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

2021-01-28 07:19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66590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残疾视力设施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266590)

无障碍设计概念最初在1974年由联合国组织提出,主要是要求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包括但不限于公共空间环境、建筑设施以及产品设备的设计中,充分考虑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至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另一方面,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这样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充分关切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快城市和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无障碍设计的意义及适用群体

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和设计业的逐渐兴起,无障碍设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它或许是一个略低的扶手,或是一块凹凸的地板砖。也许对于身体机能正常的人来说,这属于彻底的“无用设计”,但这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却是保障日常生活的基石。

1.无障碍设计意义

无障碍设计是人类社会中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其目的就是为残疾人群体、以及老龄群体提供一个平等安全的环境空间,使其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产生活之中,更好的享受和平与发展主题带给全人类的红利;同时它也是一项巨大的公益事业,具有长远的社会和公益效益,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无障碍设计所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落实对残障人群的政策、物质保障,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正是对为民执政的深刻践行。

无障碍建设不仅仅能够维护残障人群的切身利益,还能增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以及认识度,提高公民素质,培养社会美德,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2.不同残障群体的困难及需求

身体的残疾类别有很多,且判定标准多样,大体归结为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肢体残疾几个方面,另外因自然老化所导致的身体功能衰弱虽不属于残疾,但在日常生活中也确实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并且,不同的残疾类别或是功能衰老自然面临着不同的困难,这也要求我们在无障碍设计中需要对症下药。

如视力残障群体在信息接收方面存在巨大的问题,眼睛作为人类的第一信息接收器官,承担着70%的信息获取任务,视力的缺失将把人类限制在很小的活动范围之中;对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需求,则倾向于如盲道、指示灯声音提示等触、听方面的辅助设施;也要防止地面过多的阻碍物与起伏,空间噪音等负影响。

听力语言的损伤与视力残障类似,都是信息接收系统出现问题,对设施的要求就在于通过视力弥补听觉以及口语表达,如图案、颜色的指示牌等。

肢体残疾往往行动不便,面对一些基础设施可望而不可及。在无障碍设施上可大体分为针对下肢残障的坡道,升降台等,在针对上肢残疾的功能性设施降低设置等。

老年人因身体器官衰老导致功能衰退,其整体的视力、听力、肢体、反应都有所下降,所以针对老年人的无障碍设计需要是综合的,整体的,包括视听辅助、防滑处理、减少障碍、设施降低等等。

二、残障群体的尺度及行为特点

残障群体因其自身的特殊原因,在人体工程学以及日常行为特征方面,与身体机能正常的人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这其中所存在的差异就是造成残障群体无法融入环境的根本原因,也是空间无障碍的主要解决方面。

1.残障群体的尺度标准

其在人体工程学方面表现为尺度的明显差异,由此造成的一方面是使用不便的问题,比如说卫生洁具、ATM机、橱柜等等;另一方面是部分空间尺度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残障人群的交通通达能力,常见的如台阶、门槛等,可以总结为高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残障群体的活动范围。不同的机能丧失对人体工程学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肢体残障或衰退中使用轮椅的群体,一般常规轮椅总宽60cm±、总长100cm±、高度50cm±,同时需要考虑的还有器材的转弯尺度、半径,人在器材上的活动半径、活动难度,在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下,我们要重新对洗漱盆、扶手等类似配件的安装位置、无障碍卫生间的面积、操作台面高度、面临高差的操作难度等问题进行新的设计与研究;对于视力障碍者,我们则要着重考虑其身体其它信息感知器官的活动半径,如手臂、腿脚等,我们把上臂自然下垂和前臂斜伸向地面成45度角,距地面700mm高的状态作为通常视觉障碍者一般触摸活动范围。那么相应的,一些重要的标志或设施就该布置在此区间中;对于老年人,因为其年龄增长,所造成的各器官的萎缩、行动的迟缓,需要在整体的数据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身体机能衰退与残障群体在某些数据上确实比较相似,但也不能完全以残障设施来服务这两种群体,对于老年人群占比高、老年长居住的空间,如社区老年人之家、养老院、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应该设计单独的、量身的空间设施。

2.残障人群的行为特点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残障群体来说,其自身的活动能力是改变其行为特征的重要因素,只有将数据化的人体工学与行为特点紧密结合,才能设计出符合群体需求,真正解决问题的无障碍设计。像老年人和肢体障碍者在横向或纵向上行进一段距离就需要有一定的休息,那么坡道、楼梯上的休息平台,步行道上的凸出休息区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临缓解大高差的坡道时,一定充分考虑参与者的体能问题,负责有可能将方便转变成危险。对于视力障碍的人群,其脚下触觉以及导盲棍是其主要空间感知来源,要保证盲道的凹凸明显、便捷、无危险、不占用、有始有终等等。

三、城市公共空间中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内容

城市公共空间范围大、内容庞杂,而残障人群的问题又多种多样,很难详细的总结出来,但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可以形象的用点、线、面来描述,在城市中散布的公园、景点等一般活动场地应该保障残障人士的基本通行需求,如消化高差、提示音等等;整个城市的人行道路应具备完整流畅的盲道,能够对城市的各类职能空间、服务空间进行有效的连接,并且在各交通岔路上多考虑到危险提示装置,不是单一的只采用声音报警装置,更要有图像识别系统辅助声音报警;而在残障人群、老年人群密集的空间如养老院、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场地以及服务型空间,则需要更加广泛、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为弱势群体提供全面的设施保障。如地板砖的防滑处理以及基本的盲道设计,面对必要高差的坡道、无障碍扶手或是楼梯升降机,贴近墙面的安全扶手、照明灯,卫生间中的手扶洁具、脚踏式冲水按钮、极简操作、醒目标识等等。其中卫生间是无障碍设计的重点和危险的易发点,对于肢体残障人群以及老年人群来说,如厕难度较高,且心理上难以与人启齿,所以相对处在一个孤立、尴尬的状态下。任何一类配套设施的错误放置,都极有可能导致这类弱势群体无法完成如厕活动或产生危险。

四、结语

我国的残障人群以及老年人群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全面,并且客观上讲,我国城市空间中的无障碍设施发展的及其不完善,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另外在其形同的体系上还有待归类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完善如此庞大国土上城市中的无障碍设计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若是仅仅为了存在而存在、为了形象而存在则是对资源的浪费,对弱势群体的不负责,对为人而设计的亵渎。我们设计相关群体在日常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要增加对此类知识的涉及,在相关空间的设计规划中也要尽可能地去满足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猜你喜欢
残疾视力设施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保护视力等
视力不好的犀牛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