50-75岁;②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颁发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3]中“胸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③出现心前区疼痛并胸闷、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④心绞痛分级为Ⅰ-Ⅲ级患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包括恶心肿瘤、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胸痛患者;③近期进行过影响研究结果的相关治疗;④对研究所用药物及治疗方式有过敏史或禁忌症者;⑤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史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患者情况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常规治疗冠心病药物及治疗心绞痛药物,如心痛定(生产厂家: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05,规格:5mg×100s)、速效救心丸(生产厂家: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国药准字Z12020025,规格:40mg×60s×3瓶)等。

对照组予以胸痹心痛患者的常规方式干预。包括:(1)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发作时的部位、时间、程度、发作原因、伴随症状等进行密切观察,并在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变化时,及时与主管医师进行沟通和处理;(2)叮嘱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尤其是心痛发作的时候;(3)根据主管医师医嘱,督促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联合穴位敷贴进行干预。穴位敷贴方剂组成:没药15g、丹参15g、羌活15g、郁金10g、乳香10g、肉桂6g、附子3g、瓜蒌6g、细辛3g。以上药物碾为粉末,使用时以黄酒调成药糊,制成1.0cm×1.0cm大小的贴剂,每穴1贴。穴位选择:以内关、心腧、神阙、膻中为主穴,寒甚者加至阳、关元、足三里等穴,气滞血瘀明显者加气海、血海等穴。1次/天,每次敷贴4-6小时,以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症状缓解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干预效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定。显效:患者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活动基本无影响;好转:患者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较干预前明显好转,日常活动仍有影响,但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善。干预总有效率=(显效数+好转数)/该组患者总例数×100%。

症状缓解情况通过本院自拟症状评分自评量表进行评定。主要针对患者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三项指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值0-10分,分值高则相应症状严重。

患者满意度通过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定,由患者对医护人员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治疗效果、自我感受等方面进行评分,分值0-6分。0-2分为不满意,3-4分为部分满意,5分为基本满意,6分为十分满意。3-6分均属于满意,满意度=(部分满意数+基本满意数+十分满意数)/该组患者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通过SPSS 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干预效果和满意度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症状缓解情况以(±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患者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评分为不满意者2例,部分满意者6例,满意者14例,十分满意8例,满意度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评分为不满意者11例,部分满意者7例,满意者6例,十分满意6例,满意度为63.33%(19/30)。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7.954,P<0.05)。

3 讨论

胸痹心痛属于中医“真心痛”范凑,其基本病因病机为寒凝心脉所导致的气滞血瘀、淤血闭阻。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也以行气活血和止痛药物为主,如速效救心丸、心痛定等,但是对于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心痛、胸闷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持续时间较短,导致患者心痛反复发作。因而需要寻求另一种治疗方式以增强其效果。乳香、没药、丹参等是常用的行气活血药物,肉桂、附子等具有极强的温阳散寒作用;而内关、心腧等穴位是治疗心系病症的常用穴位,我院自拟的穴位敷贴以乳香、没药、肉桂、附子等为主要药物,以内关、心腧为主穴,具有温养心脉、行气活血化瘀等作用。因此,如采用常规方式干预联合穴位敷贴,或可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因包括寒凝、气滞、血瘀等因素所导致的心系血脉、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胸痹心痛的常用药物速效救心丸以川芎、冰片为主要成分,川芎可行气活血止痛,冰片可开窍醒神防止因心绞痛而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穴位敷贴所用药物中,乳香、没药合用,可活血化瘀;丹参既可活血祛瘀止痛,又可除烦安神以增强强常规干预的效果;郁金长于行气解郁,调理上焦气机;肉桂、附子是温阳散寒通脉的常用药物,再联合羌活、细辛,共同解除寒凝心脉的根本病因。诸药合用,作用于心经穴位内关以及局部穴位膻中,通过经络的络属作用,发挥出调节经络运行、调理脏腑阴阳的作用。

研究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这说明穴位敷贴联合常规干预方式应用于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沈娟[4]等的研究中,穴位敷贴联合常规干预方式的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常规干预方式的总有效率(83.4%)(P<0.05)。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胸痹心痛以心前区疼痛为主,同时常伴随胸闷、心悸等症状。研究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穴位敷贴联合常规干预方式可明显改善胸痹心痛患者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其原因可能是:该病患者心前区疼痛的主要原因为心脉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本次研究所用穴位敷贴的药物中乳香、没药是常用的活血化瘀止痛组合,同时没药中的油脂部分具有防止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5-7],再结合在联合膻中调理气机的功能,有效改善心前区气机及血液的运行情况;该病患者出现胸闷主要因为心肺功能减退,痰饮聚于心胸,导致上焦气机不畅,穴位敷贴的药物中瓜蒌是治疗胸痹的常用药物,具有宽胸散结以调理上焦气机的功能,其有效成分皮中氨基酸和皂苷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8-10];患者出现心悸主要因为心阳虚衰、心功能减退所致,研究所用附子、肉桂可温阳通脉以改善心功能,内关、心腧均可调节心脏功能情况,同时常规干预方式所用速效救心丸、心痛定等药物均具有护心、强心,三者联合共同改善患者心悸情况。

随着现代医患关系的转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穴位敷贴联合常规干预方式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其原因可能是:穴位敷贴联合常规干预方式不光在治疗效果上更为显著,同时其治疗方式也更为多样化,可以让患者更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于其治疗的重视;同时穴位敷贴的敷贴时间长达4-6小时,其药物作用较常规干预方式的作用时间更为长久,患者可更为持久而直观的感受到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联合常规干预方式应用于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胸痹心痛穴位
浅析真心痛与别络痛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中医通法治疗胸痹的学术思想探析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在痰瘀互阻型胸痹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最短小说
心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