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研究

2021-02-13 13:47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数学教师语言

代 影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221011)

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语言,学生发表观点需要语言,相互探讨交流需要语言.培养及提升初中阶段学生数学这一学科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思所感,通过运用数学语言清晰直观的进行表达,同样也是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数学语言的含义

数学语言是一种区别于日常交流语言的特殊语言,是数学这一学科独有的符号体系,也是数学科目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其中,图形、文字和符号是数学语言的三大构成部分,而且它们有着各自的优势,文字语言揭示本质属性,具有科学规范的特征,有利于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符号语言有着简单明了的指意,记录容易,可以将数学知识集中表达出来,在简单的形式内呈现出各类数学公式,有助于数学运算且便于思考;数学图形具有最直观的特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数学语言使思路呈现出来.

二、培养与提升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我们可以用数学思维活动来定义数学思维,而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时数学语言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听与读、想与说等教学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表达潜能.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两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种是将一般语言译为符号语言,如列数学算式;一种是将文字、符号、图形语言译回一般语言,如学生通过口述表达将数学解题过程用一般语言展现出来,使教师与其他学生能够清晰了解他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1.数学教师正确示范

培养与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且正确的示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先学会模仿,然后进行自我思考和延伸.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准确运用各类数学语言,包括对文字、符号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数学教师应在数学语言表达过程中做出正确示范.一些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经常照本宣科,或者经常用一些非常晦涩难懂的语言,极大影响了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中学数学教师在灵活运用数学语言表述的同时需要做到精准恰当与科学合理,教师正确的示范对学生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意义深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知识时,教师应准确表达,“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一个直角三角形必须满足有一个角是直角.”使学生能够在图形和文字的数学语言转换之间透彻理解.

2.督促学生强化阅读

如果缺乏阅读积累与吸收,也就无法进行语言表达.因此,加强初中生数学阅读,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数学课本的内容一般呈现通常是文字与符号,以及图形三类数学语言的结合.数学阅读对于学生来说,重在充分理解和领会,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活动就是一般语言与数学语言的正确转化.学生通过加强数学阅读与练习,灵活转换一般语言和数学语言来表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为学生创造表达机会

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机会.如果学生出现了消极的学习态度,不主动参与到探究交流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及时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数学学科相较于其它学科比较复杂,难度较高,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压力,使他们“望而却步”,在对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缺乏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应该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相互尊重,为激发学生潜能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可以设置一些课堂游戏,使学生随机进行角色转换,扮演教师.师生之间成为一种新型关系,即数学知识的共同学习者,探索者和倾听者.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十分严格的要求,耐心听取来自学生的不同想法及意见,在学生尝试错误后给予耐心的鼓励,站在学生的立场深度剖析其真实心理,对于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勇敢发言的差生着重表扬,使其能够充分展现自己.促使学生在与同学及老师之间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探讨,动口动脑,优化改革陈旧的学习模式,让课堂教学活动能够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人公的“舞台”.在这种自由宽容、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初中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4.拓展案例解析过程

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数学解题探析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为初中生培养与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锤炼提供一个“平台”.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案例,在归纳总结解题方法这一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想所获运用各类数学语言呈现出来.

例如在讲解“如图所示,半圆的直径DB,AC是该半圆的切线,BC⊥AC.已知BD等于2,设AD等于x,CF等于y,试求关于x与y的函数解析式”这一函数问题的案例过程中,教师应在解析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学语言表达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这一函数问题的条件,说出问题所揭示的内在联系以及相关知识点内容.学生指出:“该函数问题涉及到圆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角三角形以及一次函数解析式等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学生说教师写”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所推导的解题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内容写出解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有效融合案例解析与数学语言表达,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

5.巧借教学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师遵循教学原则与标准,应用教学语言评价判断课堂中教与学活动优劣的一种手段.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深度参与教与学的教学评价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正好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评价手段时,应具有创新意识,优化改革这一教学活动,需要积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度评价,成为教学评价活动的实施者,运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发觉出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有效解决的举措.二是运用数学语言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成为教学评价活动中的接受者,对相互之间所阐述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深度的思考与辨析,学习他人优点并纠正自己缺点.

6.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老师应注重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热情,调动学生对数学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制长方体纸盒,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如何计算长方体体积,进而计算教室的体积.再比如,教师在教授数学七年级知识内容《镶嵌》时,可以安排一个游戏让学生用完全不同形状的木块拼合一个完整图案,客观存在的是用正方形木块拼成无缝隙的图案.四块正方形木块就能完整拼成360度的角,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想要拼一个完全没有缝隙的图案,如果是正三角形该如何拼成?如果要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木块又如何拼?学生可以用数学语言中的图形语言呈现,再转换为一般语言口述该题答案,即用六块三角形木块就可以拼成,若使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木块,应确保只要每一个角的和是360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在找出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同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组成员的集体协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乐趣.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培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语言,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数学教师语言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语言是刀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我有我语言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