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尿路成像和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1-02-10 02:33张雄健廖云杰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泌尿系尿路输尿管

陈 灿,张雄健,刘 晓,廖云杰(通讯作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 湖南 长沙 410013)

泌尿系统梗阻是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的管道因各种原因不通畅,尿液不能正常通过梗阻部位,出现尿液瘀滞,梗阻近端尿路积水[1]。泌尿系梗阻常见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炎症、肿瘤等泌尿外科疾病。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是一种成熟的非介入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具有无辐射、无损伤、无造影剂注入等优点[2]。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成为诊断尿路梗阻性病变的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其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后处理技术强大[3]。但MRU和CTU对引起泌尿系梗阻的各种病因的诊断效果不同,本研究通过MRU和CTU对泌尿系统梗阻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探讨比较两者在泌尿系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收治的疑泌尿系梗阻病变到我科行MRU或CTU检查成功的病人各70例,分为两组,其主要临床症状有患侧腰腹痛、排尿困难、膀胱排空障碍、血尿等。140例患者中有男81例,女59例;年龄28~84岁,平均(49.9±11.2)岁;体质量指数(BMI)为15.8~27.1 kg/m2,平均(20.3±3.5)kg/m2。排除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运动伪影、对比剂外渗及注射方案与标准对比剂注射方案不一致的病例。

1.2 方法

1.2.1 MRU扫描 70例病人均采用Philips Ingenia 3.0T MR进行扫描,扫描常规腹部MRI序列和MRU序列,MRU包括3D薄层和2D厚层。患者检查前2 h饮水1 000 mL,以膀胱中等充盈为宜,嘱患者呼气后屏气扫描,扫描视野自肾上缘至耻骨联合。常规MRI序列包括冠状位T2-TSE、轴位T2-SPAIR、轴位DWI、轴位mDIXON同反相位,轴位mDIXON平扫+3期增强、冠状位mDIXON增强。3D薄层采用3D-GRASE,TE 73 ms,TR=348 ms,层厚1.2 mm,层数为150,层间距0.6 mm,一次呼气后屏气20 s成像。2D厚块采用2D-SSh-TSE,TE=750 ms,TR=5 670 ms,层厚40 mm,层数为9,分3次屏气采集完成。

1.2.2 CTU扫描 70例病人均采用GE Revolution-256 CT行CTU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患者扫描前0.5 h至扫描前分两次口服阴性造影剂(清水)1 000 mL。经右肘静脉以2.5~3 mL/s流速高压团注碘海醇(Omnipaque 350 mgI/mL),注射剂量按照基于身高、体重数据的标准对比剂注射方案计算。动脉期在肾动脉水平触发扫描(阈值120 HU),实质期设定在动脉期后30 s开始扫描,均为深吸气后屏气扫描。实质期扫描完成后嘱病人不要排尿,多走动,根据梗阻情况酌情行排泄期扫描,扫描范围自肾上缘至耻骨联合。扫描条件均用120 kV管电压,自动管电流模式。探测器宽度设置为80 mm,螺距0.992,球管转速1.25 r/s,扫描层厚0.5 mm,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窗宽260,窗位60。

1.3 图像后处理

将MRU图像传至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工作站,3D-MRU图像在工作站VOLUME里做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去除肾脏输尿管膀胱影像之外的干扰部分。

将CTU图像传至GE EBW后处理工作站,排泄期图像在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尿路梗阻严重沿输尿管作曲面重建(CPR)补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病理活检或手术证实为金标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U和CTU对梗阻病因定性诊断比较

在两组各70例病人中,MRU和CTU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3%和100.0%,MRU对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低于CT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U检查炎症、结核、肿瘤及其他病变引起的泌尿系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87.5%、92.3%、83.3%,均高于CTU的83.3%、66.7%、75.0%、5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U和CTU对各种病因导致的泌尿系梗阻的整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6%和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MRU对输尿管炎性狭窄及CTU对输尿管结石的显示情况见图1。

图1 MRU对输尿管炎性狭窄及CTU对输尿管结石的显示情况(白色箭头指示处)

表1 MRU和CTU对梗阻病因定性诊断比较

2.2 MRU和CTU对梗阻部位定位诊断比较

在两组各70例病人中,MRU诊断为梗阻部位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区域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96.9%、100.0%,CTU诊断为梗阻部位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区域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1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U和CTU对梗阻部位定位诊断比较

3 讨论

泌尿系梗阻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尿路梗阻的患者,由于对比剂排出速度减慢,排出量减少,常规增强无法显示泌尿系整体情况[4]。尿液中大量的水有很长的T2弛豫时间,而尿路周围的组织为短T2弛豫,磁共振尿路成像是利用尿液中的水作天然对比剂达到“造影”目的[5]。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是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经肾脏排泄,CT快速容积扫描后所得图像数据在后处理软件内进行三维重建[6]显示全尿路情况。

本研究中,在对泌尿系梗阻病因的定性诊断上,CTU对结石的诊断准确率(100.0%)高于MRU(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U对结石无一漏诊。这与CT空间分辨力高,还具有多种后处理方式有关。CTU结合VR、CPR、MIP多种重建技术不仅可以多方位显示泌尿系结石的位置、大小,还能清晰显示结石的形态以及结石梗阻以上积水扩张的输尿管全程,并且可精确测量输尿管结石的最大横径和纵径,这与楼志宏[7]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其他病因如炎症、结核、肿瘤等导致的泌尿系梗阻病变上,MRU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U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MRU对炎症的诊断准确率达到了100.0%,这得益于MR的高软组织分辨力。另外,MRU还可提高泌尿系畸形的诊断能力,因其可显示泌尿系统管腔内的解剖结构,尿路在积水时无论肾脏有无功能,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在水成像图像上都可以显影[8]。MRU检查泌尿系梗阻病变的整体诊断准确率(88.6%)高于CTU(87.1%)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MRU和CTU均适用于泌尿系梗阻的影像诊断。

在对泌尿系梗阻位置的定位诊断上,MRU与CTU的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且均很高。因出现泌尿系梗阻后,肾脏或输尿管在梗阻部位以上必定有管腔的扩张积水,相对于正常的管腔,MRU图像和CTU图像均可以容易且清楚地辨别梗阻部位,此亦与马睿[9]的研究结论相符。但MRU检查的不足之处是利用本身尿路中的水做重T2水成像,无法得出排泄期图像,故无法评价肾功能及排泄功能,而这些信息可能对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10]。

本研究不足之处:泌尿系梗阻的病例数较少;医生的诊断准确率依赖其水平高低,故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综上,MRU和CTU对泌尿系梗阻性病变的整体定性及定位诊断率相当且都较高,其中MRU对炎症、结核、肿瘤等引起的泌尿系梗阻诊断优于CTU,对结石引起的泌尿系梗阻诊断差于CTU。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需求选择个性化检查,必要时亦可CTU和MRU综合应用。

猜你喜欢
泌尿系尿路输尿管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分析输尿管软镜手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必要性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留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分析
钬激光碎石术在老年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效果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多换睡姿防尿路结石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59例临床观察
消石饮治疗泌尿系结石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