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分析

2021-02-07 05:55王媛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王媛

摘要:文化自信培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内容,在整個高等教育当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进行文化自信培育对于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衰意义重大。为此,进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尤为重要。然而从当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诸多问题。据此,可以通过加强高校对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文化自信培育课堂的感染力、丰富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渠道等几项措施,提升高校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3-0069-03

0引言

进入新时代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人们新的追求。因此,国家应当重视文化建设,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是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也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建设者,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从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来看,伴随着不同国家的深入交流,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对我国进行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加之市场经济当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剧了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弱化了文化自信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当重视文化自信培育,并且巧妙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来提升文化自信培育的效果,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肩负起更重要的使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

1.1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很多西方国家的思想和文化开始涌入中国。虽然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使我国文化能够吸收融合国外的优秀文化。但是在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不良思想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让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面对外来文化的渗透,很多大学生在文化认知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崇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文化的情况制约了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提升[1]。中国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西方文化不断渗透的过程中,通过思政教育来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并且通过与西方文化对比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所在,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通过开展文化自信培育,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领,进而带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充分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等体现出了和谐的思想[2]。总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践行。而高校重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可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而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1.3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文化是整个人类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促进人的进步方面是一个重要因素。人在整个社会当中,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需要与各种元素和需求产生关系的,比如吃、穿、住、行,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便开始进行更高层次的需求。立德树人是当代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具有高尚品德的大学生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通过在高等教育当中进行文化自信培育,充分利用其中的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可以提升广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和文化素养。同时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4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当前社会当中存在的价值观、制度、观念、行为方式等内容的接受程度。当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比较高,就说明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当中存在的文化体系产生了心里归属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3]。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作为接受文化和传承文化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三观很容易出现偏差和动摇,而进行文化自信培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内在动力。因此,在思政教育当中进行文化自信培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及中国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感。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古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

2.1文化自信培育缺乏针对性

开展文化自信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深度协作,在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时候要从教育内容本身出发,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进而提升文化自信的效果[4]。但是在当前高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是简单进行文化自信相关知识的讲解,内容整体性不足,而且大多时候教师只是在思政教育课程当中开展,或者在选修课程中进行,所以导致文化自信教育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而且思政教育课程是开展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课程,可以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如果无法避免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思政教育和文化自信就无法形成合力,文化自信培育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2.2文化自信教育方式单一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因为这一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所以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大多是使用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则以讲授法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导致在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过程中也形成一种传统的习惯[5]。这种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文化自信的教育效果自然非常有限。在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效果十分有限,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制约了文化自信的开展。ED1BBBD6-1BCD-451C-95FD-F467A9EBD36B

2.3缺乏完整的文化自信教育过程

在新時期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是简单地开展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推动大学生从文化认知到文化践行的一个过程。虽然当前很多高校认识到了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但是因为过度重视理论内容的教学,导致大学生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行为有所缺失[6]。脱离了实践,文化自信教育就会成为失败的教育。文化自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文化知识的教学让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外化,在实际的行动当中逐渐提升自信。然而,很多高校仅仅注重课堂的教学,无法形成只是教学到理论实践的一个整体过程,文化自信教育过程不完善便是当前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2.4文化自信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于文化自信建设越来越重视,高校文化自信教育的开展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国家各级部门的重视程度因此得到了一定提升,高校也需要贯彻文化自信建设的理念,保证在学校、课堂等各个场所推进文化自信的建设。从当前来看,高校主要是通过传统教学课堂这一种方式来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在检测开展效果时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7]。很显然这种方式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来说效果并不好。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便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高校大力推进文化自信教育,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认同得不到提升,文化自信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

3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措施

3.1加强高校对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

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使命,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认识到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性,将文化自信培养当作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最终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要在思政课程之外增加文化自信教育的课时数,提升大家对于文化自信的认知。跟随时代要求的变化,调整思政教育课程当中的课时比例,突出文化自信课程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在思政课程之外增加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丰富选修课程的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在教学管理方面,要针对思政教育和文化自信培育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文化自信教育的相关课程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比如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督导工作者到思政教育课堂听课,了解思政教育教师的教学情况[8]。

3.2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文化自信培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思政教师的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提升思政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出发,为思政教育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引导教师参与专业的学术会议和专业竞赛,提升思政教育教师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开展专业培训会,鼓励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最后,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交流会,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最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3.3提升文化自信培育课堂的感染力

要想充分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要对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进而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因为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性非常强,教学一定要充分避免理论性教学课堂枯燥的问题,提升课堂的感染力,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产生价值认同,进而保证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9]。为此,教师首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积极挖掘中国文化当中的优秀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教学。另外还要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开展启发式的教育,让教师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丰富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渠道

要加强文化自信培育,不仅需要进行文化内容的传承与发展,还要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实践。但这并不代表不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实践活动进行引导,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统一。为此,教师首先要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实践课堂,通过小组讨论、辩论会、演讲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利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作为例子,取得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10]。除了教学实践之外,校内外丰富的实践活动也非常重要,比如利用学校内的各种社团,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下乡活动,到一些红色教育基地进行采风,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底蕴。或者定期参观一些博物馆和名人故居,让大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名人轶事有一个充分了解,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

综上可知,在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至关重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影响重大。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加剧了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恶劣局面。为此,高校应当认识到思政教育这一大环境的重要性,从多个角度开展文化自信培育,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养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索[J].社科纵横,2020,35(2):114-118.

[2]林凤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及提升[J].贺州学院学报,2019,35(1):99-103.

[3]孙泽海,王维国.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 (6):68-72.

[4]张晓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求[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8,20(5):84-86.

[5]顾恩平.课程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研究[J].阴山学刊,2018,31(3):107-112.

[6]马宝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 104-109.

[7]卢雷,袁久红.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42-146.

[8]陈鑫.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100-103.

[9]解嵘,智文媛,王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17(8):149-151.

[10]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 (10):18-24.

(责编:陈静姝)ED1BBBD6-1BCD-451C-95FD-F467A9EBD36B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