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生活,渗透环保教育

2021-02-09 03:09汪良英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环保教育道德与法治

汪良英

【摘   要】环保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要聚焦学生现实生活,通过“精心选用生活材料制作学习用具”“自觉依托生活元素设置活动主题”“合理选取生活事件安排体验活动”“有机关联生活行为开展学习评价”等策略,渗透环保意识,激发环保情感,培养环保能力,使学生养成环保习惯,真正成为文明生活、绿色生活的主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资源;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意在“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行为与习惯,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杜绝喊口号、讲道理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材目标和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聚焦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精心选用生活材料制作学习用具”“自觉依托生活元素设置活动主题”“合理选取生活事件安排体验活动”“有机关联生活行为开展学习评价”等策略,渗透环保意识,激发环保情感,培养环保能力,养成环保习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一、精心选用生活材料制作学习用具,渗透环保意识

现实生活是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要求教师基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对教材知识加以延伸和调整,指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用品、废弃物品等,精心制作用于学生生活的学习用具,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现象,树立环保意识。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是一张纸》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知道纸在生活中使用广泛,来之不易”。于是,教师用废纸盒、旧挂历纸自制一个漂亮的“百宝箱”,用于导入环节的“百宝箱探宝”游戏。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百宝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再请学生本着一物多用、废物利用的理念,根据不同品种纸的不同特点,说说可以制作成怎样的纸质“宝贝”放进“百宝箱”。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将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意识渗透其中。学生发现人类生活离不开日益丰富的纸产品,由此消耗了更多的自然资源,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垃圾。纸张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还能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二、自觉依托生活元素设置活动主题,激发环保情感

杜威认为:“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因此,教师在根据目标设置环保教育活动主题时,必然需要依托学生现有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选准切入点,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为了让学生感知纸是无处不在的,教师确定了活动主题——“我找到你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寻找身边各种各样的纸,如书包里、教室里、校园里、社区里,并说说这些纸都有哪些作用。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不仅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纸张形态,如书本、纸巾、纸盒等,还发现了纸张的新样态,如咖啡滤纸、复写纸、一次性手术衣等,感受到了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学校和社区。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较敏感或者是社会反响强烈的话题、现象、事件等作为活动主题。例如,教师根据“垃圾分类进社区”“新农村建设”等倡导文明生活、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在“我们来玩纸”环节后,安排了“我帮废纸找个‘家”的主题活动,并延续到课后家庭生活中。学生在无痕的教育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激发了追求文明生活、绿色生活的环保情感。

三、合理选取生活事件安排体验活动,培养环保能力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原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生成新的认识、感悟,产生刻骨铭心、直入心灵的体验,形成道德认知和能力。

例如,基于学生对纸无处不在的认识,教师合理选取生活事件设计了体验活动——“我们来玩纸”,让学生体会纸带来的享受和快乐。活动前,学生从教师准备的各种纸中挑选一种来玩,如崭新洁白的纸、写满作业的纸、过时的旧报纸和挂历纸等。学生的玩法各种各样,如折纸飞机、做飞镖、剪纸、画画等。教师则观察并记录学生的玩法及用纸情况。活动结束后,教师公布了使用废纸设计玩法的学生人数。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循环利用纸张。教师邀请部分学生谈谈这样做的原因,通过采访,树立了环保榜样,提升了循环使用资源的能力。

教师把学生游戏的过程变成环保行动的体验活动,有针对性地表扬节约纸张的学生,强化学生生活中的自觉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能力。这样的体验活动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事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对学生产生了无痕的教育影响。

四、有机关联生活行为开展学习评价,养成环保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导引、反馈和改进的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需要获得他人认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满足学生学习品德的需要入手,尝试选用能指导学生生活的评价机制,把评价融于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评价载体,展现学习过程和学习所得,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在教学《我是一张纸》第二课时时,教师采用了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教师先播放了“我的苦与乐”动画片,指导学生探究一张纸“苦”“乐”的原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苦——浪费,乐——珍惜)。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在节约用纸、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等方面的行为,用“笑脸”和“哭脸”的图形进行评价。如用作业本的边角料制作成口算纸,定期将收集的废纸送到“红领巾回收工坊”,用旧挂历包书皮等行为可贴上“笑脸”;随便撕作业本的空白页,不爱护图书,丢弃用了一半的作业本等行为就贴上“哭脸”。学生之间比一比,谁的“笑脸多”,谁就是“环保小卫士”。此外,学生还反思有什么办法消灭不环保的行为,能想出好办法并付诸行动的,同样可以获得点赞。这样的学习评价是一种激励性评价,旨在激励低年级学生向榜样学习,主动积极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促进环保行为的养成。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过程性评价向课后延伸,向家庭、社区延伸,使学生通过“书面+实践”“分项+综合”“校内+校外”的评价方式,实现知行合一。

环保教育要基于儿童视角,回归儿童生活。教师需要开发、利用生活化课程资源,再现生活场景,以渗透、融合的方式把无痕的环保教育寓于有形的教学中,教学生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环保意识,激发环保情感,培养环保能力,养成环保行为,真正成为文明生活、绿色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琳.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环保教育探析——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清新空气是个宝”一课为例[J].教育观察,2019(41):68-69.

[2]屠晨瑋.生活回归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幼儿环保教育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2):228.

[3]顾芳芳.学而知,知于行——将行知思想融入环保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 (1):214.

(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小学教育集团语溪小学314511)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环保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