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的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改革

2021-02-07 02:51张亚丽杨贤均邢肖毅李晓红黎颖惠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张亚丽 杨贤均 邢肖毅 李晓红 黎颖惠

摘 要:为适应不断综合化、复杂化、现代化的园林行业环境,使综合院校能够培育出优秀的综合性园林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该文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并从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4个方面探讨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以期为园林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科建设;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159-03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ZHANG Yali et al.

(Colleg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landscape industry environment of continuous integration, complexity and modernization,enable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excellent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skilled gardeners, and to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tim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s,based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direction and measures of the reform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leg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自中办、国办联合发布文件提出发展新农科以来,新农科的建设使命、任务和举措越发清晰。面对国际社会人才竞争带来的挑战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传统的农科教育已不能满足未来的人力资源要求。新农科背景下的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对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满足新型市场需求、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新型专精人才。对园林专业而言,由于受制于传统生产模式、师资类型不均衡等诸多不利因素,各类高校对园林学科的教学体系构建、课程创新设计的重视不够,对市场的需求考虑不足,导致课程改革进展缓慢,且未取得较好成效。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课程[1],是园林课程体系中为数不多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也是规范和标准化园林从业人员、提升园林行业生产水平的重要课程。因此,新农科背景下,探究园林专业的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优化途径,对园林专业的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1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

1.1 混合式教学运用不充分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林行业改革攻坚行动加快,园林绿化作为一种新的公共产品,运用“互联网+”思维并结合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智慧园林必然是园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2]。以往的课程体系建设受限于技术发展水平,只能局限于线下课堂教学,教学表达方式和资源获取过于单一。互联网教学共享资源多,传播表达方式易于接受,但目前还未实现与学生的良好“对话”。通过此次新冠疫情发现,完全的线上教学模式凸显了教学效果的短板,针对项目的现场管理、招投标小组讨论等重要教学环节均无法实施;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设计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一些可以在课程平台进行预习、讲授及反复复习的理论性知识还没有很好地融合到混合式教学设计中。

1.2 课程内容设置不完善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按管理类别主要划分为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大模块。从受重视程度来看,“工程技术”和“管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以单章形式存在,或单独成课,如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而“经济”和“法规”方面的管理知识一直是处于“见缝插针”状态或以选修课形式进行补充,内容与施工或管理课程中的部分章节类似,如工程管理的经济知识目前集中在园林工程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章节和园林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章节(不同院校章节名称略有不同),内容相对简单且不成系统。从完整性来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中的施工组织管理,一般是单独成章,放在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这一章节里,和工程技术进行串讲,部分院校设置的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中也会放入该知识;法规知识主要分布在合同管理、招投标、竣工养护管理等章节中,内容分散且缺乏总结性描述,尤其是开设的园林工程法规选修课程,相关知识琐碎,缺乏切入点,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原理。从实践性来看,开设该课程的学院一般把实验(实践)課放在工程造价管理、竣工验收管理章节,结合理论课一起教学,很少有设置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实践课或基于目标实施的实践课,导致学生缺乏宏观把控意识,对该课程的认识不足。

1.3 课程学时结构差异大 通过对邵阳学院及其他相近院校的学时安排进行调查,发现各院校无论是课程章节还是章节学时安排,都存在较大差异(表1)。从园林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性来看,学时本应以施工前现场管理、施工过程管理和施工竣工养护3个重要环节为基点展开分布,但调查结果显示学时主要分布在成本、进度、质量控制章节和招投标章节,其中邵阳学院还在竣工养护章节分布较多学时。从学时占比来看,总体学时集中在30~50个学时,其中邵阳学院为32个学时,学时偏少;实践学时平均占比为23.5%左右,其中邵阳学院实践学时占比27%,与发达国家35%的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3]。

1.4 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不匹配 园林本科教学旨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并为学术型人才提供成长“土壤”。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培养目标应符合学科的最终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应与市场要求的职业能力紧密挂钩。但实际教学授课方式与职业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匹配度不高,特别是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未能与园林行业职业资格要求形成连接,无法为学生毕业后考取职(执)业资格证书提供帮助[4],直接造成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对学校教学内容的负反馈。另外,众多院校均未明确各章节目标,部分存在章节目标的也多为单向的“线性”教学,缺乏实质性的互动。

2 提升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教学质量的措施

以邵阳学院课程体系改革为例,分别从改革原则、课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探究,以期满足新农科建设对园林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要求。

2.1 遵循课程改革原则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体系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多学科融合及就业导向等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学生不再是被动参与教学过程,而是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多学科融合原则:基于现有的课程教材和市场需求,引入必要的跨学科知识点,通过多种教学表达方式对课程章节知识进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就业导向原则:课程知识框架应每年进行动态调整,根据园林职(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变化情况以及行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需求情况确定调整方向。

2.2 精准进行教学设计 以学习通APP、微信平台为主要教学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完成学习互动。根据邵阳学院的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流程框架,建立有限理性、双向性的课程教学流程(图1)。根据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对项目招投标、合同造价材料编制、现场管理、施工组织设计、过程管理(包括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竣工验收管理、养护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相应的任务目标,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模块化教学;所有教学总体上按照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展示、课程总结4个阶段进行,以学生线上自学、线下师生交流为基础教学模式。

2.3 合理分配课程学时 邵阳学院根据知识特征及关联情况,把技术模块放到园林工程课程中,法规模块放入新开设的园林管理与法规课程中,即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承载了管理和经济的双重任务。由于经济和管理本身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在原有编排的课程基础上(按实际操作顺序),在各个章节融入相应的经济管理知识,并辅以拓展说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项目的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理论课程时间在原有基础上保持不变,新增实践课4个学时,实践课占比达到33%。法律法规模块是园林项目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化解管理过程中一系列经营风险的重要工具。园林管理与法规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且不影响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总学时,因此以项目各环节管理所对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学核心,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同时以《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拓展,课程总学时设置32学时。

2.4 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 线下课堂主要为分组讨论和师生讨论。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主要采用小组成员问题辨析、分组问题辨析、组员知识点讲述、组长汇报等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避免“蒙混过关”现象;同时,教师作为旁观者进行答疑,并根据讨论进展情况把控下个模块教学活动的开始时间。

线上课堂主要为课前、课中和课后APP学习。课前,通过微信班级群发放课前的任务和资料,让学生根据任务目标自主完成知识点查询和案例统计分析。课中,教师通过学习通APP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知识点得到进一步巩固;线下讨论时,教师通过视频、语音为学生讲解知识难点,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并配套相关课程习题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课后,教师对各小组方案成果进行评价讲解。

2.5 加强教学评价反馈 以往教学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评价为主,容易让学生养成“临时抱佛脚”、忽视平时课堂学习的坏习惯,而部分教学改革也只是调整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分值分布[5],并没有改变期末考试评价占比过大的实际情况,偏离了最初的培养目标,无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评价改革应以课堂评价为主,期末考试评价为辅,提高实践考核评价权重,并新加入表达能力评价、小组合作能力评价。为确保评价的公正性,评价人主要由教师、小组成员和个人构成。评价机制由单向评价转变为双向评价,评价过程贯穿课程始终。

参考文献

[1]萨娜.园林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6):00148.

[2]师卫华,季珏,张琰,等.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及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19,35(8):134-138.

[3]梁小勇,赵琰,靳静.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全渗透参与实践型人才的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106-107,110.

[4]何培斌,孙佳.德国工程管理质量对我国建筑类职业教育的启示——以奎德林堡历史建筑修复工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133-135.

[5]孟家松,赵大球,陶俊.《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127-128,132.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