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改革

2021-01-29 21:36
上海商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共部门分析法经济学

彭 伟 陶 叡

《公共经济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核心必修课程,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授课。公共经济学作为部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将经济学的知识运用于政府运行规律的探讨,有一定难度和深度。对于知识面不宽和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的本科生而言特别需要结合授课学生的特点考虑课程设置、讲授方法和授课形式。该论文主要强调公共经济学这门课程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重要性以及为该课程达到较好的效果而进行的相关系列课程设置、授课形式的多样化、以案例教学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知识使其运用教学中以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公共经济学在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地位和作用

1.公共经济学是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以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政治学、行为科学为基础,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为主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门课程学习需要运用经济学基础理论部分知识,同时为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是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学等核心课程学习必备技能。

3.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运行规律的课程,公共经济学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政府等公共部门,帮助学生了解公共部门运行规律和原理指导实际工作和解决问题,该门课程为学生早日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4.公共经济学是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一门课程。该课程学习主要为学生日后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提供方法论。公共经济学以实证分析为主,规范分析为辅,并强调对比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法,结合多学科,比如组织管理学、社会保障学、财务知识等,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其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政府对教育补贴三种方式以及各自优劣势以便学生更好掌握政府补助政策;运用文献分析法探讨社会资本能否有效改善政府治理;案例分析法研究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帮助政府确定合理税率;运用历史分析法对现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绩效做评估。多种方法论的学习和多学科交叉积累是目前综合素质教育最应该提倡和鼓励的。

二、教师授课方式多样化及其改革

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由于自身是成年大学生,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的特点,学习方式应该由机械接受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发现学习。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也应该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由教书演变成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兴趣爱好,启迪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其专注力和专业性,这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精华所在。在公共经济学日常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案例教学法。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由被动转为主动,以案说理,改变以往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以现实问题为内容案例,增加可读性,使学生切身感受由抽象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中引入诸多社会现实情境,能够使得学生在情境分析中探究问题,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挖掘案例素材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主动思考,互相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形式上师生之间形成多面交流与互动情形。

实践教学法。完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关注力以及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法引入强化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主要围绕教材的内容开展课堂实践实习,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和活学活用。如:学习公共经济学关于市场失灵的外部性问题时,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实践形式开展团队合作和调研,选取政府组织和非盈利机构,小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调研、收集数据、处理文件、做ppt报告或者活动组织策划。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以社会实践方式丰富课堂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丰富学习方式方法,避免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

头脑风暴法(论坛式教学)。对有些章节和课程内容如果照本宣科,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空间,让其在充分备课和准备材料基础上对某一主题开展讨论和争辩,可能获得的教学效果更佳。比如在公共选择理论一章里,我们讨论民主时让学生收集资料、整理文献,提炼观点。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头脑风暴法刺激学生发言和争辩,多信息交融交流加深学生理解和认知全面。

网络资源刺激法(网络海量信息和短片)。网络时代,大数据运用很好补充传统教学的单调、枯燥、死板、无趣等缺点。我们能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比如幽默短片、动漫等,用他们喜欢的语言方式讲授知识,学生更能理解更容易接受,海量的信息和图片、音频资料等都能用作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他们兴趣。

三、实践教学中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以案例教学为例

经济学知识在公共经济学中运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两者联系紧密。如现实生活中我们想测度一个国家、地区、社区、个人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满意度,需运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通过效用和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模型,结合统计学和社会调查就可以测度满意度。微观经济学弹性理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探讨评估政府税收的合理性和适度性。

宏观经济学中运用凯恩斯利率分析探讨政府财政支出对社会潜在生产力影响程度,是挤出效应大还是乘数效应大,哪种影响对经济发展有利;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市场、汇率市场、产品市场三大市场融合是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选择以及实施实行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知识在公共经济学中运用:管理学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平衡积分卡在公共部门的人事绩效评估重要方式;管理学中财务管理的净效益和内部报酬率两个指标是衡量公共部门公共支出成本效益权威指标,影子价格在公共部门资产公共定价中常用方式。

政治学知识在公共经济学中运用:政治学研究是公共部门公权力的产生,公共经济学是探讨公共部门执行权力政策的效率和效果,政治学是公共经济学的根,政治决策形式和方式,比如民主决策和多数集中决策、独裁决策等决定公共部门行为模式和应急反应。政治体制不同决定公共部门资源分配方式,进而影响整个公共部门效率和效果。

社会学和心理学在公共经济学中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调查是政府行动指南针,也是评估公共部门活动效率的重要依据,无论是衡量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效率、政府保障性支出是否覆盖所有弱势群体,还是教育支出的方式选择、税收和补贴合适程度都需要社会调查的数据和实证分析。在公共经济学中主体是政府和公共部门,而主角是国家公务人员和大量志愿者,面对纷繁社会关系和错综复杂人际关系、职业倦怠和瓶颈、收入有限都需要心理学的经济干预,预防和治疗公共部门工作人员情绪和心理波动。

猜你喜欢
公共部门分析法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简明经济学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方案探究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