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习党史的主题、主流和主线

2021-01-27 08:13龚锦涛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6期
关键词:党史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龚锦涛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开展学习党史,学史要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而学习党史其中一项基本要求就是“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①习近平强调学习党史,是将这种学习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联系在一起,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的。在历史的重大关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②,就必须学好党史,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流和主线。

一、把握近代及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历史的主题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谋求民族复兴。这是近代中华民族的生计艰难窘迫,即受西方列强“外”扰以及统治阶级“内”困导致国力逐渐走向衰弱,中华民族被迫陷入备受欺凌的生存境况所决定的。一方面,中国人自古以智慧和勤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其最早在《礼记》“礼运”篇就有对大同社会的设想:“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中国历史上创造了盛极一时而经久不衰的政治社会文明,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从首屈大国陷入沦丧,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这势必给大国地位、民族尊严带来撼动,对国人在心态是否需要调适等方面产生影响。西方以坚船利炮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的同时,让整个中国社会面临苦难。这导致我国不仅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中华民族也长期受骂挨打,中华人民在近代遭遇了民族生死存亡的选择。何以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如何实现民族振兴、国泰民安,直接指明了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历史主题。

无数仁人志士都曾为回答这一历史主题而奋斗,但是都没有达到目的。面对国外列强与国内反动腐朽势力勾结足以让中华民族沦为西方殖民工具的现实,各个阶级包括封建统治阶级上层、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一方面从西方思想武器库中搬来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同时又尝试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先后为民族独立而付予阶级主张和政治方案,为实现国家富裕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但最终都没有振兴中华民族的回天之力。近代以来无数史实说明,要回答这一历史主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摆脱苦难的先进理论,且需要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新社会力量的出现。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真正找到了打开中国历史发展新空间的钥匙,使中华民族步伐坚定地走向复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③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这个真理是多数人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无产阶级要解放民族、使人自身变成主人,就必然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和改造国家命运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在俄国革命的感召下传入到了中国,它一经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特别是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极大兴趣”④,使其在与各种思潮的论争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群众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实践结合,而传播马克思主义连同发动、组织工人运动的进程,也就是从酝酿、准备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萌生,从诞生之日起便有一种先天的理论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打开了中华民族通往历史进步的大门,且内在地把民族命运与自身命运相连,充满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历史使命感。因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领路人,从一开始便赢得了人心、民心,在为人民谋幸福、探求中国往何处去以及如何去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必将攻克难关、率领人民完成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同时在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也必然开拓马克思主义新的境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强大的生命力,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学习党史就是要抓住民族复兴的主旨,从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够改造中国、把握中国共产党何以被历史和人民选择,进而沿着这一历史去把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逐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动历史。

二、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主流

当前强调学习党史,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历史时代而展开的,在这个阶段,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路上,我们有可能遇到许多艰难、坎坷,就意识形态领域而言,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奇谈怪论的影响。新时代党的历史任务以及当前思想领域复杂的情形,决定了学习党史要注重分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支流。

百年党史的主流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学习党史时要着重把握的一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实行革命专政、人民民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与改造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改造,对旧秩序、旧社会、旧观念加以摈弃并确立起新秩序、新社会,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推动制度关系的革新,促使制度、经济、文化、指导思想、社会精神面貌等发生改变,这主要包括:在制度方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推翻旧势力及帝国主义压迫统治后建立了新中国,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新型制度,通过生产关系改革及其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变革和调适,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引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现代化水平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现代化,逐步摆脱旧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使中华民族从发展传统农业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带来了民族尊严、社会财富增长,使人民美好生活逐渐得以满足。百年的历史让人们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正确的制度以及正确的指导思想,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发生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百年历史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制度、社会面貌、人民生活状态的变化,带来了人民在精神气质、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经过百年的发展,过去那种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状态下的愚昧、落后,转变为中华民族自信地屹立于东方。此外,中国现有丰盈的科研成果,出现了一大批高科技创新集成、人工智能组合,这使得国家综合创造力不断提升,百年来中国人摆脱了过去的东亚病夫形象,转而迈进现代文明,朝着人的自由个性而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间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推进,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民族尊严,使国家变得更为强大,中华民族从未如此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

诚然,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的探索中难免会有失误,但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现的曲折、失误以及走过的一些弯路,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历史地进行分析评价,有失误不回避,但不能夸大其词,不能片面看待,更不能因为有这些失误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要正视这些失误和曲折,要具体研究这些问题为什么发生,这些问题能够给现在和将来带来何种教训或启示。通过学习这部分党史,从教训中努力汲取经验,并把它当成宝贵财富,使之转化成为我们在前进中的一种动力。

在对待党史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方面,我们党要求必须以“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基本依据,以党和国家对历史问题的定位为根本遵循,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则以“还原历史真相”“重新评价”为幌子,专门挑“两个决议”中已有定论的重大问题、党的领袖人物来说事,企图用琐碎细事或炮制谎言涂改历史,从根本上否定党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的有关精神;我们党要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则以“学术研究”“理性思考”或“反思改革”做伪装,孤立片面地解读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史,掩盖、歪曲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刻意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加以割裂和对立,夸大矛盾,渲染失误,抹杀成就,割裂源流,否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攻击改革开放偏离社会主义性质,企图达到反对或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

因此,学习党史就是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玩弄、裁剪个别史实、以次代主的做法,运用对史实的分析去揭穿其放大个别失误的反动实质。正如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⑤要从历史的主流事实中,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在其观点上的错误、认识方法的荒谬以及社会思潮的反动本质。防止党的百年历史成就被磨灭或被任意涂抹,进而在批判斗争中加强对我们党的认同。

三、把握中国共产党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主线

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接续探索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的历史。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是为了达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不同、国家的具体体制机制不一样,包括不同时期采取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等,加之我们党所面临的任务不同、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不同,生产起步的阶段和发展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我们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历史主题始终没有变,因而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的主线,就是要重点把握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过程。

一是把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放到历史发展主线中去理解。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是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的,在此之后,根据建设发展的中心任务不同,我们党的执政历程可分为社会主义探索和社会主义改革两个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节点,以上两个阶段就分别对应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是统一的,过程接续、手段递进又有重大区别,尽管政策机制取向及其出发点不同,但这两个时期选择并适时实行了正确的建设模式。改革开放前,我们党采取计划经济体制配置、调整行政权力及内外资源,发挥计划生产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国家统筹规划生产组织,以政府主导实现工业化为主要目标,独立开展大规模基础建设并启动工业化之路。这一时期,我们党要处理好生产与积累的关系,即进行重大公共项目建设、使现代工业化先行发展,同时又要筹措人力物力增收节支,调配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并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生产重心从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变为大力发展消费品和轻工业,因为当基本建设和大工程公共项目建设推进到一定程度,“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以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计划协调难度迅速加大,经济效率就会出现递减现象”“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社会激励效果也出现衰减趋势,由此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在经过高涨以后出现下降”⑥,这时候就必须进行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与实践已证明,在探索和改革时期我们党的路线政策是有序衔接、逐步推进的,正是这一系列政策方针创造了两个时期无数的奇迹。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方针并适时做出政策模式转换,从根本上契合时代发展及民众诉愿,是唯一可行且正确的选择,且实现了资本的快速积累,使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期迅速建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因而两个时期彼此不能割裂、否定,这两个时期内在统一于党为民族追求复兴的历史主线之中。

学习党史就是从历史中观主流,把握党的实践探索的连续性、注重“两个历史时期”的统一,旗帜鲜明反对虚无前、后历史关系的行径。列宁强调“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历史是看具体问题在历史上怎样,更重要的是把握历史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而不致于将其淹没在一大堆细节之中。⑦学习党史就是从最基本、最过硬的事实出发,在历史辩证运动中抓住其本质,把握基本事件之间存在着的无限延伸的史实联系。中共党史每一历史阶段不是断裂或是碎片化的,而是一个历史总体内在联系的、由历史事实有机构成的完整链条。一方面,历史共同的主题决定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尽管其历史活动的内容不同,但无论处于哪一阶段,这些创造活动均围绕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而展开;另一方面,历史共同的主体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构建主体,要发挥主体的能动自觉,同时又能够在社会主义探索实践中把握规律,既要在曲折中看到社会前进的总趋势,又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理性看待历史、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从历史事实看,强调把握党史各个阶段的联系,有力地回应了历史虚无主义者割裂历史的联系、以个别事实替代历史总体的做法,进而使之转化为对各种歪曲、抹黑党史和改革开放史的错误观点的批判力量。

二是重点把握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的接续探索、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的实践探索“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⑧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⑨。中国共产党能够为国家制定超长期的发展目标,形成高效的决策与执行高效互动模式,通过强大的组织动员保持决策的一贯性、执行力,包括迄今为止成功制定并执行了十三个五年规划,每一时期进行政策定向调适,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好政治任务交接,使百年来政治达成平稳,并始终在民族复兴大道上稳步前行。这也是中国在短短七十多年能够赶超如此多的发达国家,比二战后同时期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如印度和越南发展得要快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坚定谋求中华民族复兴这个主线,朝着这个主线一代接着一代干。在历史的接续探索中,哪怕出现一些失误,中国共产党也能很快就做出应对和调整,采用一系列连续性政策稳妥地处理一个超大型国家崛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一条线”就是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与美国选票政治操纵下的政党一届对着一届干以及西方部分利益党模式下引起的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还使党的精神谱系日益丰富,形成了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既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贡献了新的精神元素。对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所获得的功业,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及其所构筑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要大力书写并给予高度评价。唯有此,才无愧于历史和英烈,才有助于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由此,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既有方向、制度、文化方面的贡献,还有推动中国社会物质、精神方面的贡献。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一个延绵五千多年的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它对自己国家文明的命运承担终极责任,正是这种超强的历史使命和担当,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一代接着一代的接续探索中朝着中华民族复兴迈进。

总之,通过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和主线,旨在通过学习党史达到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正确认知,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激发新时期全体党员及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通过学习党史更好地把握当下及未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在此基础上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21世纪中叶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努力前进。

四、余论

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带领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生成”“如何生成”,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清晰的认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及对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认识,把坚定“四个自信”奠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正确理解上。因而我们必须学习好党史,“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学习党史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⑩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发展来看,党从历史走来、在历史中成长,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全部奋斗之中。”⑪中国共产党受马克思主义指导,从一开始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在推进革命、建设与改革中,中国共产党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使中国实现了从“救国、救民”到“富国、富民”再到“强国”路上的三大历史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把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简言之,就是将“民族振兴、国泰民安”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自始至终贯穿着追求民生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福祉的自觉。

因此,学习党史就是要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流和主线。学习党史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满足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诉求,适应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趋势,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条件下,中华民族在走向民族复兴中面临的风险挑战,以清醒的历史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捍卫者。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54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

⑤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9年3月2日。

⑥于鸿君:《两种体制、两个奇迹与“两个时期互不否定”》,《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⑦《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页。

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3页。

⑨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3页。

⑩《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页。

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0页。

猜你喜欢
党史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