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2021-01-27 19:16李科清
求知导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高效阅读语文

摘 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感受,注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这既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效;阅读;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0-0041-03

作者简介:李科清(1970.10—),女,广西容县容州镇都峤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师也不例外[1]。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快速高效的阅读训练对提升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都有重要的意义。快速高效的阅读训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笔者在阅读教学上做了大胆尝试,现就如何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做以下总结。

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达到高效的重要条件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好的阅读习惯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至关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让学生知道高效阅读的优势

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佳途径。学生仅掌握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这不但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同时,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例如,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学生会被主人公保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随着学生逐渐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益处,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阅读。

三、培养阅读兴趣,以活动来促进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要重点从学生阅读的“兴趣”上下功夫。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兴趣,才会自觉自发去阅读。通过阅读,他们的知识面会变广,视野也会更开阔。因此,学校可以恰当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获得的情感和学习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也有一个提升、内化的过程。如此良性循环,让学生爱上阅读,自然水到渠成。

但学生在学校主要依赖教师、教材和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学校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能使他们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开展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举办演讲比赛;开展阅读竞赛等活动;举办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对优秀的读书笔记可以在阅读长廊展示;把师生或与亲人共同阅读的场景展示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读书笔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好词好句的摘录,可以是对文章梗概的记录,也可以是对书本的评价。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类读书征文阅读活动,方式也可以多样化,以“鲜活的阅读形式”去促“阅读的兴趣”,以“阅读的兴趣”去促“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如,教师可以巧用情感熏陶法,让语文阅读“亮”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对时机的把控,对氛围设计方法的选择,挖掘和释放阅读内容中的情感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学生阅读情怀,从而达到语文閱读的终极目标,升华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修养与境界。

在培养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若干个阅读小组,每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目的选择相关书籍来阅读。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这种小组阅读的方式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了充分发挥小组阅读的作用,笔者在实际分组时尽量保证小组中的学生语文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组长由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其可以带动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并且组长要耐心指导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经验,促使小组所有成员的语文能力都获得提升。组长还要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与组员充分沟通和交流,了解每个组员语文阅读学习的难点,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语文阅读学习经验帮助组员攻克难点,使其逐渐发现语文阅读学习的乐趣,并且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为后续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能够听从组长的安排,认真挑选阅读的文章或者课外读物,保证分享的有效性;在团队意识的驱使下,能够更好地配合其他组员完成小组任务;同时在其他成员的带动下,也可以更认真地对待语文阅读课程。

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增加,阅读范围更广,阅读层次得到提高,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素材,他们不再担心写作。在阅读中产生的感想,使他们有一种想表达出来的冲动,教师只要稍加点拨与触动,就能使学生把阅读的收获倾吐于笔端。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表达,才有可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在读写听说这几项能力中,阅读能力是基础。因为只有善于阅读的人,才能从各种读物中广泛吸取精神养料,拓宽文化视野,才能自如地说、自信地写。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让高效阅读走进语文课堂已是当今社会之需。

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保证

良好习惯的生成会催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力生成是学好语文的保证[3]。许多作家在谈到自己成才的过程时,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点,即他们都在少年时代就爱上了阅读,阅读对他们日后走上创作之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也能在阅读中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同时还能活跃自己的思维。

中学阶段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师也要充分意识到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今后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教会学生阅读呢?笔者认为,师生共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可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拓展学生阅读的思维想象空间。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让他们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教师亦可给学生提供话题,确定一个方向或目标,让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这可以突出学生的速度与效率,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问题时的准确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似乎是不现实的,这更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丰富的阅读经验。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使用教科书,从教科书开始,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鼓励学生对课文形成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找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广阔的联想与想象空间,才会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比如,在阅读完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后,有的学生说“活着真好”,有的说“能健康地活着真好”,有的说“残缺是一种美”,有的说“疼痛是一种美丽”,有的说“坚强很重要”,有的说“挫折是强者的人生风景线”……学生的这些解读令人感动。这些解读是学生审美阅读的心得,是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这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生成有力的证明。

当然阅读教学可根据课文文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诗词歌赋散文主要从读入手,先读懂意思,再进行鉴赏与评析;记叙文则先从整体把握,然后再赏析,探讨文章写作特色;对于议论文,则要先整体把握论证过程,理解其论证逻辑,从中学习其论辩技巧和语言魅力;对于说明文,重点把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结构与写作技巧。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投入,笔者还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构建更为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笔者会尽可能保证教室的安静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对舒缓的轻音乐,使学生可以更为沉浸式地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笔者也会仔细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阅读开始之前,笔者会根据学生的阅读文章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盲目地阅读,而是探索性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筛选阅读的对象与内容是高效阅读的保证

面对学海书山的浩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阅读的范围、阅读的对象与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去阅读,实现高效阅读的目标。根据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笔者对阅读的内容与对象作了归类。(1)挚爱真情,美丽的心灵。读思无邪的《诗三百》可以兴观群怨;读铺陈工整的汉赋,可以领略宏大壮美;读唐诗篇,可见大唐青春浪漫气象;吟咏宋词,可饱览关山风雪,品人间冷暖、疾苦。其中美景美情毕现,感人至深。(2)成长足迹,感悟人生。比如,笔者引导学生在阅读袁隆平的成长经历时,感悟人生哲理,使其明白做人应该像袁隆平那样,追求理想不能忘了根本:①解读袁隆平时,让学生懂得人就像一颗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②追求成功时,不要忘记知识、汗水与灵感机遇;③面对挫折,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吸取经验教训;④面对成功,要牢记“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3)体验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当代部分学生迷恋虚幻不切实际的理想,迷恋时尚的文化快餐,迷恋离奇古怪的穿越小说……在这方面,笔者关注时代需求,引导学生坚守纯正阅读心境,“不为时尚所惑,不为流弊所伤”。笔者还提醒学生,要把阅读与体验生活相连结,任何文章的生成都是对生活的缩影,离开生活的阅读是一种没有意义的阅读。为了让学生把课后阅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故意在課堂上留下悬念,让学生在课后寻找,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劳动与阅读”的关系中,如果教学仅停留在口头上说教的“劳动”,那么阅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针对当前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的情况,笔者把“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融入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从学过的文本中寻找相关事例去说明。很多学生都能找出例子。比如有学生说,两弹元勋邓稼先像拓荒牛一样劳动;有学生说袁隆平像孺子牛那样无私劳动。笔者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味劳动的真谛,使学生明白阅读不能脱离社会,社会不能没有阅读的道理。生活处处有阅读,阅读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当然,在这样的活动中,笔者还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的目的。这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结 语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学生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才能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程先国,陈明建.整合式阅读教学的理念与价值[J].名师在线,2016(05):33-36.

王文静.播撒书香满庭芳:以阅读促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2):4-6.

丁伍红.聚焦语用 让阅读与习作比翼双飞[J].名师在线,2019(04):16-17.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语文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