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2021-02-13 02:47佛山市同济小学
师道(教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易拉罐英语课程德育

文/佛山市同济小学 叶 芸

《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 把语言学习与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起来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当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相对应的语言知识不匹配,需要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英文表达。在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中,如能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则可为学生未来跨文化交际作铺垫,有利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也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笔者曾在2020 年防疫“停课不停学”期间,尝试上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线上直播课,得到了学生热烈的反响。直播课以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策划实施的大型多媒体系列文化项目“Hello,China”为载体。视频中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名胜古迹。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视频找答案,学习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视频开篇的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纷纷表示“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接着老师引出四大中国奇迹——长城、兵马俑、莫高窟和中国功夫。在一帧帧视频画面的冲击下,学生对中国这四大奇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词汇。他们纷纷表示希望疫情后的假期能亲身体验一下这四大中国奇迹。

二、巧用歌曲、诗歌、谚语渗透正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正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核心。好的歌曲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直击其内心深处,滋养学生的心灵。笔者在教授完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故事后,播放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英语歌曲Dream is Possible 作为拓展内容。歌曲名字意为“梦想成真”。该歌曲的电影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娜的小女孩追求钢琴梦想15 年的成长故事。歌词“I’ll dream until I make it real and all I see is stars.(我会不懈梦想,直到梦想成真,直到窥见漫天星空。)It’s not until you fall that you fly.(不再畏惧跌倒,直到你展翅高飞的那一刻。)”当师生共唱这首歌时,大家浮躁的情绪瞬间平稳,优美的曲调和鼓舞人心的歌词感染了学生,使他们更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三、 运用戏剧教育助学生自我成长

戏剧中,学生代入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生活,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去判断和解决问题,尝试成功或失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启动内省,通过观察他人,调整自我不良行为。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故事讲述的是几只小动物对待一个被废弃的易拉罐的态度和行为。这个被废弃的易拉罐经过一段曲折的“旅行”后,最终被主人公Zoom 送到可回收的箱子里。故事教授后,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表演该故事。小组内,一学生扮演“易拉罐”,一学生扮演Zoom,其他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在表演中,扮演“易拉罐”的学生充分体会到被踢来踢去的糟糕待遇,而其他“小动物”看着“易拉罐”艰难的旅程,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事后,老师先让每位学生谈谈自己扮演角色的感受,大家在反思和讨论中代入情景。老师使用戏剧教育习式——“天使与魔鬼”,把学生分成两个对立面,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说说Zoom 的行为,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省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卫生行为,懂得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这种戏剧后的自省行为往往比他人说教的教育效果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正确看待问题。

英语教师不仅是一名学科授课教师,还应是学生的品德领路人,除了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加强对英语课程育人的意识,促使英语教学与德育实现有效结合,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易拉罐英语课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易拉罐制做的帆船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