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新,38年不断突破中国高度

2021-02-06 10:17正裕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1期
关键词:钢构塔吊中建

正裕

陆建新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之前,有两位代表作了发言,其中一位就是不断用建筑书写中国高度的工程师陆建新。38年里,他坚守工匠精神,带领团队破解了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见证并直接参与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从100米到600米的过程,被誉为“中国楼王”。

憧憬,毛头小伙赶上“深圳速度”

陆建新1964年出生在江苏海门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穷,他没有读高中,而是去了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学习工程测量。毕业后,陆建新被分配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前身),从此与建筑结缘。

1982年8月,中建三局接了当时中国第一高楼——50层160米高的深圳国贸大厦项目。“什么?50层!我想见识一下。”18岁的陆建新惊叹不已。一个月后,由于测量人手紧张,他如愿以偿接到了南下的通知。走出罗湖火车站,看到低矮的楼房、泥泞的道路、简陋的工地,陆建新的内心略感失落。他安慰自己:对于一个学建筑的人来说,最吸引人的不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吗?

踏入深圳国贸大厦的工地,陆建新感到震惊:“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单体建筑工地。”国贸大厦是我国第一幢超高层建筑,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闷热的9月中旬,打桩、抬钢筋、扎钢筋,七八百名工人一起工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这个项目中,陆建新主要负责测量大楼的基础、门窗洞口定位、垂直度等。施工过程中没有经验可借鉴,难度可想而知,项目团队在经过四次尝试滑升后,才成功应用大平台液压滑模施工技术,顺利建设到50层160米的高度,创造了震撼全国“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前辈们的韧劲给陆建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他日后不断追求进步、绝不轻言放弃的动力。有个老同事回忆道:“做国贸项目的时候,大家就知道有个搞测量的小陆很卖力,也特别爱钻研。”

超越,为人所不能为

为人所不能为,既要有非常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也要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极致追求。陆建新就是这样做的。

1984年6月,陆建新被派往“深圳发展中心”项目工地,这是国内第一栋超高层钢结构大厦。虽然项目顺利中标,但在当时,国内却没有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经验。一家落标的境外企业讽刺地说:“你们就等着盖出第二座比萨斜塔吧。”由于垂直度要靠测量员保证,负责测量的陆建新暗暗较劲。他认真研究测量方案,反复校核安装精度,勤奋与严谨最终换来了深圳发展中心的屹然挺立。1994年,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开始动工,陆建新自制测量仪器支撑架,创新采用全站仪配小棱镜、激光反射片等测量方法,成为钢结构安装行业测量标准工艺并沿用至今,将大楼整体垂直偏差控制在当时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美国标准允许偏差的三分之一以内。

在工程测量这个岗位上,陆建新一干就是13年。他不断改进、创新测量技术,采用经纬仪观测和激光铅垂仪量距相接合观察复核系统,把测量精度控制在了 20 毫米以内,比国际标准精度允许的偏差还低三分之一,创造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的奇迹。2000年,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项目,计算机刚开始在工地使用,陆建新就巧用计算机三维模型核对手工计算数据,极大提升了效率和精度。2004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陆建新带领团队成功化解十项“第一次”难题。2007年,广州珠海西塔项目,他发明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创造“两天一层楼”的高层建筑施工世界纪录。

陆建新(中)在施工现场

2012年,48岁的陆建新接手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成为这座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最高指挥官。这次,他遇到了最严峻的挑战。平安大厦使用的四台大型动臂式塔吊须附着在井筒的外壁上,并逐步爬升到600米高空,这一做法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为了确保这四个庞然大物安全附着,同时又稳又快地“攀岩”,陆建新每天茶饭不思,反复组织头脑风暴和研讨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与团队终于攻克了这项世界级难题,研发出“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四台塔吊不仅稳稳地附着在井筒的外壁上,而且每次爬升都比传统方式快三到四天,25次爬升为项目节省工期多达96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80万元。这项技术在国内其他超高层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并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

坚守,38年“蹲点”一线

如今,陆建新是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38年来,他勇于创新,孜孜不倦地钻研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无论从事哪个项目施工,他都十分严谨,力求完美,破解过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将中国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推向世界领先水平,将中国建筑高度从100米提升至600米。这得益于他长年的一线蹲守和征战。

陆建新有个特点,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工程上的每件事、每笔费用他都会记下来。跟陆建新搭班子10年的欧阳仕青至今对一件事记忆犹新,“在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中,有技术人员发现塔吊旋转平台上的连接板有个裂缝,就用随身带的手机拍了张特写照片。团队判断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陆建新看了感觉不踏实,觉得特写镜头没法看到整体情况,于是一个人爬上65米高的塔吊确认一番。”

论资历,陆建新完全可以进更高的管理层,可以在写字楼里办公,但他却始终坚守在建设一线。曾有多家企业以数百万年薪相邀,他都婉言謝绝了。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当年被分配到中建工作,全家开心不已,更没想到的是,我能参与这么多地标的建设。是中建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位工程师!”

38年里,陆建新建筑钢结构施工总高度达到3700米。数字可以总结他过往的成绩,却无法诠释一万多个日夜的一线坚守、千百次对难题的不懈探索。在2019年8月举办的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受邀参展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一举斩获两项金奖、两项银奖,并获得罗马尼亚国家代表团颁发的特别奖,标志着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中建钢构获得七项国家科技进步奖,陆建新参与了其中四项,个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他参与或缔造了二十多座国内闻名的城市地标,也因此被业内誉为“中国楼王”“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

目前,国内已经封顶的七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厦,陆建新主持承建了其中四座,这些宏伟建筑背后,是一位顶级工程师扎根建筑工地38年呕心沥血的象征。他豪迈地说:“在退休前,力争建一幢千米大厦,以载入人生史册!”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

猜你喜欢
钢构塔吊中建
工地上的“高空舞者”
新年感怀
落花
小草
塔吊检查
与众不同的青春才最美
祁春山
三角板“牵手”直尺
爬塔吊要回欠薪 结果被拘留罚款
一种大型钢构柱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