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闲清课

2021-02-05 09:50九妹
妇女之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禅寺大理宁静

九妹

灯一龛:小斋幽寂。夜雨簦灯。坐对终夕。为戴发僧。

灯一龛:不看花开只看云

大理的苍洱之间,寺庵林立,无山不佛。

在大理古城与感通禅寺之间,我选择一个人去了寺院。感通寺在大理城南苍山入谷处,打车至缆车索道处下,可步行而上,只是每走一步都分明感觉到高原反应,双脚有点沉重,稍微有些气喘。还好,感通寺不远,处在一片苍松古柏之间,坐南向北,且在路边。伫立山门前,目及山门上的“感通禅寺”四字,我轻轻感叹了一句:“不枉虚行。”进山门后数步,右转上四五级石阶,即进入感通寺正院,正院十丈見方,院内有大小花台四个,皆有奇花异草,无论寒来暑往,四季皆有阵阵暗香浮动,院西高台上为大雄宝殿。我一眼看到大殿外屋檐下悬挂着画僧担当手书的“一笑皆春”牌匾,宝蓝底色,字体鎏金,虽不懂书法,但能看到其师承董其昌,字迹秀逸虚灵,还有一种遒美圆润的感觉。

我寻访感通禅寺,是寻访画僧担当,拜谒担当僧塔。担当墓在寺后山,造型独特,是一座纺锤形喇嘛式空心石砌佛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西设有一椭圆形塔门,塔身上部北侧有一龛门,内置梵文碑。塔体石块颜色深沉,石灰层斑驳陆离,塔顶长满凄凄枯草,足见佛塔历经沧桑,年代久远。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出生在云南晋宁县,祖籍乃浙江淳安县。50岁时,担当在鸡足山出家为僧,73岁时自鸡足山移驻感通禅禅寺。六年后的冬天,担当感到身体不适,卧床十九天后写下几句偈语:“天也破,地也破,认作担当便错过,舌头断了谁敢坐?”写毕,掷笔而逝,时年81岁。入龛火化后建塔于感通寺后的松林中,这也是担当和尚舍利塔。其墓铭赞担当诗文乃“清而不荡,婉而不伤,法古而不袭迹,卑今而不吊诡。”其好友冯苏题写了《担当禅师塔铭》:“始焉儒,终焉释。一而二,二而一。洱海秋涛,点苍雪壁。迦叶之区,担当之室。”

伫立僧塔前,我执一枝蜡梅花双手合十虔诚地拜谒担当,阳光从松林中透射下来,斑驳一地,斑驳一塔。徘徊周旋之际,有一美人路过,请其为我留念拍照。她要去看半山的寂照庵,一个因种满了各种花草成为网红的“最美尼姑庵”,问我怎么不去,我脱口而出:“不看花开只看云。”

担当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书画家,其画源于倪云林、董其昌而自出心裁,其作品绝大多数系50岁为僧后所作,且大多为山水直幅,偶亦有手卷和册页,题材则为水墨山水,画的是荒村野渡、溪桥茅店、枯松怪石等。担当晚年移居感通寺遁入禅门,尔后明朝覆亡,清入关,画中乃只有残山剩水,树丛倒悬,寒林枯麓,暮霭如织,形成了枯寂清冷的画风和审美价值取向。

文人画重在造境,重在精神的寄托与传达,一树梅、一丛兰、一杆竹、一枝菊,就可以画几百上千年。在担当那里,放弃大富大贵的生活,隐居禅寺灯一龛,生命都是俗世的“暂寄”,更何况游目骋怀的书画了。于是,担当恣意地用书画寄托着自己对生命的体悟和禅思,其绘画个性十分突出,并且开创了简笔山水。简笔画也是大写意,最大特点是简约,用最概括的笔墨来表现形象,体现在画面上只有寥寥数笔,似是而非的形象。担当山水画中的人物,面孔只有两个小点(表示眼睛)和一个八字胡,后人戏称之为“钉耙胡子豌豆眼”,四肢仿佛是拐棍,完全是漫画造型,已经具有抽象变形的意味。简笔山水让担当的绘画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禅意,这种意境说通俗点就是极致的宁静,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一种心无忧愁的宁静,而体现这种宁静就在白纸上画上寥寥的几点墨痕,只是客观事物淡淡的影子,似是而非,简到不能再简的笔墨,这就是担当所达到的艺术最高境界。

担当的简笔山水在中国画中是相当突兀的,在他之前没有简笔山水的概念,他之后主流画坛也没有简笔山水一席之地。某次,我与京城画家刘墨老师说及担当,他很惊讶我对担当的熟悉,他说:“继承担当的简笔山水画者可谓寥寥无几,以前仅有四川的一个陈子庄,现在还有一个四川的一壶山人,除了云南画家,书画圈子里已经很少有画家知道担当了,还不如你一介女子呢。” 编辑/虽然

猜你喜欢
禅寺大理宁静
宁静之宅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雨中游禅寺
《巷口的宁静》
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
想念大理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