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1-01-28 22:45谢贻民
四川劳动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自贡市服务业人力资源

文/谢贻民

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而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今年4月,我省出台《川南人力资源协同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赋予了包括自贡在内的川南四市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提速增量、做大做强、打造川南渝西地区人力资源要素配置重要枢纽的历史使命。

自贡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

政策支撑力度明显。近年来,为推动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自贡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稳步发展,特别是自贡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建设自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力发展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自贡市人社局等部门立足自身职能,接续出台《自贡市推动川南人力资源协同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自贡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扶持政策(试行)》一系列政策,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就业创业奖补等方面给予扶持,为统筹推进强主体、建园区、创品牌、优业态、聚人才,推动自贡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自贡市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47个,从业人员1.81万人,其中规上入统企业23户;2020年,全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增长至324个,从业人员达2.16万人,其中规上入统企业35户。机构数量、从业人员、规上企业分别同比增加,产业规模扩大的趋势较为明显。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全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营业收入18.5亿元;2020年为21.54亿元,占全市GDP的1.48%,同比增长16.43%,同比提高0.38个百分点,超过全市GDP增速12.53个百分点,人力资源服务业逐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平台载体建设提速。为使人力资源服务业从“散、小、乱”向“聚、大、兴”转变,今年,自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启动建设,现已完成一期工程改造施工,并顺利进入试运营阶段。自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运营管理服务、奖补政策、人才聚集与开发等方面给予园区入驻企业有力扶持,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集群发展。

自贡人力资源服务业面临的问题

机构规模较小、分布不均。从规模上看,2020年,全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21.54亿元,仅占全市GDP的1.48%,10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3.68亿元,仅占总量的17.08%;从构成上看,全市324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要为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民办学校、社会组织、技工院校等,呈现分布不均、相对分散的状态;从空间上看,主要集中在自流井区,且产业规模小、收益低,缺少行业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

服务质效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研发能力弱,主要提供人才招聘、培训、派遣、代理等服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主营业务为基础性人力资源服务的有293个,占比高达90.43%,高级人才寻访、人才评价、管理咨询等中高端服务和产品开发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且低价竞争、恶性竞争加剧,不能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

协同创新不足,发展合力尚未形成。受外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挤压严重,本地人力资源业务量增长压力较大。当前,尚未有统一的协同匹配平台以推动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良性竞争、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局面尚未形成,难以形成聚集式发展的合力。

从业人员能力不足,行业发展人才缺乏。一方面,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与技能水平较低,中高端从业人员存量不足,人才引进渠道较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持续存在,影响了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渝两地虹吸效应明显,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流失率较高。

自贡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统筹外招内育工作,围绕“优二兴三”重点产业发展,主动承接成渝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外溢延伸,对接招商引资计划,综合采用园区招商、产业招商、联合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规模较大、业态先进、带动效应强的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诚信示范机构”和“四川5A、4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个转企”“小升规”“规入统”。深化对外劳务协作,支持本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供求分析,采取人才寻访、人才测评、管理咨询等方式,促进市场“双向流动”,提升“内动力”。积极对接宁波、昆山等劳务合作城市,支持荣县、富顺县探索设立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开展有组织、成规模的劳务输出、劳务外包、劳务派遣,精准服务农民工转移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利用现有场地、网站、人才等资源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拓宽业务范围,提升服务质效。同时,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参与就业创业、人才流动、农民工输出等公共服务。

着力产业做优做强。瞄准自贡市人力资源发展的特色,优化布局人力资源服务业,增加与产业结构的均衡契合度。打造一批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外包服务基地(中心)和劳务规模化转移输出示范县,与内江联合打造川南家政服务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联合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和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集成开发利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人力资源要素,形成区域规模优势。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民工转移输出和回引就业的专业化水平。提质布局高层次业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支持从传统业态向中高端业态延展升级,促进新兴业态规范发展。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开发应用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或系统探索“市场下单、企业抢单、人才收单”线上供给新模式。集聚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人才服务机构,新建智能化的人才和项目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专家来自贡创业创新的相关配套政策。

建强载体聚企汇才。推动人力资源企业聚集,按照“一核多基地N节点”的空间规划布局,加快推进自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搭建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式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人力资源行业提质,把提升品牌作为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一批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集团。通过构建协同模式,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核心产业开发,鼓励创业创新性产业,探索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进而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效应的人力资源服务机制。依托大数据手段,优化人力资源供给效率,提升对人力资源企业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依托城市功能发展、市场需求引导和新技术的应用,扩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规模。探索建立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企业功能完善和优势互补,应用“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服务供给的均衡匹配。

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发挥“彩灯工匠”国家级劳务品牌标杆效应,打造“盐帮菜”“盐帮人”等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持续扩大“老字号”品牌影响力、传播力。塑造“航空与燃机”“新材料”“康养”等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大力提升“新字号”品牌创新力、竞争力。加强创意策划、推介交流、市场营销等工作,持续提升“乐业盐都”“月是故乡明”“盐都杯创业大赛”“盐都能工巧匠”等公共服务的品牌影响力、社会认可度,并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发特色、专业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品牌品质建设,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省天府质量奖”和“省服务业‘三百工程’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四川“十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猎头十强”“外包十强”“培训十强”等细分业态主导品牌评选。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对就业服务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健全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咨询指导和定点帮扶等创新创业培训体系。举办创业大赛、创新沙龙等一系列双创活动,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完善智能化服务体系,建立集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人力资源创新创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政务服务数字化融合和对外交流合作等多个板块于一体的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升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完善现有人力资源服务数据库,有效整合信息流和业务流,打破空间制约,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客户关系、降低交易成本。

完善要素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在自贡创办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挥产业园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作用,发展有特色、有潜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运营成本优惠,对入驻产业园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给予租金和物管优惠等,提高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竞争性和积极性。拓宽投资融资渠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参股、联营等多种形式进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提高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社会资本参与程度,提高市场化水平。

猜你喜欢
自贡市服务业人力资源
自贡市沿滩区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季度评比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自贡市:率先实现欠薪问题线索动态清零
自贡市自流井区(高新区)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