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钢:把“东莱”的名字写在天空

2021-02-09 17:14龙警
新青年 2021年11期
关键词:辖区派出所民警

龙警

“百姓之家”牌匾的后面,再也看不到他忙碌的身影;

“东莱事迹宣讲团”里,再也听不到他铿锵的誓言;

战疫胜利的那一天,再也等不到他承诺的庆功宴……

2021年9月24日,就在东莱街派出所喜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不久后,第22任所长刘学钢,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

刘学钢是历任东莱街派出所所长中唯一在任离世的人,他将全部身心和炽热情感交付于东莱,他是东莱永远的儿子!

从警31年,从基层派出所民警、政工干部到东莱街派出所所长、道外分局副局长,从续举“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到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刘学钢从警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2018年8月,接过前任的“接力棒”,刘学钢成为第22任东莱街派出所所长。当他走进所史馆,那一张张历史镜头前的生动笑脸、沉甸甸的三百多项荣誉和几十年“无违纪”纪录,仿佛在对他反复催问:“立足东莱现有起点,应该怎么干?”

为了让自己尽快从“公安人”走向“东莱人”,刘学钢下足了苦功。他潜心研究东莱几十年历史、各项工作法,这里的每个人、每样物、每件事他都一一“拜会”,细细体味,随后,又逐一走访机关、企业、居民、摊贩……几个月时间,辖区处处留下他消瘦的身影,唯独家人抓不到他的影儿。

东莱街派出所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后刘学钢(左六穿白衣者)与民警们合影留念

“越深入东莱、了解东莱,就越感动于东莱、醉心于东莱。”刘学钢一个人在办公室来回踱步,慢慢梳理,深深思考。“东莱的历史,不单单是我们的,更是共和国公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擎旗’东莱,将是我此生最大的光荣和使命,我有责任传承好、宣扬好、续写好,让东莱精神创新发展、遍地开花。”这是刘学钢对自身职责的清晰定位,他把自己置身于公安历史的浩瀚星河中,力求竭尽所能,力求不辱使命。

刘学钢(右一)带领民警重温入警誓词 

kvnBLooAMaJlXsOhfYndMpQxwZzwltHZvInwfexeIUQ=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2020年8月8日,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在黑龙江调研时来到了东莱街派出所。调研期间,刘学钢详细介绍了东莱的历史传承和发展现状。赵克志同志对东莱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一代代东莱人继承优良传统,忠诚履职尽责,让东莱街派出所成为了‘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

刘学钢心里只有工作,唯独没有自己。去年孩子高考,他无法陪伴左右。孩子给他发来视频电话:“爸,你啥时候回家,我想你了……”含蓄内敛的他,纵使内心翻滚,嘴上却只寥寥几句,挥挥手,挂断了视频。这或许,便成了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今年9月,新冠疫情再次突袭,刘学钢首当其冲写下请战书,带着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冲到疫情最前沿。其实多年前,他的体内已放置多个支架,健康状况曾一度告急,但他却淡然地说:“这条命既然捡回来了,就要过得更有价值。”此后,他一直默默服药坚持工作,就在去世前一晚,仍在部署新冠疫情防控、检查“九小场所”、到执勤点巡查,当夜深人静在办公室脱下穿了一天的鞋子时,看到的是一副浸透汗水的鞋垫和胀得发白的双脚……

“记得替我常去看看他们……”这是刘学钢生前用尽力气对身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在生命的终点,他仍惦念的“他们”,正是东莱辖区的孤寡老人,那些他曾带去无数幸福和慰藉的人。

东莱街派出所辖区都是一些老城区,有很多独居老人和需要照顾的特殊群体。刘学钢带领民警把“温暖、服务、帮扶”送到家,贴心帮扶困难群众,用实际行动拉近了“警心”与“民心”。

工作中的刘学钢

9月24日,得知刘学钢离世的消息后,东莱辖区老太太巡逻队的徐芹大娘几度哽咽,“他是我的亲人,没有他,我可能不会坚持到今天,中秋节他还来看我了,没想到竟成最后一面……”年近七旬的徐大娘眼中噙满泪水:“2019年,我被确诊为浸润性肺腺癌,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不便,刘所就带着民警许春阳上门炒菜做飯、送医送药,跑前跑后帮我联系治疗,出院后又多次到家中看望。那段时间太难了……是刘所不断鼓励我、开导我,让我有了与癌症抗争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取得手术成功。”

东莱民警在“百姓之家”牌匾前宣誓

病愈的徐大娘不但参加了老太太巡逻队,而且代表巡逻治安员加入“东莱事迹宣讲团”,跟随刘学钢共同巡回演讲了近三十场。徐大娘说:“学钢走了,今后我还会继续宣讲,让更多人知道东莱的孩子们有多好,让更多人学习他们的好,用这样的方式告慰学钢。”

作为东莱街派出所所长,刘学钢始终把“亲民、爱民、为民”作为精神追求,将辖区百姓放在最高位置。在新的历史时期,“爱人民”更是被东莱赋予了新内涵。他们面向居民群众、辖区单位、市场主体,精心打造出“四个延伸”服务:由进“百家门”延伸到建“百个群”,建设全省首家网上警务室,建立了东莱微信公众号和210个户户通微信工作群,借助网络新平台,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由“窗口服务”延伸到“网上服务”,通过创新“警务帮办、简化速办、平台代办、视频商办、民警捎办”工作方法,打通线上线下“高速路”,能在网上办的,决不让群众来回跑;由“立足岗位服务”延伸到“社会联动服务”,警民联动、邻里联动、社会联动,整合服务新资源;由“保卫经济发展”延伸到“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群众省心经营、放心发展、舒心生活。

刘学钢(左二)带领东莱街派出所民警看望患病的徐芹大娘

刘学钢 (左一)带领东莱街派出所班子慰问辖区群众

近年来,东莱街派出所共有11项便民服务新举措在全省、全国推广,努力实现了让群众从“满意”到“感动”。东莱百姓高兴地说:“咱盼啥,东莱就干啥。”

“鱼水般的警民关系是东莱的立所之本、前进之基。门前伫立的‘百姓之家’牌匾,一直在看着我们,既是最大褒奖更是声声鞭策。”刘学钢饱含深情的话语,依然回荡在东莱街每一个角落。

“拒腐蚀、永不沾”是东莱街派出所的“传家宝”之一。刘学钢将这一优良作风传承到新高度,始终致力于打造最“干净”队伍,在正风肃纪中塑造东莱民警新形象。

为教育民警把好金钱关、权力关、名利关,刘学钢还提出抓预防、抓监督、抓反馈的“三抓”原则,有效强化了对民警廉政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他将警务工作要求具体化、制度化,制定出台了东莱街派出所《一日生活制度》《十项警务活动规范》等,从纪律作风、接待群众、窗口服务、内务管理等方面,规范民警一言一行。

从廉政到作风、从作风到形象,他们身在东莱学东莱,对照荣誉找差距,始终用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把稳思想之舵、高扬清廉之帆,保持了东莱队伍57年“零违纪”的传奇纪录。

在纪律原则问题上从来不留“情面”的刘学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有着温暖柔软的一面。所里的民警大多年轻,70%的民警家都在外地,常常因为工作原因回不去家。刘学钢就和他们一起在所里过春节、过中秋、过生日;他了解每一个人的脾气喜好,知道有几个年轻人爱吃清真菜,就经常自掏腰包给他们买……

“我的手因为神经受损,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工作,刘所总是默默关注,告诉大伙儿,一人有困难,弟兄们要一起扛。”民警由金国回忆说,“他身上那种温暖、朴实的品质让我不能不想念他,我们当警察的,就希望有刘所这样可依靠、可信赖的兄长和战友,风里雨里,每一次都是他挺在最前面。”

百姓的平安就是最大民生。在专群结合等传统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刘学钢生前最为牵挂、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探索如何让东莱这个老城区展示和谐稳定新风貌,“大东莱”平安概念由此出炉。

“大东莱”地区,是指以东莱街派出所为中心,辐射周边其他5个派出所辖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居民八万九千余户、十五万余人,这一区域涵盖了道外区主要商业圈、物流圈、文旅圈,人流物流资金流集中,治安环境相对复杂。

东莱街派出所班子与老所长张子良重温入警誓词

按照公安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求,市公安局提出打造“大东莱”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刘学钢带领东莱一班人深入贯彻落实哈尔滨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整体布局,会同相关部门将科技助力与东莱精神、东莱经验、东莱传统有机融合,通过打破区域和警种壁垒,整合各类警务和社会防控资源,打造了“大东莱”地区治安防控圈。目前,闻名全国的“大东莱”地区群防群治巡逻队已经发展到96支,巡逻队员达到2700余人,成为“大东莱”地区巡控警力的有效补充。受益于全市“安防云”建设,从去年开始,“大东莱”地区就加大了高清视频点位建设和整合力度,通过高空鹰眼、辖区监控、车巡步巡的实时数据回传,实现高中低三层视频监控全覆盖,与全市各区县视频资源共享共用,有效提升了“大东莱”地区的打防能力。如今,“大东莱”地区一旦有警情发生,情指中心可以向圈内所有警力下发堵控、增援指令。自实行联动机制以来,“圈内”的刑事案件破案率达到50%以上,不断提升了该地区的整体治安防控水平。

2019年,东莱街派出所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由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社区民警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东莱调解联盟”,建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调解格局,确保东莱辖区连续30年没有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案件、个人极端案事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10年实现全区第一。

長歌当哭悼忠魂!刘学钢虽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和爱戴他的百姓,但他却凭一腔赤诚,书写了警察生涯最辉煌的答卷:他永远是东莱的儿子、永远是东莱的一面旗帜!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辖区派出所民警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构建平安和谐辖区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