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王国的“伪装者”

2021-01-27 02:26张楠
科学之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茶色烟灰伪装者

张楠

蚁?:摇曳的小树枝

大多数时间里,蚁?会攀在树干上休息,或者在地面蹦跳着觅食。攀在树干上的蚁?,不仅羽色、斑纹与树木相似,连头部、躯干也以奇怪的姿势挺立着,形状酷似树枝。它一会头朝上,爪子紧扣住树皮,用尾巴当小凳子“坐”在树干上,一会又头朝下,闭着眼睛,耷拉着脑袋装死。当遇到威胁,或要震慑对手,蚁?会左右大幅度地摇摆脖颈,它“歪脖儿鸟”的俗名正是由此而来。

蚁?在欧亚大陆分布广泛,但很多人不熟悉它,这和它过于出色的伪装不无关系。

蚁?是啄木鸟科的鸟类,但它几乎不会啄木。蚁?住在树洞里,也有类似其他啄木鸟那样黏黏的细长舌头,但它的主食是蚂蚁,而不是树皮里的蛀虫。

蚁?非常喜爱蚂蚁,它们选择领地也以此为标准。除了山林之外,人类的果园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甘甜的水果会吸引蚜虫,而蚜虫又是蚂蚁的食物。如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蚁?发现蚁穴,便将细长的舌头伸进去,寻觅成虫、虫卵和蛹。令人发愁的是,近些年农药使用增多,环境污染加剧,处于生态链之中的蚁?也被波及到了,其种群数量有所减少。

烟灰悲雀:雏鸟酷似毛毛虫

烟灰悲雀生活在南美洲的森林之中,体型比麻雀大一圈。它叫声响亮,加之成鸟的羽色酷似烟灰,因此得名“烟灰悲雀”。

烟灰悲雀的成鸟和雏鸟羽色迥异。成鸟通体灰褐色,而雏鸟长有橙黄色的绒羽,其醒目程度堪比警示灯。细细观察之下,雏鸟的绒羽纤细而浓密,末梢有白尖,其中夹杂着小黑点。若是它蜷缩身体,厚实的绒羽便遮蔽住它的全身,看起来像个小毛球。这个小毛球时而原地休息,时而缓缓地从树枝的一侧蠕动到另一侧。那活灵活现的蠕动方式,与其说像鸟,不如说像毛毛虫。

大麻鳽:挺立的芦苇杆

在中国东部,河湖周边的芦苇荡里,穿梭着涉禽家族的伪装大师——大麻鳽。这种鸟的身高可达70厘米,翼展可超过1米,按理来说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但茂密的水生植物遮蔽了它的行迹,使它具有几分神秘色彩。

大麻鳽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芦苇荡里度过的。它从芦苇丛里出生,在芦苇边沿的水面伫立等待,捕食鱼类、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当隐隐感到危险,它便展示出惊人的“形体艺术”——高扬头部,伸长脖颈,以喙指天,凭两条细腿支撑,保持身体完全静止。

此时,大麻鳽脖颈、腹部的斑纹显露无疑。这些色彩分明、棕黄相间的纵向纹理与竖直的喙部、腿部相呼应,似乎改变了鸟类原有的外观轮廓,倒像是挺立的芦苇杆插在水中。凭借这种惟妙惟肖的保护色和拟态,大麻鳽一次次逃过了险境。

柳雷鸟:一年四季穿新衣

鸟类普遍有换羽的习性,有冬羽、夏羽之分,而柳雷鸟独树一帜,四季羽色换个不停,可谓走在流行时尚的最前沿。换羽能保持羽毛完好,却也会消耗大量能量。柳雷鸟如此频繁地换羽,原因何在呢?

柳雷鸟的羽色变化虽多,但基调几乎都是白色、棕色、黑色,这是它们适应环境的法宝。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柳雷鸟随着季节变化更换保护色,近乎乱真地融入周围的景观。不论是觅食还是躲避天敌,这样的伪装都使它获得了更多生存机会。

冬季白雪皑皑,柳雷鸟身穿洁白的雪地服。春季冰雪消融,它的头颈、胸腹呈现出棕色的斑纹。夏季草木葱郁,是柳雷鸟的繁殖期,它身穿黑褐色的婚服,下腹和腿部点缀着白羽。秋季草木枯黄,它又换上栗色的上衣、白色的下装。

柳雷鸟偏爱吃柳树、桦树、杨树的嫩芽、花絮和果实,因此而得名。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鸟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在中国它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茶色蟆口鸱:纹丝不动的大树瘤

如果说蚁?扮演的是小树枝,那么体长近50厘米的茶色蟆口鸱扮演的就是大树瘤。当察觉到周围的风吹草动,茶色蟆口鸱立刻眯起双眼,抬高喙部,保持身体静止。它凭借超凡的保护色和拟态,骗过了大多数捕食者的眼睛。

茶色蟆口鸱的习性与猫头鹰相似。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鸟纹丝不动地站在树枝上,有时它边休息边慵懒地张开大嘴,等待虫子飞进嘴里。如蛤蟆般宽阔的嘴巴是它得名的原因之一。临近黄昏,茶色蟆口鸱来了精神。它在树枝之间短暂飞行,整个夜晚都在精神百倍地捕捉虫子、小型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它能消灭大量的农业害虫,是澳大利亚具有代表性的食虫益鸟。

猜你喜欢
茶色烟灰伪装者
大自然中的“伪装者”
伪装者: 找找我在哪……
烟灰去油污的原理
带路
这路带得有意思
了不起的伪装者
平面镜成像效果简析
像烟灰一样松散
听从劝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