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课堂对话策略

2021-01-29 23:32沈洁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堂对话策略思考深度学习

沈洁

【摘 要】课堂上的多元对话,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课堂对话,应当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从而“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本文提出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课堂对话策略,即要能帮助学生丰富认知、智慧化错、拓宽思维、发展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 课堂对话 策略思考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浅表化的理解和接受行为而提出的一种“真学习”的教学主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郭华这样阐释:“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课堂对话式教学,应当本着启迪思维、引领思维的原则,在教师与学生连贯、清晰的对话中,促进学生的认知向更深层次发展,实现思维的不断进阶,从而让深度学习真正落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归纳出了以下几种课堂对话策略:

一、在对话中丰富认知

日常语文教学中的师生、生生、生本等多维对话形式多为,你问我答、一问一答。“提问—回答—点评”这样的三步式对话,让课堂对话显得步履匆匆,浮光掠影。如在学生初读了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后,教师提问:“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廉颇呢?”学生提取关键词对两个人物分别进行概述后,教师立即作出相应的点评,然后进入下一个话题。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可能因为答对了得到老师的赞许而沾沾自喜,也可能因为表达错误而窘迫,但独独缺少了对思维过程的深刻思考或反思。而且,整个学习没有过程的展示,只有结果的汇报,因而在内容上也显得非常单薄,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没有多大帮助,更谈不上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了。

《将相和》这篇课文处于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单元,其语文要素还有“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笔者以为,课堂对话应当从学生与文本的快速对话开始。因此,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笔者首先引导他们从读题开始:“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他们和好,那之前他们就一定有过争吵、有过矛盾,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样以问题为引领的对话,既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为他们明确了阅读的方向,点出了阅读所要关注的内容。这对于学生学会取舍、抓住重点进行阅读继而提高阅读速度,大有裨益。

当学生快速阅读完课文之后,笔者让他们交流:“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将”和“相”两个大官不和了呢?”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很快就梳理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完璧归赵立大功——渑池会见做上卿——负荆请罪终和好。

在进行人物评价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说说:“在廉颇的眼里,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意思是说,我们从一个人的话语、行为中,可以看到他的内心、品质。通过阅读课文,你关注了蔺相如的哪些行为?哪些语言?从这些描写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对于廉颇的形象评价,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有序思维、深度阅读、积极思辨。

如此,学生在持续地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的充分对话中,认知逐渐从单一走向丰富,视角也走向多元,阐释观点也变得有序、连贯、完整,且具有逻辑性。长此以往,学生在有深度、有广度的学习中,必将收获思维、能力的真正发展。

二、在对话中智慧化错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他们在不断犯错中不断否定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建构,重新建立更加完善的认知结构。在课堂对话中,教师不宜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来结束对话,而应以大度容错、智慧化错的方式,让学生在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行自我改变,而非强制或者机械接受。

如在对蔺相如和廉颇的形象进行剖析时,有学生忍不住质疑:“课文里的蔺相如,总是那么高大,好像什么事他都能一个人解决。面对赵王的封官,他也毫不客气,都是心安理得地接受。我觉得大家对蔺相如的评价有点高了。”该生的观点虽然质朴,但却包含着许多的哲学问题和对为人处世的思考,如蔺相如的个人英雄主义,德能与地位的匹配,作品中过多的美化,等等。常言说得好:“人无完人。”凭什么他蔺相如就是“完人”呢?

根据学生的质疑,笔者引导学生们继续思辨:“蔺相如真的能一个人解决所有的问题吗?”“两次危机,他的解决方法有没有共同之处?”“你觉得一个拿生命和智慧去捍卫祖国尊严的人,值不值得大家敬重?”学生在反复细读文本后,发现无论是完璧归赵,还是渑池会面,每一次都有一个团队在协同合作,如手下人的协助转移和氏璧、廉颇埋伏在边境做好抵御的准备,这些都为蔺相如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蔺相如每次都毫不畏惧地冲在最前面。在這样的深度阅读中,学生的认知得到引领,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他们看待人、事、物的视角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宽。

杰罗姆·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也是有价值的。”面对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含混不清的认知,甚至是明显错误的资源,我们教师也要本着尊重、平等、友好的原则,积极寻找学生出现错误认知的根本原因,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尽量让他们主动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真正实现自我成长。

三、在对话中拓宽思维

以对话推动课堂学习的进程,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历练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合理追问,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这样,对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大有裨益。

围绕单元导读中提出的“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笔者在教学《将相和》时,首先让学生进行个体阅读实践,而后引导他们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交流时,如果教师在抛出问题后即以期盼的目光等待学生回复,那么,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思考出来的答案难免肤浅和零碎。因此,笔者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后再由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学习积极性高涨。

当然,因为自身认知和经验的局限,学生在阅读、学习、交流、表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肤浅、偏激等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要紧贴着学生当前的认知,设计不断深入的话题,为学生的思维进阶搭建生长的支架,以帮助他们不断思考,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在对话中形成能力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語文学习的过程必然离不开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这一实践能力,需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因此,引导学生主动与教师对话、与课文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伴对话,并在分析、比较、思辨中学习他人的语言表达形式,积极借鉴、吸纳并内化他人的表达方法,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把握语言的基本规律,积淀丰富的表达经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将相和》一课的书后练习中,安排了“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与表达实践活动。应该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他们在四年级时就专门学习过列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且掌握了“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的策略。如果此时教师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那么课文中许多鲜活词句、富有新鲜感的表达方式等宝贵资源就会被浪费。因此,笔者在学生开始讲述主要内容之前,首先给学生做了两个概括的示范:(1)蔺相如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后,立即让手下人偷偷送回了赵国;(2)蔺相如以和氏璧有一点儿小毛病为由,机智地取回了和氏璧,而后决定让手下人先送回赵国,并在典礼那天慷慨陈词,让秦王客客气气地送他回国。学生在比较后发现,后面一个示范叙述得更准确,而且更完整。

有了这样的示范之后,学生在进行主要内容的讲述时,也更加精准了。而且,他们也有意识地融入了自己的观点,合理地运用书上的词句进行表达。如在“负荆请罪”部分,学生这样概括:“凭着一张嘴爬到了廉颇头上的蔺相如,让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廉颇很不爽,他发誓一定要当面让蔺相如下不了台。蔺相如为了避开与廉颇碰面,经常绕道走。蔺相如这样做,全是为了赵国着想,避免因为他们闹不和而削弱国力。蔺相如这样的胸襟让廉颇自愧不如、后悔不已,他脱下战袍,绑上荆条,主动上门请罪。于是,一代文武英雄化干戈为玉帛。”这样的有理有据、富有个性创意的表达,既保留了故事原来情节的生动,又融入了读者个人的思考,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清晰可见。

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对话,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交流的话题,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本着启迪学生思维的思想,及时调整对话内容,从而引领他们的思维不断进阶、能力不断提升,在真正的深度学习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必然追求。

猜你喜欢
课堂对话策略思考深度学习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及实施探讨
数学课堂对话,给学生的自然生长助力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