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以赛促学”促进人才培养制度建构

2021-01-29 07:54韩垚
大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竞赛技能

韩垚

(山西农业大学 工学院,山西 晋中030801)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开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并主动学习借鉴高职教育中的“以赛促学”培养模式,但其教学发展中离不开基础的制度支持。实际上现存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无法满足“以赛促学”培养模式的应用,为此促进管理制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一、“以赛促学”的内涵及价值

“以赛促学”就是通过积极参与相关的技能竞赛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技能运用水平。一开始,“以赛促学”主要是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根本驱动,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够调动起来、集中起来,从而提高参与竞赛学生的技能水平,在竞赛中使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得到成长和发展。将“以赛促学”模式中的指导思想以及技能训练模式推广到日常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使其融合到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从而形成一种常规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扩大“以赛促学”的影响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以赛促学”带来的益处,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准。

随着“以赛促学”的不断推进与落实,逐渐形成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制度的构建与发展。其主要的价值意义是:第一,能够有效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赛促学”这一模式能够有效为学生搭建交流、竞赛以及共享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风采,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开展学习成果的交流活动。通过“以赛促学”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深化我国各项教学改革,还能够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相关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如此,通过开展竞赛活动,还能够深化校企合作,明确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向,提高高校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第二,通过开展“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在日后投入工作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坚韧的道德品质。具体而言,学生通过参与技能相关的竞赛活动,能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学习以及运用相关技能,一方面提高学生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符合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经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社会理论型人才过多,而具有高水准实践能力的人才较少,导致企业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而“以赛促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满足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投入到工作环境中。一方面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效果。

二、“以赛促学”模式下人才培养制度发展困境

(一)组织管理机构尚未完善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教育工程,除了需要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课程体系之外,同时还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机构以及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以赛促学”属于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形式,其诞生时间较晚,发展时间短,尽管大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和推广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实践操作中,却尚未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部门,依然是由团委或学工办等学生管理工作机构负责,缺少专门的管理组织部门。为此高校各个院系中通常是政治辅导员同时负责“以赛促学”相关工作。而在这种兼职管理机制下,尽管拥有一定的组织动员优势,但因为缺少专业教师指导,进而削弱了竞赛教学成效,无法实现预期发展目标[1]。

(二)组织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近几年高职院校发展中对技能比赛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将技能比赛当成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果。高职院校也进一步了解到实践技能和专业技术才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本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生命力。为此需要将技能竞赛当成人才质量培养的关键手段,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发展和素质技能提升的基础平台。

因为针对“以赛促学”尚未形成专门的管理组织负责部门,使相关管理组织中留下诸多隐患。主要可以从以下内容中体现出来:第一是竞赛信息是收集工作较为被动。专业技能竞赛相关活动项目除了学校内部、学园内部和专业内部之外,大部分的高质量竞赛项目全部是通过行业协会、兄弟院校、政府部门组织举办的。因为学工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性质,使其无法有效顾及竞赛中的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因此在信息搜集方面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直接接收相关信息。第二是竞赛组织工作没有及时发动。由于竞赛中的信息被动收集影响,导致大部分竞赛信息被延迟获得或直接无法得到,不能有效组织学生参与,使相关赛事延迟举办。

(三)缺少有有效的教师指导

因为专业和学院尚未形成专门的管理组织部门,使竞赛中的指导教师资源十分紧缺,甚至整个竞赛活动都是学生自发行动形成的。教师指导方面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内容中体现出来:第一是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性不足,由于缺少正式管理制度和管理部门,学校院系层面无法为各位参与竞赛活动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而大部分竞赛内指导教师也是一种挂名形式,谁能提供竞赛信息,便是指导教师,缺少专业化指导教师的参与。为此无法将教师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第二是指导教师整体队伍的稳定性不够。由于尚未形成全面的管理制度,因此也不存在科学指导任务分配,指导教师和参与竞赛学生之间的搭配存在一定偶然性,两者属于偶然关系。因此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也无法稳定、连续进行下去,如此影响了指导教师积累各种经验,发挥出更高的指导效果,最终导致“以赛促学”相关工作流于表面形式,无法发挥出预期的教学效果[2]。

(四)考核评价体系缺陷

通过分析当下高校中的实际发展状况能够发现,尽管各个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初步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以赛促学”培养模式,但大部分高校依然尚未形成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而使最终的学生竞赛成绩无法得到有效认证,容易降低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的缺陷主要可以从下面内容中体现出来:第一是没有将学生的竞赛成绩融入学业成绩考核体系内。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当中,都是独立于学习体制而存在的,是一种额外工作,同时也没有将学生的成绩有效计入学分当中,不但无法得到成绩方面的认可,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将专业竞赛活动当成一种多余的项目,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进而削弱了学生参与积极性。第二是相关教师指导成绩没有融入常规性教学评价当中。当下,某些省份中的高校开始把专业竞赛中的教师指导成绩融入教师的职称评价当中,和最开始相比,发展较大,但因为尚未融入常规性教学评价体系内,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以赛促学”模式下实施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教学管理

“以赛促学”下所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通常都是通过学生活动形式诞生的,而如果将其转化为人才培养模式,便代表着其不再是传统意义层面的学生活动,并变成教学模式的一种,为此需要将其规划到教学管理范围当中。而相关工作模式也需要进行全面转型。首先,学校中的需要于教学管理系统内针对竞赛活动创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通过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实施有效的组织安排和管理,需要实施竞赛信息的采集、消息发布通知、动员学生教师参与、提供组织指导、总结活动成果、积累经验等,并将其变成一项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其次是基于原有的教学管理体制上,构建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并将“以赛促学”各项工作全部融入教学管理体制下,实现规范化运行发展,并发挥出预期管理效果。最后是针对专门管理结构形成配套的工作流程和评价体系,为管理组织活动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分析当下各个高校中的现有工作体系能够发现,没有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出学科竞赛相关内容,依然是学工管理系统中的内容,并附着于学生管理体系,和常规教学活动之间没有任何实质性关系。想要促进“以赛促学”相关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则需要将“以赛促学”相关理念与教学模式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从人才方案培养内全面体现出来。不管是在人才培养或是人才目标方面,都需要贯彻落实“以赛促学”精神理念,使其成为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灵魂核心与精神指向,确保“以赛促学”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性、实效性以及合理性,解决当下组织工作中所存在的非专业性、随意性、无序性等问题,保障“以赛促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赛促学”主要是结合社会中相关行业领域实际用人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特征,通过设计制定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技能大赛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将竞赛、练习和学习融为一体,将大赛当成有效契机,提升参赛人员专业实力。

(三)合理设置教学环节

“以赛促学”相关人才培养方法在实践操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上,需要以专门教学环节为基础。假如无法从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便会影响“以赛促学”这一教学模式的落实效果和成效,最终变成一纸空文。想要促进“以赛促学”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措施:第一是将“以赛促学”和实验课程相关教学考核评价紧密联系起来。针对某些核心课程,可以不设置专门的考试活动,改为通过竞赛活动作为测试,并给予考核评分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主动性,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竞赛活动当中,将实践操作、考核以及成果融合起来。第二是针对“以赛促学”形成专门的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基础上,增加竞赛实践环节,并明确规定各个学生一年之内需要参加的竞赛项目,同时需要获得什么水平的成绩,形成专门的评价标准,将学生一年当中所参加的竞赛经历以及所得成绩添加至考核体系内,引导学生利用竞赛得到所需的学分,通过将竞赛活动结果和学生成绩联系起来,能够促进“以赛促学”的全面落实,发挥出应有的实践价值。

(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当下,我国各个高校内实施“以赛促学”过程中,没有获得理想效果主要是因为缺少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从而使以赛促学实践中不能得到全面认可,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降低了教师的活动积极性,这也是“以赛促学”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所在。针对这种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赛促学”的执行力度,促进相关教学模式的全面普及,并创建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竞赛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证,同时把竞赛成绩添加到整个学分评价系统内,形成以赛代考、以赛促学的评价考核制度,从根源入手,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竞赛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需要给予教师指导成绩以充分的肯定,将教师参与的指导工作融入常规教学工作的考核当中,并非是单纯将其融入到职称晋升评价制度内,从根源入手,预防出现指导工作过于投机性和功利性的问题,为此从教师和学生两种角度入手,优化创建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以赛促学”实现有序、规范化、稳定运行的基础[3]。

(五)促进课程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愈发深入,课程改革的进程也加快了脚步,运用“以赛促学”类的技能比赛可使课程内容的呈现更加多元。相较于传统课程教学,其重点在于传授知识,而忽视教育实践,其教材内容的实践性也不强,而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校不得不重视学生的课程实践,“以赛促学”的教学方式则应运而生,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各高校还与企业相结合,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进入到与其专业相关的企业中实行实践操作,企业或行业内部的专家还能直接参与到各高校的课程教学计划与专业培养目标中,并设置合适的教学评估标准与内容。针对校企联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突出教学的专业性,并以实现岗位就业为基本目标。借助就业导向设计高校课程,不但要展示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标准,还需显示该职业的能力要求,确认各岗位职业的能力需求、知识需求与人才需求等。通常来讲,各高校学生的专业方向都会着眼在就业,课程内容中不仅要包含专业性强的基础知识,还要增加与该知识或技术相匹配的实践要求,而“以赛促学”活动则完全适合师生需求,通过多种形态不同的专业比赛将课程内容呈现出来,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图1 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系统

部分高校可开设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理实一体的课程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教学一体化,在该体系中包含着理论与项目训练,学校为学生专门打造的专业化训练,用“以赛促学”提升其能力,通过不同类型的训练,学生的技能水平可获得显著提高,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而另一部分则属校企一体化,学校与企业联合,通过实习期的训练,掌握更多实践性知识,了解企业用人与整套运作机制,为其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高校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还需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在教授期间自身也要不断补充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竞赛标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成为行业里的翘楚。“以赛促学”的方式以提升了教师的操作水平,为增强操作能力,加强教学实践,教师应时常参与技能比赛,在比赛期间教师由于与多名企业或行业内部专家近距离接触,可有效掌握技能需要达到的标准与当前企业的用人标准,依照其用人要求,设置对应课程内容,进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其教授课程也更具针对性。此外,通过“以赛促学”教师还要明晰组织中的管理、协作要求,并严格要求学生。日常工作中,高校也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借助校企合作切实改善教学质量,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率的提升,各学校应明确教育改革方向,完善教师的整体教授水平,从而使“以赛促学”的教育方式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建构都离不开基础的制度支撑。而“以赛促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高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发展应用中,却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而人才培养相关制度的改革创新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主要任务,为此高校需要密切联系人才培养制度发展现状和以赛促学发展要求,优化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为综合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竞赛技能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创新思维竞赛(3)
拼技能,享丰收
敢拼才会赢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6)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