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2021-02-14 05:13黄春荣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新商科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基于“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论述物流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职业院校应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物流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为深化物流专业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商科 人才培养 物流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28-03

当前,物流业发展迅速,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新物流服务理念、掌握物流技术等,物流专业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都面临着更多挑战。在“双循环”背景下,物流市场处于转型时期,需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支持,中职学校理应承担起“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使命,结合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把“新商科”人才理念渗透其中,使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为物流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一、“新商科”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新商科”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数据科学等在新商业中交叉融合应用,以及新的劳动工具使用所产生的新的技术技能积累,要求职业院校对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中绝大多数专业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重新设计和精准界定而形成的专业群。当前,“新商科”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物流专业教学及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

由于缺乏深入市场调研,对人才培养市场多元因素考虑不足,没有主动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传统的中职物流人才培养存在定位不准、指导思想不够明晰等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常常与人才市场岗位标准脱节,中职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求没有精准对接。比如广西物资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因师设课”现象,师资不足时会随意取消课程,不能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二)物流专业不能较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提升专业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是职业院校发展以及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必由之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发展需求,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因此,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促使专业教师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中职学校工作中更为重要。要借助学校、企业多方平台,为地方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解决专业不能较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问题,促进职业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三)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广西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些深层问题尚待突破。如,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行业、企业、学校三方由于各自性质、隶属和利益不同,管理、考核与奖励、约束的机制不同,难以找到利益及诉求的平衡点和切入点;激励保障制度缺失,评价难以量化,检查考核及激励措施不到位;专业校企合作建设优化过程中,缺乏合作经验,校企合作机制普遍是从其他学校直接复制,未考虑本校师资、行业背景、学校定位等问题,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如何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使用相衔接、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相适应?要解决这一问题,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尤其是企业的全面参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必须适应产业升级调整的需求,运用新发展理念,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形成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联动。

二、“新商科”背景下培养物流人才的实践探索

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创办于2002年,2009年开始探索“产教融合、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历经10年研究、实践,其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根本,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将行业,企业、学校内部的技能比赛以及行业考证要求融入实践教学,形成基于比赛和行业操作规范的实训考评体系,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该专业毕业生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一)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

学校注重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塑造特色文化,以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坚持校企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如,2009年以来,学校和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准确把握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及技能岗位要求,开发物流专业品牌课程,將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及技能要求规范进行细化、分解和重构,融入日常教学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开设“基础课—技能课—实战课”三级课程体系,最终将学生培养成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近十年来,物流专业学生70%就业于优良企业,并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好”的特点得到企业和社会好评。

(二)坚持产教融合

学校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根本,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物流技能竞赛软件技术供应商,也是一家专业的物流专业教学服务机构,是物流传奇全国巡回赛的承办方,具有丰富的行业比赛协办经验。近年来,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与该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叉车、快递等技能比赛标准,并为各校、市、行业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学校承办和协办各类物流技能竞赛,为广西物流产业做好竞赛服务工作。通过校企合作,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场地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实训工位数达到240个,设备使用率达到100%,2018年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挂牌,物流管理专业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

(三)制订管理和评估制度,形成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

2009年以来,广西物资学校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物流人才发展规律,成立了广西物资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章程》《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管理,明确工作流程。制订了《物流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师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师资培养机制,为培养物流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对全校教学改革工作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通过系列制度的制订,学校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具有推广价值。

(四)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品牌课程,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学校根据职教专家、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开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项目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仓储管理实务、物流设施与设备、超市实训等品牌课程,并建立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相关资源。成果的实施使学生学习兴趣、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2000余学生直接受益。近10年来,学生获得省级奖达50余人次,国家级奖12人次,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每年均有部分本专业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就读广西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玉林学院等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专业。2021年,物流专业学生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在全国排名第8位,荣获全国二等奖。

(五)建立完善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育人机制

学校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技术能力为宗旨,依托校企合作实践经验共建并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如,广西物资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2011年就开始与企业全面合作,分别与热风投资有限公司、广西机电设备南宁公司和广西物资贸易储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签订培养协议,开设了“热风冠名班”“南宁机电公司冠名班”“南宁储运公司冠名班”等校企合作班级。2013年物流专业采用了引企入校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为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丰富的校企合作实践经验为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供了保障。

一是冠名班式合作形式。广西物资贸易储运有限责任公司是行业内领先的知名企业,具有适合物流专业实训的仓管员、叉车操作员和市场分析等岗位。企业为冠名班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冠名班设置了商品知识等特色课程,企业人员作为校外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对冠名班学生进行专项培训,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出谋划策。

二是引企入校式合作形式。学校引入了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实力、业务相对简单、专业技术难度适中的物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如设置真实情境,共担实践教学。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专家负责岗位技能教学。学生在企业的真实情境下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还可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以及相关的隐性知识,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又如,身份互换,联合培养师资。成立由专业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训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执教能力,促进“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松散式合作形式。遵循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岗位,双方互助共赢的原则,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选择学生口碑较好、岗位适合、合作关系较稳定的企业,协商成立了物流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为协同育人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群,有效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难、实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三、“新商科”背景下培养物流人才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以校企共建教学工厂为目标的中职物流模块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物流专业作为一个新崛起并且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行业,所需要的是具备全面、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高素质职业道德的人才。为了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核心素质,物流专业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课和拓展课;实训课程包括实训教学和实战教学,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体现了“教师指导优先到学生自主学习优先,学生从体验观察到参与经营管理,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项目实训”的特点。

(二)构建“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适应物流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

基于物流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把企业真实业务引进学校,校内物流实训中心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电商企业提供收货、入库、仓储管理、打包、发货等业务。教师和企业导师提炼出本专业具体情境中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学习能力,完成既定任务。同时,把先进管理理念、绩效考核等企业管理和考核模式纳入项目管理,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中专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均有了明显的提升,毕业后完全可以直接胜任一般的物流业务。这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贴合企业业务实际流程,“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教学模式,更适应“新商科”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三)探索“服务产业、对接行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使产教融合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校企合作,联合竞赛服务企业,共同制订竞赛机制,为物流产业提供服务。依托行业背景,共建教学课程體系,共建并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构建“服务产业、对接行业、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企业能优先录用心仪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也能在合作中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实现双方共赢,有利于学生快速提升物流岗位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校有效地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有利于企业更方便快捷地找到适用性人才,这样才能使产教融合真正落到实处。

(四)坚持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使职业技能与劳模精神深度融合

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秉持能力为关键、知识为载体的理念。建立以校园文化为核心,以创新思想和实践智能为目标,以本校为实验平台,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未来人才所需的特质文化为溶剂的职业学校特有的文化体系。针对目前物流专业校企育人机制普遍存在的观念陈旧、制度机制模糊、合作难以纵深等问题,采取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形式,并针对不同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实践性研究,逐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在实践性教学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及评价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五)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践行现代学徒制

通过教师承担项目、建设基地、技能大赛、带队训练、参加培训、校际交流、校内交流、调研考察、以老带新、基本功提高、信息化能力提升、课题研究等途径,在学期中不定期召开总结会议,阶段性总结工作,并表彰先进,反思问题,提出期望。及时把握工作方向,调整工作态度与方法,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促进专业工作的顺利展开,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借助企业的技术资源和学校理论资源平台,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每年开展校本专业实践教学培训,整体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技术公司或企业进行核心技术技能培训,强化骨干教师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职业岗位技能。物流专业作为示范专业,必须具备为地方产业服务的功能。为了更好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必须坚持产教融合,与企业深度合作。如在实践中,学校、企业共同制定叉车、快递等技能比赛标准,为各校各物流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承办和协办各类物流技能竞赛,为物流产业做好服务工作,坚持秉持职业教育精神,服务物流行业发展,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商科”背景下,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职业院校应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专业教学的变化规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物流课程体系,注重培養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实现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适应“新商科”背景下的企业实际要求,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乐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5).

[2]万鑫.“新商科”背景下企业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建议浅析[J].商业经济,2019(3).

[3]郭照蕊,王诤诤.大数据时代传统商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1).

[4]黄蕾,张益坚.商科专业复合型人才模式创新与实践[J].纳税,2017(19).

[5]卢彰诚.“互联网+”时代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规划课题立项项目“中职学校新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FJB180682);2018—2020年度职业院校德育课题研究项目“新时代中职学校弘扬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研究”(编号:DGW1820QT058)研究结果。

【作者简介】黄春荣(1968— ),男,硕士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现就职于广西物资学校,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职业教育、物流管理。

(责编 刘颖恩)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新商科人才培养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