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在科幻文化产业中的转化与应用

2021-01-31 11:31刘怡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巴蜀成渝科幻

◇ 刘怡 ◇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众多的文化产业类别中,科幻文化产业以其科技革命的大背景和深远的产业延展性有望突破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瓶颈。区别于西方国家以“理性”“科技感”为特点的科幻文化产业,我国的科幻文化产业带有“中国特色”,即延续了神话叙事系统、民俗志怪文化等内涵。也就是说,中国的科幻文化与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深切的联系。正值成都申办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的契机,科幻文化可从巴蜀文化中积极汲取养分,在古老与现代之间取得创新创造,为科幻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从而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巴蜀文化与科幻文化何以结合

从古到今,巴文化共同体与蜀文化共同体从始源到发展,经过长期的历史融会与区域文化认同,形成了一个亲缘相近、刚柔相济、相辅相依的紧密的文化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根脉与根系盘根错节,不会因为历史与现实行政区划有所变更而割断①谭继和:《同根同源差异发展特色整合——试说成渝双城文化圈的历史渊源与特色》,《文史杂志》2021年第2期。。

随着巴蜀文化自身的发展演变和适应时代的应用需要,与文化产业结合也成了巴蜀文化研究新的热点,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动漫产业等都是已有的切入点。文化产业分类众多,而本文所聚焦的科幻文化产业属于行业中的“朝阳产业”,尚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也在文化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比例。因为科幻文化产业对科技的关注应和了新技术革命的大浪潮,而其注重的想象力或者说幻想力的消费需求也是当今文化市场新的风向标。

在我国,科幻文化产业一般涉及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两个方面。20世纪的科幻文化主要是通过译介国外科幻作品起步,此后由于我国缺乏工业文明的土壤,科幻小说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谷①蔡尚伟,马成益:《“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科幻文化发展初探》,《贵州省党校学报》2019年第5期。。科幻文化真正走进大众视野,是《三体》等作品收获的成功带来了“科幻出版热”和“出版影视热”②三丰:《2014:中国科幻文化产业链元年?》,《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2期。。总体来说,我国的科幻文化产业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因此亟须强大的文化资源作为支撑和根基。本文将聚焦于广义的巴蜀文化概念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资源,探究如何将巴蜀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和应用于科幻文化产业的发展。

之所以考虑将巴蜀文化应用于科幻文化产业的创造生产,大致可从政策背景、资源优势以及文化双赢三个方面来分析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政策背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巴蜀文化和科幻文化都是成渝地区的特色和代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域特色优势使其具有了不可替代性。巴蜀文化可以说源自古代文明的不断探索,而科幻文化则反映了这片巴蜀大地对未来世界的向往与畅想。这两者的结合,不仅是过去与未来的文明结合,从实际意义上来讲,还能直接促进巴蜀地区文化产业的凝聚和发展。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支柱之后,这种行为也就自然符合和响应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政策。大力推动巴蜀文化和科幻文化的发展以及促成两者之间的结合是顺应了政策的号召,也是将宏观政策落实到微观方面的具体操作。

(二)资源优势:成渝科幻文化发展

在中国科幻圈有句很经典的话:“成都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成都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科幻之都”。在《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中,成都位列第一,足以证明这里科幻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成都举办过很多大型的科幻活动,2017年起,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成为常设性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后永久落户成都。在2019年的第77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成都市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代表团正式提出申办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对于科幻大会的申办不仅预示着成都迈向国际化水平科幻文化发展的决心,也体现出成都本身具备了足够丰富和优质的科幻文化资源。这里拥有中国最为知名且历史最为悠久的《科幻世界》杂志,诸如《三体》《流浪地球》等一系列大获成功的作品都是最先刊发连载于该杂志,《科幻世界》以其“伯乐相马”的眼光发掘了一大批优质的中国科幻文化作品。除此之外,还有以八分光为代表的科幻文化传播公司以及各大高校的相关科幻研究协会及社团等资源,从方方面面滋养着成都的科幻文化发展。

同样,重庆作为毗邻成都的大都市,近年来一直重视高精尖科技发展,逐渐成为科幻文化重镇。在科幻文学方面,有知名科幻作家韩松坐镇,不断输出上乘的科幻文学作品,斩获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等重量级奖项。近年来重庆又建立了钓鱼城科幻中心,将从人才培养方面助推中国科幻时代的真正到来。

(三)文化的目的是双赢

从此前的梳理可以看出,成渝两地都拥有相当充裕的科幻文化资源,而科技的进步终究只是外在的加持,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究其根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内核。一切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都来自文化资源本身,只有源源不断且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文化源头,才能助推相关文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发展,涉猎更多的领域,获得更长远的收益。文化是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最根本、最长远的历史底蕴①金元浦:《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巴蜀文化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和丰硕的文化成果在整个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一脉。文化交融最理想的结果是实现双赢的局面。巴蜀文化要想得以传承和延续,就必定要借助新媒介的力量,新媒介的传播速度和形式的多样化都是前所未有的,如若将它注入新兴文化产业,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使其得到延续。同样,只有以强有力的文化资源作为基底,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作品甚至是整个文化产业才具有生命力顽强的可能性。大浪淘沙之后,能够通过文化市场检阅的,必然是本身质量就过硬的作品。培育先进的文化产业,不仅是指要在巴蜀地区培育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还要促使巴蜀文化现代化②王小菲,袁鑫:《“一带一路”战略下巴蜀文化的国际拓展》,《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4期。。

二、以巴蜀文化滋养科幻文化产业

巴蜀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包容和创新。历史上的巴蜀曾有过多次移民潮,它一直在吸纳来自各方各地的文化,从而丰富着巴蜀文化的多样性,达到兼容并包、刚柔并济的效果。另外,巴蜀文化一开始就是以创造的经验展示在世人面前,不管是就其本身特点而言,还是讨论古老的巴蜀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之间如何融合,创新创造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包容和创新的大前提之下,如何从中汲取文化精神资源应用于科幻文化产业,具体来说,可以从科幻文学创作和科幻文化产业发展两方面来谈。

(一) 促进科幻文学创作

1.以想象力为衔接点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科幻文学还是主要以小说、电影和电视剧为载体。因此,对于文本创作层面的探讨也是基于以上几种文本形式。科幻文学也是文学的一种,它理应符合文学创作的一切规律。谈及巴蜀文化,必然要提及想象力。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出土的造型奇特的文物,总是给予人无限遐想。而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也不乏想象力的闪光,古有李白超凡浪漫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有郭沫若冲破一切束缚的《女神》。巴蜀文化的想象力自始至终浸润在人事之中,而想象力同样是科幻文化发展的一大需求,这种跨越了几千年的隔空呼应,也许早就昭示着巴蜀文化与科幻文化冥冥之中的奇妙缘分。在今天的创作中,我们应该继续延续和传承这种想象力,使其在新的文化载体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抓住想象力这一根本特点,就抓住了巴蜀文化和科幻文学制胜的法宝。

为何此前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不能称之为科幻作品?我们把“科幻”一词拆开即能得到答案,“科幻”是指“科学幻想”,因此通过现代媒介传播科学技术的幻想作品才能够被称为“科幻文学”。巴蜀文明中也并非没有科技,反倒是出现过众多的发明创造,甚至置于整个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也毫不逊色。水利、冶金、钻井以及天然气的开采无一不彰显着巴蜀人的智慧。这些技术在现代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各种形式融入了现代科技,更好地为现代生活服务。将这些科技通过现代手段融入科幻文学创作,也是古蜀文明借助高科技在现代的重生。

2.以巴蜀文化符号为主题素材

从作品内容维度来说,“写什么”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即题材与素材。题材构成了作品中具体的现象与事件,与题材相比,素材更像是原始材料,正如希腊神话可以作为希腊艺术的素材,同理,巴蜀文化符号也可以作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素材。这种以某个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创作在传统文学中并不少见,例如“京派文学”“海派文学”,就连川渝本身,也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巴蜀文学”。而将巴蜀文化放置在科幻文学作品中的,也有尝试性的先例。网络作家鱼离泉先后出版了《巴蜀图语》《金沙古卷》系列,不仅展现了他对巴蜀文化的痴迷,也探索了巴蜀文化与科幻文学结合的可能性。而以某个巴蜀文化符号进行文学创作的例子也不在少数,风靡全球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中熊猫这一形象就与巴蜀文化密切相关,号称“国漫之光”的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的“川普”口音也是巴蜀特色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在科幻作品的创作层面上,我们可以汲取巴蜀文化中的某个元素或某个形象进行创作。例如三星堆中外形奇异诡谲的青铜面具,它们通常有着凸出的眼睛、细长的耳朵和大到夸张的嘴巴。又如太阳神鸟以简单线条形成的精妙图案,让人不禁赞叹古人的奇思妙想。这样的形象如果应用在科幻文学中人或物的形象设计上,或许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既具有巴蜀风格,同时又科技感十足。除此之外,巴蜀历史名人符号也可以应用在科幻文学创作之中。例如大禹,据考证,大禹就是蜀人,而大禹治水这类充满想象力的神话故事在今天也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转化为科幻故事。正如时下流行说如今是“诸神复活的时代”。神话得以在今天复活,传统得以在今天被“发明”。

3.以巴蜀宗教哲学为价值导向

中国的幻想类作品一直在向民间取材,从民俗故事、志怪志异类作品中汲取营养。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反倒是能从自身国情出发,由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科幻创作之路。这样的做法力求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边缘性存在的民间民俗志怪文化与高科技支撑下的影像奇观结合起来,可能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之道①吴福仲,张 铮,林天强:《谁在定义未来——被垄断的科幻文化与“未来定义权”的提出》,《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此前就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的科幻话语生成和本体重构与“气”有关。“气”是来自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概念,以气论之,就是在将科幻文学本土化的过程中赋予其传统文化的特征,“气本论”从哲理甚至伦理层面为科幻作注解。循着这个思路,除了“气”,在浩瀚如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资源可以加以利用。就巴蜀文化而言,不得不提的就是道教文化。中国道教是老子道家学说与民间巫鬼方术结合的产物,巴蜀地区正因为同时兼具了这两个条件,才成为道教的发源地。此外,在佛教禅宗形成过程中,巴蜀文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禅宗的思想特征①邓经武:《二十世纪巴蜀文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定型的过程汇总,形成了区别于印度的繁复而独具中国特色的禅宗。同时,又因巴蜀大地偏安一隅,远离中原,所以甚少受到传统儒学的影响,从而保持一种独立自主和大胆反叛的精神。这种精神文化资源可以从创作思想和主题旨归之间引导“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化发展。

科幻文学一般叙述的都是未来世界的故事,因此其带有强烈的预示性和启发意义,是人类对于未来生活状态和命运处境的想象,但同时也暗含了对当下某些问题的焦虑。纵然科幻文化指向的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它既映射了人类命运的某种困境,又指示着人类的解决之道②〔英〕凯斯·M.约翰斯顿:《科幻电影导论》,夏彤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年,第5页。。在西方的科幻文学作品中,当危机发生时,往往是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拯救世界,充斥着“个人英雄主义式”的价值观。而作为倡导“命运共同体”,提倡互帮互助理念的国人来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科幻文学作品里创造和输出我们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以中国科幻电影代表作《流浪地球》为例,电影中没有好莱坞式的“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在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系下,不分国别人种,所有人通力合作改变地球的命运,这是对好莱坞科幻叙事的突破③高尚学,李欣:《由〈流浪地球〉开辟中国科幻电影产业链的新篇章》,《电影评介》2019年第11期。。

(二)增进成渝两地科幻文化产业发展

1.新媒介下的出版发行

依托于《科幻世界》杂志四十余年的出版发行历史,创作出版成为四川科幻产业的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因此成渝两地科幻作家在文本创作之外,应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抓住这个核心优势,推进科幻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媒介融合时代,出版不再只有印刷发行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各媒介之间通力合作,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传统出版社要想在全媒体时代有所作为,就不能对日益萎缩的传统营销渠道敝帚自珍,必须主动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开拓新的营销渠道④洪琼:《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之路》,《中国编辑》2021年第2期。。媒介边界的消解,促成同一内容产品在不同媒介之间的延伸和再造,导致媒介生态重构,催生了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新模式⑤徐媛:《场域理论视角下科幻IP的跨媒介生产与传播探析》,《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第4期。。在这一点上,《科幻世界》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先是完成了转企改制,后是与融创文化集团合作成立融创科幻影业 (成都)有限公司,将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出版延伸到科幻影视IP的孵化等方面。

媒介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发展的路上,成渝的科幻出版行业应该继续开拓新媒体新渠道,借助网络直播、新媒体矩阵等新兴方式为传统的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保证上游产品质量的同时,发展下游产业,融入IP设计,推出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延长产业链的生命周期。此外,可以积极利用地域文化,以《科幻世界》的美誉反哺成渝两地“科幻之都”的美称,将巴蜀文化与科幻文化打造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2.科幻文化产业园搭建

科幻文化具有高度的版权生命力与产业延展性⑥吴福仲,张铮,林天强:《谁在定义未来——被垄断的科幻文化与“未来定义权”的提出》,《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它的版权可以经由一系列开发从文本延伸到电影电视、游戏、主题公园等领域。从世界范围来说,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等都是主题公园建设的范本和标杆。在当下阶段,成渝两地也都在进行基地建设项目。就成都而言,2020年2月,四川天府新区、融创集团以及峨眉电影集团三方签署了天府影都项目,该项目将对标“好莱坞影城”,力求打造世界级的电影全产业链IP。这个项目也可以在打造电影产业的同时,建设一个科幻文化创意园,与巴蜀文化结合,展现出自身的地域特色。

同样,重庆拥有亚洲最大的科幻文化基地——钓鱼城科幻中心。与天府影都的项目相比,钓鱼城科幻中心少了一些商业性,而多了一些学术性。钓鱼城科幻中心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中心都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设立全球华语科幻钓鱼城奖,旨在打破“星云奖”“雨果奖”等以英语语言为评选门槛的桎梏,力图打造出华语科幻的“诺贝尔奖”。另外该中心还设置“未来小说工坊”,提供优质的资源来培养科幻作家,鼓励和引导产出高水平的科幻作品。在这两个核心项目之外,钓鱼城科幻中心还建立了多线发展的科幻产品线,全方位推进科幻文化产业的发展。

天府影都和钓鱼城科幻中心各有侧重,恰好起到了互相补足的作用,它们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自己的维度结合巴蜀文化将科幻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进入新的阶段。

结 语

近年来,成渝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向好,涌向出一大批优秀的创意产业成果。这说明成渝本来就具备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水平,各文化之间更应通力合作,跨界开发。科幻文化对接巴蜀文化,不仅使得传统文化焕新场景,还使得文化产业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审美风格。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政策背景下,在以“申幻”为共同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成渝两城之间应以此为契机,互通有无,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将巴蜀文化融入科幻文化,也是将巴蜀文化向国际输出的一种方式。两地要优势互补,整合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联合设计和打造IP,以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两地要置换市场,联合拓展市场空间①彭云思,秦羽:《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跨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四川戏剧》2020年第10期。。巴蜀文化的内涵一直在被丰富着,相信如今的科幻文化也能在未来成为巴蜀文化研究中的代表性分支,为其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巴蜀成渝科幻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