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视域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1-01-28 08:02谢广明
大众文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模块化就业指导模块

谢广明 姜 嘉 张 颖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 221004)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能力的不确定性,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在择业方面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压力,大学生的离职率依然很高。当前,传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实施效果让人堪忧,因此,改革迫在眉睫。在开展“模块化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模块计划,并将模块作为教育单元进行教育,以便更好地执行活动[1]。

一、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发展稳定和谐的社会非常重要。职业发展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着重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个人能力。这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其很好的促使现代大学生对于自我建立客观全面的认知,建立起科学的择业理念,并敦促自我建立详细全面的职业发展规划。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有关职业发展以及就业方面的教育课程等可以有效帮助其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并未成功步入岗位奠定重要前提。

自20世纪以来,欧美等国的就业理念以及实践形式等实现了科学化的拓展与丰富发展,将职业生涯相关工作开展上升至人生规划的高度,现阶段已然建立起了高度围绕个人为核心的,强调自我发展以及系统性提升的发展机制。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使课程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和大学生毕业后面临严肃就业问题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相关部门推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就未来教学工作开展的目标、形式以及评估等各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强调。

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教学内容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大学生“生涯辅导”所涉及的对象应该只是大学生的某一阶段,而是大学生初入学到最终进入社会前夕。就目前部分高校设置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来说,在课程教学内容或者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然而,国内多数高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变成了一种可以一次性终结的课程。相关课程业主要集中于大一以及大二两个阶段,面向新生学习的核心为更好地适应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强调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并重视专业理论以及职业择取彼此的联系,阐述职业对于个人等各方面的诉求。大二阶段,则强调更为有效的改善自我,对基础理论以及知识架构等建立起详细的认知和储备,更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并努力实现理想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和谐相处。针对处于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时期才是对于专业认知,考研和就业重要的关键时期,反而高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设置较少,因此无法形成全程化的课程体系,无法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大学生职业发展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的知识和方法技能,最后使得个人难以有效的运用好相关知识以及理论等内容。

2.课程偏重理论探讨、缺乏实践操作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学,也出台了系列文件加强高校就业教育工作,但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典型的综合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的课程形式。故而,其课程内容不仅应包括有关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它还应包括与职业和就业实践有关的课程内容。 就大学生分析,得到相关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内容尚不能彻底有效的应对未来存在的择业方面的问题, 因此,课程设计中需要添加实践技能方面的内容,例如工作市场研究,专业礼节和面试技巧。 经过调研发现,某些大学课程的内容过分侧重于职业规划的理论讨论,而缺乏实用课程内容。

3.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评价地位不够突出

课程评价对于课程上课效果十分重要,目前考试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评价方式,虽然学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进行考察,并且便于组织和开展,但对于该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存在着一定的阻碍。面向大学生开展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应当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个人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学习通常仅以考试或报告为检测在校学生知识学习的标准,而忽略学生作为评价课程的主体角色。这些使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过程中变得被动和消极,不利于实现课程的培训目标。考虑到这些情况,需要开发不同趋势的评估方法,此外评估阶段应当包含学生实际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将原本单一性质的评估转化为相对客观以及全面的形成性评估模式,此外在评估主体中引入学生群体,依次来降低传统单一性质的评估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的现实可行性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业内提出了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MES以及CBE两个学术理论。前者为20世纪70年代国际相关组织提出的围绕现场教学开展的,强调技能方面培训的新型教学策略。其主要以实际岗位需求为导向明确各个教学模块,注重实际岗位工作完成为核心,即任务模块形式。简单来说,该方式尤其注重实践与理论的高度整合,很好地规避了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弊端,这是关于能力和素质的教育性话题,教学方法强调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注重实践操作,并通过实践培训来提升专业水平;强调学习方法中的知识和行为一致性,核心为有关理论内容、实践积累、专业素养、活动形式的等各个方面的教学。结合本次的学习机制,此过程在实现具有特定能力和质量培训目标的教育模型时更加直观,有趣,生动而有效。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对于现实教学具有重大意义,该教学方式为典型的半自动式学习机制。模块化的分工合作下,建立的子模块往往有着一定的适应性以及自我管控调整能力,另外可以彼此独立的工作。故而,其能够较好地掌握当下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潜在规律。不断的对其教学形式进行调整与完善,教学人员能够结合教学目的进行课程的多样性模块化设计,典型的包括实践模拟学习以及互动学习方式等等。

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教学也更具针对性。故而,其能够很好地体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并将其和各个教学环节进行高度整合,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营造各种可能的环境。此外,模块式的教学形式其灵活性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自我学习深度。与内容丰富的课程系统相比,灵活且相互联系的模块可以产生更多的组合,并且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不同的模块课程。

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块构建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是指依据各年级学生特点不同开展,并贯彻大学的全过程。按照年龄阶段分层可以分为:大学一年级“自我认知与环境”模块、大学二年级“提升自我能力”模块、大学三年级“发展职业素养冲刺”模块[2]和大学四年级“实现职业选择模块”。

(一)大学一年级——“自我认知与环境”模块

对于刚进入校园的新生而言,其对于职业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认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情况下学校以及有关教辅人员需要对应性的举办“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学生手册系统学习”等指导性讲座,对自己所处环境、所学专业及可利用资源的有关情况有一个大概了解,随后基于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借助各种评估工具和专业人员的引导,使其对自我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在和辅导员以及班主任沟通过程中,初步了解自己大学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业目标;深入学习并掌握英语、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课程技能,为获得更高的学历以及就业等做足充分准备以及课程储备,就可以为个人发展目标的确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二年级——“提升自我能力”模块

学生以提高自身能力为主,利用担当班级委员以及参加社团等的机会,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水平,并向着党不断发展,争取加入共产党并成为优秀的党员。在导师等的引导下对专业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对其他课程进行科学选择与学下,以此提升自我,并在导师的专业考核下更为全面的认清自我现阶段的水准以及存在的不足。

(三)大学三年级——“发展职业素养冲刺”模块

第三年是提高专业知识素养的冲刺阶段。 这一阶段目的是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并决定是否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准备论文过程中,应当和导师进行全面深入地沟通,阐述个人观点和认识,并展现出自我独立解决问题方面的个人素养,逐步建立起创造性以及学术创新等理念;了解利用校内部图书馆资源收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与应届毕业生和老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往年就业的状况。

(四)大学四年级——“实现职业选择”模块

在校大学生需要确定就业、考研或出国留学之一为主要目标。在此阶段,需要就之前几年的基础工作进行总概。第一,确定自我职业的发展方向,并且回顾前三年的大学生涯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需要准备并积极参与各种招聘计划,在不断地准备过程中,完善自我知识基础,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为开展“预习演练”以及“模拟面试”等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第三,有效利用学校的各方面条件,对于学校提供的规范企业招聘数据要有全面的认识,不断提升个人求职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模拟面试等培训,并不断地加强“模拟实战”的训练。

猜你喜欢
模块化就业指导模块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