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应用超声内镜联合放射诊断的价值

2021-02-10 02:3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内镜

张 燕

(郑州市中医院放射科 河南 郑州 450007)

食管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直接导致食管癌治疗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者无法控制的情况,大部分患者在食管癌根治手术后的1~2年内有复发的风险,目前临床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放射技术在我国应用时间较长,并且应用范围较广[1],属于一种常见的无创检验技术,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诊断方案,只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够保障患者的机体功能,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超声内镜以及放射诊断均是临床上应用时间较长的诊断方案,将其应用于诸多癌症和肿瘤的诊断中产生的效果良好[2]。食管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中国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于前列。总体来说食管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并且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效果欠佳,并且在治疗后患者的总体复发率较高,食管切除术是对食管进行治疗的一种主要方式,而目前我国的新发食管癌中仅有25%左右的患者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而其余的75%的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依旧无法对食管癌进行控制。根治性放疗患者在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0%[3]。超声食管镜是一种现代化的放射诊断配合超声诊断的典型手段,这种诊断方式能够获得较高品质的食管脏肿瘤超声图像,并展现出肿瘤病灶的层次结构和边缘组织浸润状况,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实践研究中发现,早期食管癌由于其发病时间较短,患者的病灶往往较为浅表,并且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较低,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特征两者之间并不明显,故而很容易导致患者被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时机。医学放射诊断是涵盖超声、X线片、CT、介入等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技术。医学放射诊断技术在近年来的医疗发展背景下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而在此之前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所选择的方式也仅仅是采用触诊和临床症状观察的方式,才能了解患者的体内症状。但无论是解剖还是触诊整体来说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所选择的诊断方案准确度较低。而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放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凭借能够无创检查患者体内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放射诊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放射影像的各项数据能够进行数字化的分析和储存。这一改变直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医疗成本;同时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能够储存更多的信息,有助于临床工作效率提升;并且这项技术还克服了传统图像储存由于长时间储存图像出现的失真和褪色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临床医疗环境中的管理费用;并且放射诊断技术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放射成像技术的工作效率的提升,使工作效益得到保障;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放射诊断技术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源的共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能够直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有助于实现远距离会诊。本次研究选择超声内镜与放射诊断进行食管癌鉴别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可应用价值,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4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40例,患者年龄37~59岁,平均年龄(43.1±4.6)岁,病程4~26个月,平均病程(15.3±2.4)个月。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②患者经放射诊断检查或病理学检查,均符合本次研究疾病诊断标准;③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知晓本次研究中基本资料被调取可能性。

排除标准:①患者在入院时存在明显的脏器损伤或患者本身存在原发性脏器疾病;②患者存在血液性疾病或肿瘤性疾病;③患者自身或患者家属不同意本次试验开展;④患者由于主观因素无法参加后续随访调查。

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调取自身资料,在完成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后,确认患者基本资料可纳入本次研究进行对比。

1.2 方法

超声内镜检查:首先要求患者口服利多卡因10 mL,随后对患者进行食管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疑似病灶时,需要将蒸馏水注入患者食管腔中将病灶浸没,采用探头进行超声扫描。

放射诊断:应用X线进行检查,患者在检查前应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用药东莨菪碱,在检查前需要调整患者体位,应用硫酸钡作为对比剂,对患者进行双对比造影,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存在检查不清晰或者检查无效的状况,可以再次吞钡。根据患者的状况对患者进行对比观察,获得多轴面的照片,采用电子纤维镜对患者进行活检,而无法找到癌细胞的患者病灶则需要接受充分的检查,完成操作后需要对比食管造影图像,并在标本上涂钡,对最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在诊断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对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记录,评价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Excel表格记录,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采用超声内镜联合放射诊断共有3名食管癌患者出现漏诊的情况,检出率为92.50%,显著高于单一超声内镜检查的70.00%(P<0.05),见表1;超声内镜联合放射诊断检出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7,P=0.077>0.05)。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4],现代人群的日常饮食和生活规律有了极大的变化,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食管癌的临床检出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病情是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于前列,总体来说恶性程度较高并且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效果欠佳,在治疗后患者的总体复发率较高。食管切除术是对食管癌进行治疗的一种主要方式,而目前我国的新发食管癌中仅有25%左右的患者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而其余的75%的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依旧无法对食管癌进行控制。根治性放疗患者在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0%。在临床上整体治疗难度较大,并且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事实上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数量其实已经不多。而中老年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由于患者在发病后临床症状表现与食道病灶较为类似,所以患者早期的病情诊断率较低,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许多患者发现疾病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会造成极大的影响[5]。目前食管癌临床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的情况,并且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1~2年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在临床上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时所选择的治疗方案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其实患者在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时,病情就已经进入中晚期,采用根治手术进行治疗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淋巴清除时依旧具有隐蔽性和局限性,导致患者在接受根治治疗后,依旧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和局部复发的情况。病情的复发会直接导致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降低,而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针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手段[6]。常规放疗受限于患者的重要器官,不能对剂量进行随意调整,同时患者食管解剖后结构呈现反S状走向,所以在对患者进行照射时,容易导致患者肿瘤部分出现明显的低剂量区,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脱靶的情况;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对患者进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时,这种检测方式并不能直接确认患者的食管病灶以外的情况,也无法确认患者的病灶直径大小和痉挛器官,导致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度较低,最终影响了治疗效果[7]。

在近年来的部分研究中表明[8],患者在接受放疗前,血清蛋白水平与患者的复发状况和总生存时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复发时间都是对患者的放疗后生存时间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够判断患者接受放疗后的生存时间,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放射诊断检测技术和设备不断优化,超声内镜以及放射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趋于广泛,为患者的无创诊断以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设备支持[9]。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染色放大内镜检查方式区别于常规的电子内镜,这种检查方式的变焦探头更为先进,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染色时,采用有效的染色剂,能够使病变组织充分暴露于医务人员的视野中,使医务人员能够清晰地对患者的肿瘤病灶浸润程度和范围进行判断,也有助于医务人员观察患者的食管黏膜组织结构变化状况,并对患者的食管黏膜病理学性质进行判断,能够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而值得注意的是染色放大内镜临床检查的主观性较强,对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总体来说要求较高,若患者的癌变程度较轻,与周围食管黏膜组织的差异较小,就容易导致误诊的情况。超声内镜检测技术虽然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病情。但这种检测方式仅仅能够明确患者甲状腺大小以及数目和内部回声的状况,十分容易在检测过程中与食道病灶混淆。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可以将放射诊断检查应用于患者肿块周边和内部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判断中。食管癌的超声内镜以及放射诊断征象可以出现肿块边界模糊以及未见规则形状的情况,患者的颈部淋巴结会出现明显的肿大,而对患者的周边血供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周边血供丰富,其血流阻力明显升高[10]。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时,不论选择放射诊断或是超声内镜,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患者的个体状况。本次研究中将两种诊断方式联合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出现了3例漏诊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患者的食管癌病灶较小,并不能清楚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对患者的病情明确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医务人员对可疑区域进行诊断时,需要确认患者的个体状况,并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通过这种方式使诊断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保障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将放射诊断联合超声内镜应用于检查中,首先可以采用内镜直接对疑似病灶的组织进行结构学特点观察,同时还可以通过超声对病灶内部结构进行探查,这样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病灶浸润程度,采用超声回声定位病变组织来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尤其是对于病灶较小并且分型不明显的患者,在进行诊断时,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能够充分凸显患者的微小病变并捕捉典型病症的超声图像,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X线诊断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诊断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放射诊断方式,将其应用于浸润型小型病变患者的诊断中,所获得的诊断准确度也较高。X线胸片对于食管癌进行诊断是最传统但也最便捷的一种诊断方式,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病情状况和诊断的病情性质,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良好。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发现,X线检查方式在应用过程中检测成本较低,并且操作极为便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食管癌患者的病灶特点和位置,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后续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实际的检查时,具体的诊断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放射诊断资料能够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资料,辅助医务人员开展手术[11]。故而放射诊断和超声内镜的选择应当做好一定的调整,建议医务人员选择联合诊断,但必要时依旧需要以病理检查来对患者进行确诊,使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保障[12]。

综上所述,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选择超声内镜与放射诊断联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还能明确患者的超声征象差异,对临床疾病的确诊和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食管癌食管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
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