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 项目群生命教育在小学美术剪纸活动中渗透与整合

2021-02-13 02:47广州市荔湾区东沙小学吴瑜卿
师道(教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寓意剪纸

文/广州市荔湾区东沙小学 吴瑜卿

美术课因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人文特征,成为了对小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素材,尤其是凝聚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涵的剪纸活动,通过渗透与整合的有机教学整合,更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含义。

一、学会传达情感

PDC 项目群所有项目都是从育人目标出发,六大类别的环环相扣,形成每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剪纸作品,多用于表达不同的民俗活动、民俗人文风情,并赋予其不同的情感与思想。传统剪纸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愿望的向往,有喜庆、祈福和祝愿等寓意。剪纸图案从花卉动物到人物形象不等,如用梅花和喜鹊组成的“喜上眉(梅)梢”、莲花和鱼组成的“年年(莲)有余(鱼)”等图案,都是运用谐音寓意吉祥。我校结合不同的传统节日,给学生传授和讲解剪纸知识和技巧,并布置相配的不同剪纸内容,让学生们通过剪纸创作,去体验那种或者是快乐详和的情感,或是乐观坚定的信念,或是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愿望等等,让剪纸成为他们去感知生活,创造理想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升华,让他们在剪纸活动中去学会如何爱他人、爱生活、爱生命。

二、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校结合PDC 项目群六大类别,在一至六年级的美术课设立不同的主题“中国传统民俗知多少”,同时也结合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提出不同年级围绕不同的主题(“了解自我”“观察自然”“探索科技”“人文解读”“回归社会”“体验生活”)进行剪纸活动,并把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分小组搜索关于传统民俗的剪纸题材,并进行有效归类。启发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回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与事,包括哪些是欢快的喜庆场面。如在学生搜集到的一组婚嫁题材中,“提问人们是通过怎样的剪纸形象来表达喜悦心情,烘托欢乐的氛围?”“红双喜”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而此时课堂的气氛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教师进一步让学生整理该题材的剪纸作品,初步认识“红双喜”的寓意:好事成双、喜庆连连。第二阶段:学生分组研究“双喜”的剪法,小组讨论得出是对称手法的结构特点,感受婚嫁的新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结合寓意用流畅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设计出剪纸图案,再引导他们如何将情感注入到剪纸中去,以及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剪纸表达出来。第三阶段: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发现更多婚嫁类的传统题材,如“鸳鸯”、“龙凤”、“宝相花”等剪纸,感受新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加深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并把剪纸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融入喜悦与欢乐的情感。第四阶段:分小组上台展示剪纸作品,汇报收获、分享感受。一旦学生喜欢上了剪纸,再增加难度,锻炼孩子们的专心、恒心和细心就简单得多了。

三、树立生命意识

我校结合PDC 教育理念的剪纸活动不仅强调学生的个人自主性,更注重团队合作,教师利用剪纸活动的作品呈现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意识,先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自由结组,然后交给学生友好交往的策略,如:如何让建议或意见被别人认同并接收;表达建议时,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的配合等;再让他们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最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展讲展演竞赛活动。在合作活动中,他们可能会有争执,可能会有辩论,但这些都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会在合作中忽略个人的存在,学会聆听和沟通。尊重他人,虚心向同学学习的意识已经建立起来,这就是比智商更重要的情商。创新的育人模式,强调项目育人和实践育人。PDC 体现的是项目育人、实践育人的思维,这是一种创新的育人模式。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挖掘,潜能被激发,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评价能力。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寓意剪纸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美好寓意品芝麻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盛放的寓意
剪纸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模仿老鹰的乌鸦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