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陶瓷装饰艺术
——绞胎

2021-01-30 13:44陈芮
西部皮革 2021年3期
关键词:器物纹饰纹理

陈芮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自然界万紫千红、生机勃勃,世间万物千变万化、无奇不有,绞胎瓷的各种花纹始终来源于自然界,体现人类对大自然的追求和好奇心,然后再融入现代审美的强大力量,再生出种种创意无限、形态迥异、色彩斑斓的绞胎瓷设计作品。陶瓷器物不仅造型各异,其中各种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各有千秋。而绞胎就是一种独树一帜装饰手法,传统绞胎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在各种工业陶瓷制品日益泛滥的今天,人们对精美的手工陶瓷制品依旧青睐,体现出现代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自然质朴、神秘独特的绞胎瓷有着较高的审美认同。

1 唐代绞胎瓷的由来

绞胎陶瓷亦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相传唐代工匠艺人们在制作陶瓷时,无意之中把釉料和泥巴搅合在一起,发现泥巴纹理的变化多端,酷似大理石纹和瘿木纹,竟意外得好看,随后就被制瓷匠人们运用到瓷器之中,做成不同形状的瓷器,很受众人欢迎。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古人喜欢以瘿木为材料制作的各种器物,这种器物图案随意,纹理交织在一起,有瘿枕、瘿床等瘿木器流传于世,非常受文人雅士和王公贵族的追捧,在当时是馈赠佳品。于是,唐代人想模仿这种自然纹理美,又结合漆器“圆花、片云、松鳞”诸斑的图案美,研究出在陶瓷上做出同等效果的技法,即陶瓷绞胎,颠覆了以往常规的黑白、三彩陶瓷表面的装饰传统,绞胎瓷有着表里如一、色彩丰富、变化莫测的艺术特色,使其在唐朝成为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日用瓷器典型代表。绞胎的制作比较繁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或则陶土揉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待其干燥以后上一层透明釉料,然后高温烧制而成。因为泥料揉捏的方向和力道不同,纹理也会跟着千变万化。每一件作品都有不同的纹理,有的像木纹,有的像鸟的羽毛,更有云纹和流水纹,变化多端,美轮美奂。绞胎瓷以独特的纹理变化和色彩碰撞在陶瓷届独树一帜,无可替代,堪称制瓷精品。从纹理变化上看,由于采用纯手工制作,每次色料配比、绞揉次序、镶贴组合方式、块面大小各有不同,制作出的图案也无法雷同,但是从历代绞胎器物或标本中不难发现,不同时代的绞胎纹理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唐代的器物大多显得奔放不拘小节,用写意的抽象长线条来做绞胎纹饰。

2 唐代各个时期纹饰的变化

唐代陶瓷的装饰艺术受当时经济、政治、宗教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陶瓷装饰层次不穷、应接不暇。初唐时期,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纹饰的特点,大多以花鸟兽纹为主。盛唐时期以植物和鸟类花卉为主并形成了时代主流。晚唐时期,兽纹很少出现,但植物纹样和鸟类纹样依旧盛行。不难看出,唐代人对植物花卉纹样的喜爱,并且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这种文化趋势的走向决定了当时绞胎瓷的装饰纹饰。

3 唐代纹饰的制作方法

全绞胎的器物,有拉坯和模具两种制作方法。拉坯就是先把两种颜色的胎泥糅合,然后拉坯成型。而模具是把泥巴按规律排列起来糅合以后再切成块状,放置在模具中印坯成型,模具制作出来的图案大多比较规则,更具节奏感和韵律。第二种,就是半绞胎,又称“贴面绞胎”,是将绞胎的泥片贴在成型坯体上的装饰工艺。只有表面一层是绞胎的泥片,里边是正常的胎土。还有一些局部有绞胎纹饰则是将绞好的泥片嵌在设计好的胎体上的。这种工艺在古代瓷枕一类成型工艺复杂的器物上,应用较广。第三种制作方法比较有争议,那就是绞釉,有的学者认为绞釉并不算绞胎,因为它只在表面形成纹理,陶瓷内壁并没有达到绞胎的“表里如一”,这种方法是把多种颜色的化妆土搅在一起,覆盖在已经做好的坯体上,干了以后施以透明釉形成绞胎的假象。

4 唐代绞胎纹饰之用

当阳峪的绞胎瓷,最早出现在唐代,那时的绞胎技术尚不成熟,多数绞胎的纹理则以乱纹、回纹为主,在瓷或陶的表面进行绞胎。所施的釉色多以低温黄鼬、绿釉为多见、瓷胎白较差。唐代绞胎瓷在日用瓷上应用并不广泛,因为它工艺较为复杂。不同色剂做成的色泥收缩率有所区别,导致其坯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容易裂开,即使没有裂开,在高温环境下烧制的过程中,也会由于膨胀系数不同而开裂,因此瑕疵品很多,想要得到完美的绞胎瓷难度较大,这也是为什么绞胎瓷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才会发展起来。一般器皿都不会使用这一技法,它是王公贵族们的专用奢侈品。虽说绞胎技法在日用瓷不广泛,但是唐代的绞胎枕头却很出彩。绞胎瓷枕算是绞胎瓷器中的大件日用瓷,其制作工艺复杂,它受到当时多种手工技艺的影响,例如瘿器、唐三彩、犀皮漆器、玻璃器等,因此它多以木理纹图案装饰于其四边,以团花绞胎纹和圆花绞胎纹来装饰枕面,它以独特的风格深受王权贵族的喜爱(如图一所示)。从纹样分析,唐代的团花纹、连珠纹等绞胎纹样的装饰使用,体现了大唐盛世的多民族文化和谐气象。有确切纪年的唐代胎瓷出土过两件绞胎作品,一件是懿德太子墓出土的绞胎骑马俑,另一件是杨谏臣墓出土的绞胎钵。还有一件青瓷绞胎枕,虽无明确纪年,但出土于宁波市和义路唐末遗址里,也可确定为唐代。其余一些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绞胎藏品,根据造型、颜色、瓷质、工艺和纹饰,可确定为唐代产品的有绞胎枕、钵、炉、盂、碗、盘、球、高足杯、茶叶锤等十多件。

5 绞胎瓷的发展现状

绞胎瓷的创作既体现了艺术性也体现了技术性,往往在陶艺作品里表现社会、心理、审美、自我变现的多种情感因素,渐渐地从实用转向审美,到了一定的阶段,这两者就会同时体现出来。但是,“越经文明之进化,人类对文明成果的期待越高”,就日用瓷而言,涌现了大批符合人性化设计的产品,“以人为本”的陶瓷产品设计就是要在实际使用中符合人类活动的自然形态,从而使其迎合人类的需求,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在商业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自然审美也随之提高,人们对陶瓷等自然材料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更倾向于手工质朴的作品。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如果有那么一个实用审美相结合的器物在身边,就能强烈感受到自然之美和浪漫色彩,从而放松身心。对于年轻陶艺家来说,这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绞胎瓷创作的不竭动力。随着现代艺术家的研究和探索,绞胎纹饰和造型相结合出更多新创作,现代绞胎的纹饰千变万化,不拘泥于自然纹饰,艺术家们做了很多大胆尝试,例如几何纹、渐变纹和综合性纹饰等,吸引着更多陶艺家去尝试创作绞胎瓷。

6 结论

图1 唐代绞瓷枕头

图2 故宫博物院藏唐绞胎三足瓷罐

图3 唐·镶嵌青瓷绞胎虎枕

绞胎瓷作为大唐的文化瑰宝,不论是高超的技艺还是纹饰的内涵,都离不开唐代包罗万象的社会风气。它代表着中国人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创造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华民族的文明不断进步。本文通过对唐代绞胎瓷的探索和分析,从绞胎瓷的历史、文化、技法、装饰等角度入手,总结出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让人们揭开绞胎瓷神秘的面纱。把绞胎工艺推向大众,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欣赏它,同时让绞胎瓷有更好的创新与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猜你喜欢
器物纹饰纹理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雕漆纹饰的修复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