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1-02-03 10:46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吴正乾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气门证书检修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吴正乾,程 艳

1 聚焦1+X证书和企业需求重构教学内容

我校贯彻国家和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1+X证书和企业需求,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本课程与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模块中级证书(部分)融通,以下简称“X证书(中级)”。选用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优质规划教材(高职高专),融合X证书(中级)自主开发校本数字教材与活页式工作手册,设置4个项目共48课时,配气机构检测维修为第2个项目,设计为3个任务共16课时,该项目是X证书(中级)模块重要内容,也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学生掌握该项目后对发动机维修和证书认证具有重要意义。

2 新时代复合型汽车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复合型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导向,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如图2所示。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实践条件,学会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掌握拆装、检修工艺流程;课证融通,全程融入思政元素,在实践中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职业素养,做到有情怀、肯钻研、会修车。确立教学重点为配气机构检修工艺流程;教学难点为配气机构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检修操作要点。

3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符合本课程特点与实际情况的“精讲理论+虚拟操练+实践提升”的“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X证书(中级)相关强化培训项目为“理”;以校企合作开发的汽车领域1+X课程融通信息化云平台(以下简称“VrCar”云平台)及学银在线课程平台为“虚”;以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实”;实现理论研学、虚拟仿真、实践操作的衔接融合,从而切实解决发动机检修作业职业能力培训过程中存在的设备零件损耗大、工艺流程复杂、无实际检修体验等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协同,构建“VrCar”云平台、学银在线课程平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图2 三维教学目标

依据X证书(中级)认证要求及企业发动机维修岗位实际设置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与校内品牌车企培训中心建立课间预约观摩、实操的常态机制;与校外合作企业联系建立周末跟岗实践制度,满足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需要。

根据学生善于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的特点,将X证书(中级)相关内容融入学银在线省级精品开放课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中,校企合作开发“VrCar”云平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智慧教材、虚拟仿真、1+X培训考核、学习评价等资源。立体化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手段如图3所示。

4 多元多维测评诊断

以成果为导向,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多种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机评)的多元多维全程评价诊断。

根据学银在线课程签到、章节测试等线上学习成果统计,结合课中实操和课后拓展实践中基于X证书(中级)认证要求的实践技能操作指标的小组自评、互评、师评成绩,以线上评价为主,形成“学习成果+X证书(中级)相关认证”的定量精准评价。

结合定量评价,任务开始时教师对章节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任务实施中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适时点评,利用仿真实训系统的即时反馈错误操作信息提示,结合教师在实践中的巡回指导和赛技能环节的结果,教师对学生实践进行经验凝练,以线下实践为主形成“学习成果+X证书(中级)相关认证”定性全程指导。

5 课堂教学实施

图3 立体化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手段

依据三维教学目标,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融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法及直观演示、案例教学教法,参照企业典型工作过程“客户接待、收集信息、检修车辆、功能验证、圆满交车”的5个环节,凝练了“课前知匠心、课中习匠技(明任务→索新知→练技能→凝经验)、课后践匠心”的6步教学法,落实教学内容。

5.1 课前研习新知“知匠心”

学生通过学银在线平台学习教师发布的汽车工匠先进事迹学习任务,观看新课在线视频,查找相关故障案例。以气门组检测为例,学生学习2016年中国汽车工匠董长安视频和典型事迹,并收集与气门组相关的典型故障案例并上传到学习通。

5.2 课中任务驱动“习匠技”

(1)明任务。学生分享学习工匠精神的感想和故障案例,教师点评学生分享及前一次课学习成绩,引出本次课任务情境。以气门组检测为例,学生分享汽车工匠董长安典型事迹,坚定行行出状元的职业信心;教师导入气门油封密封不严导致烧机油故障视频,结合学生提交的故障案例,引出本次课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索新知。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小组借助“VrCar”云平台、学银在线平台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了解检修工艺流程,制订工艺完成看板贴图、分享、纠错及随堂测验。以气门组检测为例,学生通过“VrCar”云平台的维修手册、操作视频了解气门组检测的工艺流程和检测要求,并将制订的检测流程和要求贴在看板上并分享,学生进行纠错,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完成“气门组检测参数”的随堂测试,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3)练技能。教师示范操作,巡回指导,学生借助“VrCar”云平台进行虚拟仿真,利用实训设备实践检测流程和要求。以气门组检测为例,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巩固气门组检测流程和要求,教师进行检测的现场示范,通过仿真训练的小组优先在一体化实训设备实践操作,进一步强化知识技能,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小组自评、互评、师评;教师播放汽车维修企业邓经理处理发现检测问题的视频,学习邓经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组织学生参照X证书(中级)考核要求开展气门杆检测比赛,教师进行点评,在实践劳动中检验所学。

(4)凝经验。教师汇总线上学习和线下实操情况,凝练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建议、经验。以气门组检测为例,教师汇总学银在线随堂测试等课堂互动、虚拟仿真操作、线下实操、比赛评价等评测情况进行点评,凝练检测要素,指出改进方向。

5.3 课后实践技能“践匠心”

课间通过预约理实一体化设备、校内品牌车企培训中心强化技能练习;周末在校内或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到校企合作企业开展相关内容的跟岗实践,开展零距离生产实践。以气门组检测为例,课间学生通过预约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校内品牌车企培训中心强化检测工艺流程训练。

6 课堂实施效果

6.1 学生职业能力明显提升

2019年通过该课程培训的168名学生参加X证书(中级)考评,147人获得证书,通过率为87.5%,其中4道实操题中配气机构检测考题通过率为98.6%,74人参加企业二级认证,58人通过二级认证,通过率为88.8%,其中基本技能测试环节中的气门杆间隙测量通过率为97.8%。

2019级学生开展教改后和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8级学生纵向比较,达标情况分析如下。

(1)知识达标分析。2019级学生该项目课后测试全部达标且80分以上占比65%,明显高于2018级的40%,项目任务章节测试成绩表明该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

(2)技能达标分析。以《气门组安装》为例。学生通过“VrCar”云平台虚拟仿真的练习,后续的实践操作技能各项评价指标平均达87.7分,高于2018级学生的77.2分,表明在实践之前设置的检测工艺流程虚拟仿真练习产生明显成效。看板贴图、分享、纠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学效果明显。

6.2 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正时链条拆卸为例。课前让学生了解疫情期间,某车企将汽车生产线改建为口罩生产线的社会责任担当。课中引入“凡是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醒学生在拆卸正时链条前要有谋划;在贴图纠错环节,正时调整细微的错误会导致发动无法正常运转,告诫学生关注细节;在正时链条拆卸的实操中提醒学生依据工艺流程践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拆卸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7S管理。课后通过预约校内品牌培训中心反复练习正时链条拆卸,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实化于行。统计表明,2019级学生工具设备完好率、零部件损耗率、实训设备使用率明显改善。

6.3 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促学优势

借助“VrCar”云平台的维修手册了解工艺流程和参数要求,看板贴图、虚拟仿真训练熟悉工艺参数,帮助学生在“一人一车”的条件下掌握无法在课上完整体现的关键操作和参数,通过课堂实操及校内品牌车企培训中心课间预约实操,进一步提升实操技能,突破教学重点。借助“VrCar”云平台智慧教材中的交互图形、三维图片和动画立体了解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学银在线平台随堂检验所学,攻克教学难点。周末学生赴校企合作企业维修车间跟岗检修,疏通无法真做的堵点。

猜你喜欢
气门证书检修
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安徽医学》统计刊源证书
少就是多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雨中检修
检修
假证
发动机气门组零件的检修
气门与气门座密封不良的诊断与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