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典型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路径研究

2021-01-29 21:36李存华王智庆尚利强
上海商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矿遗址景区

李存华 王智庆 尚利强

引 言

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与变迁,工业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而逐渐沉淀,深深地刻印在工矿企业遗迹之中,渗透到其每个角落。由于生态破坏严重、资源日趋枯竭,山西省众多工矿企业陆续关停或转型,进而形成许多蕴含特定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体验价值、学术价值及再造价值的工矿遗址,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有效再利用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这些遗留下来的众多工矿遗址,如果忽略其厚重的人文历史价值、博大精深的工矿精神及特殊的社会传承价值,必将成为一座座没有灵魂的坟墓,而逐步淡出世人视野。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变废为宝,不失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工矿遗址景区化的内涵

工矿遗址凝聚着人类智慧、承载着工矿文明、回荡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生产生活场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工矿遗址景区化是指依托现有典型工矿遗址,充分挖掘与调动各方资源,不失时机地发展工矿旅游业,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变工矿遗址为旅游营业场所。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必须进行科学精准的定位、适时转变管理理念、改进与完善建筑设施、开发多元化的功能性产品。

(一)科学精准定位

工矿遗址景区化旨在将原来的工矿遗址建设与打造为景区,因此,必须参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等旅游业相关规章制度而进行科学设计与统筹规划,拟建设的不同等级工矿景区在交通、安全、卫生、通讯、环保、设施设备及游客数量等方面都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同时必须注重工矿文明的挖掘、传承与推广,最终实现典型工矿遗迹保护、工矿精神传承、工矿旅游开发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多重互动,谋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转变管理理念

工矿遗址是由于资源枯竭、市场萎缩、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工矿企业关闭而形成的矿山及附属设施设备遗存,其后续开发与运作过程中往往保留着工矿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明显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必须转变管理理念,以商业思维对工矿遗址进行价值评估、策划旅游产品、开展旅游营销,实现景区的良性运营。

(三)改进建筑设施

工矿遗址最初的建筑设施风格与功能是为了满足开采、挖掘、加工等生产性活动的现实需要,工矿企业停产或关闭后遗留下大量的工业荒地以及破旧厂房、机械和工具等,都成为客观的历史见证与无价的实体财富。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不仅应当将旧有建筑设施重新设计,从而满足游客的观感需求,而且有必要最大限度宣扬与彰显工矿遗址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情怀,延续工矿精神、传承工矿文明。

(四)开发功能性产品

工矿遗址通常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功能性产品稀缺,进行景区化转型必须科学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挖掘自身特色与亮点,增强工矿旅游产品特有吸引力。同时,必须立足实际,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旅游项目,研发出能够真正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功能性产品。

二、山西省典型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工矿遗址适时进行景区化转型在实践中已经有所探索,以“同煤集团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阳泉三矿工业遗址公园”“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等为代表正在积极推进,但客观上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一)转型创新思路不足

当前,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正在实践中探索,综观一些典型案例,不难发现,缘于传统工矿企业特定经营思维的长期影响,创新思路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⑴转型模式大同小异、高度类同。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模式单一,没有立足特有遗迹自身特点而因势利导地进行统筹规划,主题不鲜明,重复现象普遍。⑵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工矿遗址在景区化转型过程中,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文旅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等紧密度明显不足,管理存在诸多漏洞与缺失。⑶转型规划缺乏系统性。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应当进行系统性规划,包括空间、产品、市场、时间和社会规划等,这些规划相互联系,协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性规划。片面的单项规划不能真正体现景区的内涵与特色,缺乏系统性规划很容易造成景区的主题混乱与无序经营。

(二)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尚处于初级阶段,社会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在于:⑴品牌营销专业人才匮乏。品牌管理人员缺失,导致无法对工矿遗址景区进行清晰准确的战略定位,不能选择高效的品牌战略与品牌架构,没有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品牌产品。另外,没有研究市场环境、消费者和竞争者,导致在品牌调研与诊断上出现失误,不能深入挖掘工矿遗址所蕴含的、能够感染游客内心情感的品牌核心价值,也没有使这些核心价值传达其独特的精神与追求。⑵品牌延伸扩张不足。创建强大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扩大市场、提高收益,而工矿遗址的品牌延伸扩张缺乏活力,创新思维上的不足导致其在规划品牌延伸战略时特色不够鲜明,不能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这一无形资产,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风险规避能力相对较弱。⑶品牌传播渠道狭窄。合理运用景区品牌推广渠道至关重要,除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渠道外,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渠道推广力度较弱,传播速度有限。

(三)项目开发改造盲目

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的核心要旨是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使游客认识到这些典型工矿遗址不是工业废墟,而是历史与文化的实体见证,要留住工矿记忆、传承工矿精神、推广工矿文明、再现工矿价值。在现实的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过程中,缘于偏面追求短期经济收益,对工矿遗址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盲拆盲建,没有挖掘其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更没有对其进行改造叠加,最终导致景区建成后失去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印记,违背了工矿遗址保护与再利用的初衷。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等一系列政策,山西省也先后出台了《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山西省旅游条例》等相关法规。然而,山西省作为曾经的煤炭资源大省,面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客观实际,却没有出台关于充分利用废弃矿山与工矿遗址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的特殊扶持政策,致使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外驱动力明显不足。

三、山西省典型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的具体路径

针对上述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应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予以推进:

(一)创新转型思路

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应当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⑴立足特有竞争优势,进行资源有机整合。深入挖掘工矿遗址中的人文元素与精神特质,有机融入旅游元素之中,既可丰富景区内涵,又能提升发展后劲;立足废弃的厂房、设施设备,充分利用既有土地资源,不仅可破解征地难题,还可盘活废弃遗址。⑵围绕主题、突出特色、提升档次。为避免所有的工矿遗址景区千篇一律,应当在景区设计上凸显特色化风格,围绕主题进行规划、修复、设计、改造等;功能性产品设计主题化,明确核心产品,切忌大而全;提升景区品质和档次,增加科技含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注重品牌营销

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营销团队、创新营销策略、整合营销资源、构建新型营销格局。⑴从项目设计、历史溯源、文化挖掘、特色打造、设施建设、对外宣传等多维度入手,凝练与打造主题鲜明、别具特色、社会认可的特色旅游品牌。⑵构建品牌营销团队,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或培训等方式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的各项专业技能,增强策划、营销及讲解水平,进而提升景区知名度和认可度。⑶创新营销策略与营销方式,建立政府、企业、景区、行业、媒体等共同参与的整体营销机制,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新媒体、新手段实施精准营销,拓展营销渠道。[2]⑷通过市场手段,整合营销资源,将工矿遗址景区中的矿山公园、工业遗址公园、博物馆、展览馆等板块与周边的民俗文化、特色小镇等有机融合起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构建区域性旅游综合体,形成多方参与、横向联动、上下结合的全域营销新格局。

(三)避免盲目改造

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不能仅仅片面追逐短期经济利益,应当着眼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特定视角,重新审视工矿遗址的保护、开发、改造与建设,运用战略眼光看待这些工业遗产,既要注重工矿遗迹的保护、工矿文化的挖掘、工矿精神的传承、工矿文明的宣扬,还要兼顾社会大众特别是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断增添新元素,使其永葆生机与活力。

(四)完善政策机制保障

山西省应当为典型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⑴职能管理部门发挥行业引导作用。在景区化转型中融入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元素,通过适度超前的创意策划引领景区周边的产业集聚,从而形成良性的景区集聚空间,促进不同产业的相互融合与发展。⑵构建共享平台。在工矿遗址景区化转型过程中,各级政府要从“经营者”变成“服务者”,将提供公共服务作为工作任务与目标,为工矿遗址景区提供资源共享平台,简化各项手续,建设景区内部及周边的交通、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排水排污等设施,为景区的品牌形象宣传提供保障。[3]⑶合理开发景区用地。在严格控制旅游设施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提高景区内部土地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符合规划和合理管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个人共同入股建设景区。⑷严把项目审批。各级政府应当对景区转型发展进行准确定位,以此为基础制定项目准入标准和审核制度,引进项目应当与工矿遗址的历史文化相契合、高度关联,从完善景区生态链的角度出发进行审核,防止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予通过。同时,对公益性项目及富有特色的中小创新项目应当给予政策优惠与特殊扶持。

结语

典型工矿遗址承载与记录了工矿历史,见证了时代更迭和社会发展,阐释了科技进步和文化演进,是一笔泽被后世的无价文化遗产。山西省典型工矿遗址的景区化转型,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其加以有效保护,又能够助力资源型经济的成功转型。

猜你喜欢
工矿遗址景区
苏州市开展工矿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辽上京遗址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打开工矿灯市场前,你必须知道的散热知识!
徐工矿用卡车在泰国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