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思维下高校参与社区养老“时间银行”模式初探
——以“共益堂”项目为例

2021-02-13 11:40陈丽颖樊敏贤李卢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志愿区块

陈丽颖,樊敏贤,李卢芳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生物技术学院,广州 51052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社会态势蔓延,普通家庭供养老小的压力逐渐加大,因养老问题而刺激更多服务需求和痛点,一些养老问题及矛盾也更加凸出。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逐渐成熟,国家对养老产业和“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建设也愈加重视,加强了政策支持与指导力度。而养老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愈来愈备受关注,加上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活力充沛,志愿服务组织经验丰富等优势,高校更是养老志愿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少高校都组织过学生团体参与养老服务活动,以志愿服务或公益微创业形式实施,极大地补充和丰富社区养老的内容和内涵,但也存在志愿服务质量不高、实践教育内涵少、持续参与积极性低、培育管理涣散等问题。

一、区块链思维

(一)区块链技术的起源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化名为“中本聪”的学者在2008年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技术在学界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狭义上讲,区块链是一种共享数据库技术,它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以区块相连的方式组合生成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学界普遍认同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特征。区块链技术目前主要以电子货币方式“比特币”发展,用于金融和一些国际产业交易。现在一些国家或行业组织也正讨论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更多经济产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中去,例如把区块链融合到物联网、数字版权、保险、农业、制造工艺等领域,为市场交易秩序的健康运行提供信息安全保障,为云计算、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二)区块链思维的内涵

随着有关区块链技术的研究逐渐丰富,有部分学者根据区块链技术的特征,提出了“区块链思维”,例如学者加雄伟、严斌峰[1]指出责权利分布式思维、协议代码化思维、经济共识性思维是构成区块链思维的三大重要思维。而另一名学者孙德尔[2]也有相近的提法,他认为区块链思维是由分布式、代码化、共识性以及营造生态体系四要素构成的。综合区块链技术特性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所指的区块链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包含规则思维、透明思维、公平思维、生态思维、共赢思维五大部分。

二、“时间银行”模式

“时间银行”是由美国人埃德加·卡恩提出并发起,它的原意是指把公益服务者做公益事业的时间累计起来像存钱一样存进银行,留待将来本人遭遇困难或者其他需要的时候,就随时从时间银行里支取自己以前的服务时间,用来为自己获得“被服务时间”[3]。随着中外学者的改进探索逐渐深入,“时间银行”模式增加以服务时间长度、服务质量、服务技术难度来影响“时间存款”的额度,或转换成虚拟币,来换取自己额外的报酬或享受他人服务的机会。除了国内学界关注“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已久,国内一些一线城市也在试点和探索“时间银行”社区志愿服务及养老互助运营模式,不少学者也探讨了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的操作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三、“时间银行”与区块链思维的契合点

(一)目标同为共赢

时间银行是实现社会志愿服务和人文关怀的共赢,共同努力处理生活议题,从而完善人际社交关系和社会联系网络,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互惠互助。区块链思维是希望遵循一种共赢机制,让所有用户的互惠互利、互相激励、各节点都能在激励驱动下自发性地产生可获益的“流量”,最终达成所有参与用户愿意遵守的“共识协议”。两者都以共赢为目标。

(二)本质同为公平交换

时间银行的“交换载体”是参与人的“服务时间”,区块链思维的“交换载体”就是相互向对方公开数据代码信息,保持交换的公平性。时间银行和区块链都是在公平的交换关系持续发生情形下诞生和发展的,公平性也是两者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两者都适用于交易、兑换、信息转换等交换行为或业务的处理。

(三)遵循共识机制

时间银行是遵循一定的服务交换规则,而区块链思维则是依靠智能手段(合约)来编辑和操作信息(数据),达到信息对接、交换、共享的目的,两者都体现了规则思维,遵循规则的共识性是实施公平交换行为的前提。无论是时间银行还是区块链,其中的业务运行均须具备集体维护的共识基础,参与成员都默认自觉遵守既定规则,要求遵照契约精神,且一般难以随意篡改信息,从而形成基本的互相信任意识,方可保障业务运行顺畅。

(四)具有共享性

两者的运作中,参与用户都有信息的共享权限。区块链思维的其中一个特质就是透明思维,要把数据共享做到极致,就要让所有节点都能共享全量数据,保证在匿名不可信场景下的数据共享。而时间银行也是基于对志愿服务信息共享性的探索来建立陌生人之间的信任联系。

(五)同为生态服务

区块链思维和“时间银行”都具有隐性影响的生态思维。区块链思维为营造生态而生,在其生态系统中,互相影响各节点用户持续运动,没有发号施令的统治者,没有坐享其成的剥削者,只有最大程度的平等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参与者成为拥有者,带给他们价值和效益。时间银行也是为营造良性的志愿服务生态而形成时间兑换系统,每个人都能创造服务价值,以服务时间为载体重新定义志愿服务工作,体现集体的力量,人们在这个互助生态中增强信任及对社区的归属感,也为社会人际网络和民生事业的发展带来资源和效益。

四、“区块链+”下的共益堂“时间银行”模式

(一)“共益堂”项目简介

“共益堂”项目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师生团队对大学生参与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其基础业务是养老配送餐志愿服务。它是基于“时间银行”原理、嵌套区块链思维,把以配送餐为主的养老服务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的微盈利模式,它将老人及其亲属与大学生志愿者、高校、社区、配餐单位(企业或大学生微创业餐厅)各方资源联通一起。老人或其亲属登录“共益堂”平台,登记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勾选所需的服务内容后发送订单信息到网络平台,同时学生志愿者和配餐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例如根据用户餐食要求、地点远近、服务所需时长及内容等进行抢单,网络平台根据订单信息在已申请接单的志愿者和配餐单位中进行筛选,优先通知具备相应服务能力和条件的学生团队和配餐单位,然后形成三方订单信息,学生志愿者及配餐单位按期实施线下服务。在传统的大众网上下单配送餐运营模式基础上,“共益堂”创新性地让大学生志愿者充当送餐员,以高校社区联合审核和积分奖励等方式激励更多大学生接单并做好老人服务质量,同时也满足贫困生勤工俭学和自立自强的需求。

(二)发展对策

1.筑造可信用的“轻模式”运营体系

区块链不需依赖单一的控制中心就能够依靠算法运作起来,信用的制造比较便利。大学生创业资金实力小,管理经验浅薄,创业维护成本如果过高,容易致使学生创业不堪重负,且面临的同质化竞争风险高。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去信任化特征为公益创业营造可信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规避创业、志愿服务的信任毁损、财务亏损风险,相关创业、服务信息自产生之时便在各区块中公开透明显示,无人能随意篡改。“小而精则美”的轻模式可以在微创业试水阶段有利于大学生规避较高的亏损风险,既能帮助学生规避巨额财务风险,也能逐步培养学生创业思维的严谨性、周全性[4],在区块链思维指导下,整合高校周边的社区组织和企业的资源,挖掘大学生及青壮年居民等人力资源,设立共享信息登记机制,引流更多资源融入到社区养老互助服务。

2.发展多元业务区块

在共益堂的愿景规划中,区块链思维渗透到养老志愿服务工作、学生实践教育、企业公益参与、高校实训实践、社区服务建设等多元区块,以养老志愿服务为基点,耦合多个业务区块,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工具,记录多种业务的动态数据,逐渐形成规范的代码信息账本,各账本之间又进行数据信息的联动共享,发展为多元志愿服务区块。高校的学生活动、实训教学、学生实践考核等区块都可以相互联通,并与养老志愿服务区块进行联动,各区块中的互动交流又自成体系,均由发起、记录、展现、沟通、评价等要素构成;区块之间又因养老志愿服务的资源融合发展,搭建联动链条,形成新的行为记录区块。高校、社区、企业各有一套治理建设体系,若干个不同的“区块”可以靠“互助”“合作”链条联通,形成新的“区块”。由此,不但能拓宽养老志愿服务内涵,也能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成效,促进“校企社”的合作质量效益提升,加强高校与企业、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协同育人、协同发展,形成“校企社”发展共同体。

3.虚实并行的多元激励

基于“时间银行”原理以“实践币”“学分币”“服务时间戳”作为记录数据,以照片、视频等图像资料作为补充佐证数据,复制扩散到各对应业务区块,容易保存且不易被篡改。“共益堂”以虚拟币激励作为交换运行链条,设置虚拟币兑换激励机制,整合订单信息、时间戳等记录数据构成联动传输链条,在保证信息共享及公平交换前提下,同时也记录了参与老人、亲属和学生志愿者的动态。志愿者在完成接单任务后除了获得基础积分或虚拟币,也可获得与服务次数、质量评价、技术含量关联的加成积分。对于学生志愿者而言,累积足够的积分可冲抵学校第二课堂或实践实习学分,可以兑换送餐薪酬及奖品。同时,高校也借此了解和考察学生的实践教育表现,以此作为日常评优评先的依据。志愿者的亲属也能从志愿者的公益服务中受益[5],志愿者的服务次数和时间累计都可为其亲属等量换取相应服务和餐费减免优惠。

4.健全质量改善管理机制

区块链中的交叉链条联动不同区块,产生新的数据记录区块。基于此原理,“共益堂”可实现稳定可靠的管理审核记录区块,在一阶的志愿服务申请信息区块中,要对志愿者的基础信息进行审核,社区和高校参与佐证及推荐建议。学生参与高技术服务前必须要求先进入二阶志愿服务的学习培训区块,例如参加在校培训讲座,经过简单的实操考核,上传学时认证方可参与。在学生志愿者的考核奖励上,逐步把社会实践公益服务与评优评先、个人信用服务记录、银行良好信用记录挂钩,同时也逐步健全志愿者管理机制,设置志愿者“黑白名单”,匹配中立服务调解申诉模块,给予用户对积分记录、服务修正等争议的反馈渠道,以便更好完善整体规划内容,也维护用户的使用忠诚度。此外,“共益堂”网络平台要加强信息安全维护,设置一定的信息保密访问权限。

5.推进数字化技术发展

随着区块链与时间银行深入融合,“共益堂”网络(APP)平台在未来应开发更多数字化功能,例如老年生活贴士、健康养护、娱乐休闲、学习增值、医疗便捷等信息资讯服务。日后还可以关联老人的健康信息和专业医疗机构意见,整合后生成日常营养饮食搭配建议,并智能筛选、关联到符合条件的配餐单位订单,在老人订餐时自动推荐给用户考虑,也减少配送餐的健康安全风险。并且逐步根据用户使用频率及浏览习惯及意向等综合数据,向志愿者和老人智能推送其兴趣信息,打通用户与“共益堂”之间的“第四面墙”。另外“共益堂APP”也应推动养老产业从以往单纯局限于社区内关系网,延伸扩展到全社会参与,实现老人与赡养人线上双向互动与亲情联系。

6.鼓励各界力量支持

政府方面,除了传统的资金支持和宣传引导外,也希望政府可以号召和鼓励有临床经验的专家团队来指导学生。健全个人征信系统的功能技术,为将来公益服务及学生社会实践的激励机制“时间银行”及信用记录推行创造蓝海,公民的公益服务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将有利于深化贯彻全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方面,相关专业实训课程资源可融入到养老照料服务专项培训中,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师生共同用自身所学知识融入社会公益实践中,将高校发展与学生培养教育协同进行。社区方面,做好社区居民沟通工作,引导老人的养老观和消费观与时俱进,协助落实监管检验工作,有计划定期组织老年人学习和了解“互联网+”工具,促使老人逐渐能熟练操作常用的网络平台、智能设备及软件。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志愿区块
我志愿……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