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棉同播间作预防棉花苗期风灾技术

2021-02-06 08:59何忠盛孙绘健罗静王伟杜珊珊王东力李卫平
中国棉花 2021年1期
关键词:棉苗补种棉田

何忠盛,孙绘健,罗静,王伟,杜珊珊,王东力,李卫平*

(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 库尔勒841000;2. 尉犁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新疆 库尔勒841000)

南疆位于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四周高山环绕,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内有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殊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形成了典型的荒漠环境,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土壤疏松,大风及沙尘暴天气频繁且呈单峰型分布,主要出现在4—7 月,占到全年大风天气的62%[1]。 该区域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在全疆棉花生产中起主导作用[2]。 苗期是棉花一生中抗逆性最弱的阶段,5 级以上持续大风就会对棉苗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沙性棉田遇6 级以上的风持续1 h 会造成30%~50%的死苗[3],导致棉田缺苗断垄、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同时还可能吹毁地膜、滴灌带等棉田设施,严重时不得不揭膜重播,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会延后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风沙天气已经成为南疆棉花苗期主要的灾害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棉花产业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棉田苗期防风、防沙能力是南疆棉花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棉田防风减灾技术有扎阻风网技术、交接行压草把技术、滴水固沙技术等[3-4],这些技术均存在防风效果有限、不能机械作业、成本高等缺点。近年来,新疆尉犁县逐步推广麦棉间作栽培措施,具有一定防风减灾能力,2020 年推广面积1 666.7 hm2。笔者总结此项栽培措施的关键技术要点并加以改进,以期为南疆多风沙天气植棉区提供防风减灾技术参考。

1 技术原理

3 月底至4 月中旬采用麦棉铺膜同播,小麦出苗需3~4 d, 棉花出苗需7~10 d, 利用小麦出苗快、生长快的特点,按当地常规种植模式,采用小麦、棉花按照一定比例有序同播间作的模式,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沙性,科学调配播行比例和麦苗密度,发挥麦苗高度优势、密度优势、根系发达优势等,在田间形成“阻风、固土、减缓降温、保苗”的内层“麦苗防风林”,与外层林木防风带形成双层保护体系。 此项技术将棉田预防风灾的措施由灾后被动补救向灾前主动防御转变, 可大大降低植棉风险。

2 关键技术

2.1 品种选择

棉花品种选择抗逆性强, 出苗迅速、 整齐,苗壮,且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春小麦品种选择幼苗直立、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耐旱品种。

2.2 麦种包衣

小麦种子要合理选用杀虫和杀菌包衣剂进行包衣,可以选择6%(质量分数,下同)戊唑醇(立克秀)+30%氯氰菊酯(帅苗)或其他包衣剂[5],能有效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

2.3 模式配置

根据当地历年风灾发生情况、 当年气象预报信息及土壤沙性程度科学规划麦棉播行比例,尽可能使防风效果最大化、 小麦对棉花生长影响最小化。

2.3.1 1 麦3 棉模式。 地膜宽1.25 m,每隔3 行棉花种植1 行小麦, 即每膜1 行小麦+3 行棉花,小麦种植在边行(图1)。 棉花行距(66+10)cm、株距9 cm,理论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1.46 万株,小麦和相邻棉花行距10 cm。 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条件自行调整麦棉播行比例。2.3.2 1 麦5 棉模式。 地膜宽2.05 m,每隔5 行棉花种植1 行小麦, 即每膜1 行小麦+5 行棉花,小麦种植在边行(图2)。 棉花行距(66+10)cm、株距9 cm,理论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1.62 万株,小麦和相邻棉花行距10 cm。 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条件自行调整麦棉播行比例。

图1 1 麦3 棉模式(1.25 m 膜宽)

图2 1 麦5 棉模式(2.05 m 膜宽)

2.4 播种

2.4.1 播种机改装。提前对常规联合播种机进行改装和调试,实现麦棉一机同播。 根据预定的间作模式,将小麦行对应的精量穴播器换成大播量尖嘴穴播器(16 穴及以上穴播器为宜),小麦种子装入大播量尖嘴穴播器种箱内, 并适当调节穴播器下种孔,确保每666.7 m2小麦下种量为7~8 kg。

2.4.2 适期播种。在土壤温度满足棉花播种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早播,南疆一般在3 月底至4 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注意结合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情况综合考虑,规避灾害性天气。

2.4.3 播种方式。使用改装好的联合播种机一次完成滴灌毛管铺设、铺膜、播种、覆土等作业环节[6]。

2.4.4 播种要求。确保铺膜平展、压膜紧密、膜孔封堵严实,按照5~10 m 间隔打好防风压膜坝,并压好地膜和滴灌带两端及中间接头部位;铺膜播种方向应与常风向垂直。

2.5 促麦苗壮棉苗

2.5.1 中耕早促。 播种后至出苗期迅速中耕1~2次,深度10~15 cm 为宜,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麦苗早发快长,强化麦苗高度优势。

2.5.2 破板结保壮苗。 出苗前若遇降雨天气,应及时破除板结,减少养分消耗,确保棉花壮苗。

2.5.3 轻化调蹲棉苗。 棉苗2 叶期时,每666.7 m2施用0.5~1 g 缩节胺进行化调, 起到蹲苗的作用,防止棉花长成“高脚苗”。

2.6 适时化学除草

当麦苗高度达到15~20 cm 时或结合当地气象信息确保稳定度过大风期时,使用选择性除草剂对麦苗进行化除,消除麦苗在水肥及空间上的竞争影响,化除后的麦苗直立不倒,依然具有阻风固沙的作用。

2.7 灾后管理措施

2.7.1 查苗补种。灾后应及时对棉田受损情况进行检查, 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需要补种的及时补种,4 月20 日之前受灾的可补种原品种,4 月20 日之后受灾的应改选早熟品种补种[7]。

2.7.2 中耕。持续大风天气一般会导致气温下降[5],风后应及时中耕疏松土壤以提升土壤温度,促苗早发新叶。

2.7.3 水肥管理。 风灾后棉花不同程度受损,吸水吸肥能力下降, 应按照适量多次的原则滴水施肥,头水应根据苗情适当提前5~7 d,每666.7 m2滴水量控制在10~15 m3为宜。

2.7.4 叶面追肥。 为促进受灾棉苗快速恢复,应在灾后棉苗伤口愈合后(一般为灾后3 d)开始喷施叶面肥[8],选择促根、杀菌的药剂配合磷酸二氢钾喷施。

2.7.5 及时打顶。受灾棉田生育期延后,应按照“时到不等枝”的原则进行人工打顶,防止形成多头棉,避免无效花蕾。 晚发的要适时适量使用催熟剂催熟。

3 防风效果

2019 年4 月22 日22 时至次日1 时, 新疆尉犁县兴平镇统其克村棉田遇到6~7 级大风天气,阵风达到8 级。 4 月26 日选择同区域长势相近、受风条件相同的常规棉田和麦棉间作棉田按照“Z”字形随机选5 点调查棉苗死伤率,每点位调查面积为6.67 m2。 小麦苗高10~12 cm, 棉苗高4~5 cm(1叶期); 收获期对所选常规棉田和麦棉间作棉田实收计产(常规棉田灾后进行了补种,补种面积40%,因土壤缺墒等原因,补种后出苗较慢,后期大小苗较严重)。棉苗死伤率和产量均利用MS 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 利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 (表1)显示,1 麦3 棉和1 麦5 棉间作模式的棉田棉苗死伤率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2 种间作模式的棉苗死伤率和产量与常规模式均有显著差异。麦棉间作棉田地膜损坏率比常规棉田低70.5%~82.3%, 麦棉间作棉田棉苗死伤率比常规棉田低61.3%~69.1%,麦棉间作棉田产量比常规棉田高26.3%~30.1%。

表1 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苗损伤情况及产量比较

猜你喜欢
棉苗补种棉田
棉花轻简育苗及移栽技术要点
烤烟漂浮育苗精准补种器的设计
儿童计划免疫行查漏补种对接种率的作用评价
更 正
栽培模式与施氮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北方玉米地补种豆角技术
浅谈棉苗机械化移栽技术
如果接种了涉案疫苗,要补种吗
走失的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