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调查研究
——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2021-02-05 12:19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淮南市居民垃圾

陈 艳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南 232007)

淮南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能源之都,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1]进入到21世纪,淮南市户籍人口总数已达到了两百多万,其中城市人口突破百万。虽然不及一线二线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但由于淮南市是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城市,垃圾排放量也是与日俱增。根据资料显示,预计到2020年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可能达到50万吨。如果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那么将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淮南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根据淮南市各个小区发展的不同层次,选取舜耕小区、阳光国际城以及恒大绿洲作为入户抽样调查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并调查主要针对垃圾组成成分和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展开,共发放问卷调查1000份,回收问卷调查985份。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对家庭生活拉圾的认知程度、小区内实施垃圾分类的情况以及对实施垃圾分类的态度。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舜耕小区建于1994年,是淮南市比较老的社区之一,位于人民南路,小区住户达到600户,居民大多是一些退休职工以及工人,年龄大多在45岁到75岁间;阳光国际城属于中档小区,位于淮南市洞山东路,小区住户约1400户,居民以教师、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司职员为主,年龄普遍在30岁到55岁间;恒大绿洲位于淮南山南核心区域,属于淮南市高档社区,建于2017年,小区住户高达1800户,居民大多是公务员、商人以及自由职业者,年龄基本上在25岁到45岁间。三个小区的受访对象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46%和54%;从年龄结构上看,受访对象基本上在26岁到58岁间,占总人数的80%;从职业结构看,受访对象主要是教师、公司职员、退休人员和公务员,占总比的85%;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小学占10%、初中占18%、高中占25%、大学占34%,研究生及以上占13%;从居民收入来看,月薪在2000~3000元间的占28%,3000~5000元间的占46%,5000元以上的占26%。综上,从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和月薪来看与整个城市的情况大致相符,因此,被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生活垃圾组成成分分析

由于每座城市的规模不同,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城市生活垃圾构成成分十分复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大规模的增加,垃圾组成成分也在不断的变化。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生活垃圾常见的组成主要有废纸(报刊、书籍、包装纸、包装盒等)、金属(饮料罐、旧家电等)、玻璃(啤酒瓶等)、塑料(塑料袋、塑料盒等)、织物(破旧衣物、鞋、帽、包等)、草木(枯枝落叶、废旧家具等)、废弃陶瓷和失去使用价值的煤渣灰土等。根据目前大多城市对垃圾的分类标准,把以上垃圾划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其所占比例平均值分别为61%、27%、1%、11%。通过调查发现,舜耕小区产生的厨余垃圾要比其他两个小区多,原因是该小区是老小区,居民大多数是退休人员,在家就餐时间比较多,因此产生的厨余垃圾也比较多;阳光国际城和恒大绿洲居民的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较多,因为小区居民多以年轻人为主,而年轻人平时喜欢点外卖和网上购物,所以产生的可回收包装盒、包装袋、一次性餐具也比较多。

表1 淮南市三个小区生活垃圾组成部分(%)

这些垃圾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包装、快餐饭盒、冷饮包装等一般难以分解,破坏土质。[2]有些垃圾在长期存放中会产生许多致癌物质和一些带有酸碱性的污染物,随着雨水流入到江河湖泊中,一方面对水源的生物造成极大的威胁,破坏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破坏了的水源有可能对周边居民的饮用水构成更多的危害,直接危及居民的用水安全。

(三)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个小区中有74%的居民听说过垃圾分类,43%的居民有意愿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这类居民主要集中在舜耕小区,因为该小区的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加上大多是退休职工,他们会把纸箱、纸盒、玻璃瓶等单独分类后,卖给废品回收站。阳光国际城和恒大绿洲有56%的居民基本上没有垃圾分类和回收变卖的习惯,他们一般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直接置于垃圾桶。但由于该小区的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在投放垃圾时会主动区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分开投放。总的来说,三个小区中虽然有部分居民有垃圾分类的意愿,但是真正付诸于行动的人数比例不高。

二 淮南市居民在垃圾分类回收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淮南市政府开始提出垃圾分类,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在一些社区,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宣传栏上张贴的垃圾分类的标语,或是展板,但是没有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面对面的指导较少,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率不高,居民认知度依然很低,仅仅依靠居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垃圾分类必然会大打折扣。虽然有些社区建立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督导员,但由于各种教育培训没有实现常态化,因此督导队伍缺乏稳定性和专业性。

(二)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大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低,特别是对于垃圾分类知识了解甚少,很多居民表示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就是把能够卖钱的废品挑出来,如废旧的报纸、纸盒、玻璃瓶。至于如何分类,为什么要分类,他们一知半解。有些社区也提出了很多进行垃圾分类的方案,但往往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大多居民由于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薄弱,很多时候是按照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把垃圾装进包装袋丢放到垃圾桶内,甚至有些居民对分类垃圾桶视而不见,一扔了之。

(三)分类设施设备不完善

就淮南市而言,大部分市区主干道、居民小区、商场写字楼以及中小学校等都布设了分类垃圾桶,但是这些垃圾桶基本上只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居民对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不知道该如何投放,所以分类设施设备不完善是导致垃圾分类工作受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有些居民进行了垃圾分类,但环卫部门依然是混合收集,运送垃圾的车辆也是混装车,以至于之前的垃圾分类全是徒劳。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政府投入不足,再加上群众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熟悉,导致了整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十分低效。

(四)规章制度不健全

虽然垃圾分类已被提上日程,但除了少数城市制定相关管理条例以外,大多地区只是停留在宣传层面。2019年7月1日上海颁布《上海市垃圾处理条例》,对于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的居民,责令其改正,如不改正将受到200~50000元不等的罚款。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相关垃圾分类工作尚未在立法层面上设立约束机制,再加上缺乏激励机制。有的地区仅仅停留在宣传层面上,不足以从根本上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加上缺少强有力的监督监管,对于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没有约束,即便居民未按照要求分类投放垃圾,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这显然不利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由于源头减量的资金投入不足,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实难度很大。

三 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

为实现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局面,必须加强对生活垃圾宣传的力度,特别是从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这两个方面入手。在学校教育中,要强化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观念,明确我们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权利和义务。不仅如此,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就要进行思想灌输,并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孩子把垃圾分类的思想传递到每个家长心中,带动每个家庭都能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在社区教育中,主要让居民能够认识到垃圾分类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除了传统的张贴公告和上门宣传以外,还可以定期开展垃圾分类集中教育培训,对垃圾产生的严重危害、垃圾分类后带来的效益、垃圾分类的政策及分类要求进行学习,加强居民对垃圾分类必要性的认识。

(二)建立激励机制

垃圾分类工作是个长期且艰巨的工作,政府等有关部门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体,需要建立一个有关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以对一些专门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减免部分税收,另一方面对实施垃圾分类比较积极的企业或是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社区也可以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竞赛或实操比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家庭进行表彰奖励,并且树立典型。不仅如此,社区还可以采取积分奖励模式,只要按照垃圾分类要求进行分类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累计的积分可以兑换各种生活用品或抵扣物业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健全垃圾收费制度

按照“谁生产、谁付费,多生产、多付费,分类好、少付费”等方式,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3]不论是企事业单位、团体、部队、还是一些工商个体、居民,只要是垃圾的制造者,都应当按照要求缴纳一定的垃圾处理费,以便让这些行为主体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可以增加相应的收入解决资金不足的压力,又可以调动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到生活垃圾处理的各项工作来,使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有序开展。

(四)引入“互联网+分类回收”模式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的背景下,垃圾分类工作也要顺应时代要求,让互联网技术高效地服务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特别是垃圾分类回收企业,要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如微信、支付宝、各种APP等,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定制服务,整合线下资源,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信息平台,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提高分类垃圾回收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产业链。与此同时,加快垃圾分类智能化的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启动垃圾智能回收设备,利用AI智能识图功能区分垃圾的类别,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效率。

猜你喜欢
淮南市居民垃圾
又是荠菜花开时
雨中即景
石器时代的居民
垃圾去哪了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煤矿外围实现煤炭找矿新突破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