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2021-02-14 05:13唐梅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唐梅

【摘 要】本文论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对接生活,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巧用媒体,激发探究性学习热情;推出问题,启动探究性学习思维;组织实验,强化探究性学习体验;延伸训练,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等教学建议,以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习惯。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性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38-02

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推出探究性学习任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同时学生从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认知也更为深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使探究性学习具有更高的训练价值。探究性学习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科学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思考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

一、对接生活,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

设计数学学科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注意融入探究性内容,利用情境设计手段,推出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直接进入探究性学习环节。探究性学习任务具有实践属性,与学生生活认知有较多联系,教师在设计和组织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推出一些融合性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数学学科与生活实践有较多融合点,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做好调查,对学生的学力基础有清晰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适配度更高的探索任务。

数学建模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示出来,利用模型求解和验证方法解释现实问題。教师借助数学建模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如教学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2《建筑物高度的测量》时,教师先推出生活化课例:一个登山队,在山脚A点测得山顶B点的仰角为35°,队员沿着坡度为20°的斜坡前进了1000米,到达D点,这时测得山顶B点的仰角为65°,如果要求这座山的高度,应如何计算呢?学生对这个案例比较熟悉,很快就画出了示意图,并开始画辅助线。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分步思考和处理:第一步,厘清题意,梳理已知条件,找出未知条件;第二步,画出示意图,标注出所有信息;第三步,借助正弦定理或者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学生进入研究环节,课堂探究学习气氛逐渐形成。

教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借助生活案例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对课例进行分步分析,能使学生自然进入数学建模环节,在分步骤操作中解决数学问题。数学与学生生活连接紧密,教师对相关因素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展开探索,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觉醒。

二、巧用媒体,激发探究性学习热情

教师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展开助学设计,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首选。如电子课件的使用,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图文信息,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冲击。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信息,都带有直观性,教师应用多媒体展开设计和组织,不仅能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刺激,还能激发学生应用网络媒体的热情。如网络信息搜集、教辅材料整合、数学模拟实验设计等,都属于媒体手段的助学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活动,进而丰富学生的探索体验。

学生对多媒体辅学手段较为熟悉,教师在具体操作应用时,要合理适度地应用多媒体,启发学生学科思维,使学生自然进入探究性学习环节。如教学《柱、锥、台、球》时,教师打开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观察这些图片,看看这些建筑物的外形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开始观察,很快就有了信息反馈:“埃及金字塔是锥体形状,东方明珠是由两个球形拼接而成,还有一些高楼是柱体外形。”教师乘机推出新课内容:柱、锥、台、球。教师再度打开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的图像,要求学生进行具体分类,并鼓励学生对这些多面体下定义。学生进入观察分类环节,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研究多面体定义的设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几何体,教师拿出一些积木,让学生进行实物观察并分类。从多媒体到实物,学生观察更为全面。教师投放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结出这些几何体的定义。

教师借助多媒体推出一些图片信息,对学生视觉形成冲击。学生对几何体有一定的生活认知,自然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几何体的观察和定义设计,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几何体观察没有太大难度,但设计定义需要将直观体验进行理性处理,其探究性学习价值是极高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顺利展开探究性学习。

三、推出问题,启动探究性学习思维

教师借助问题设计展开教学调度,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展开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支架,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形成学习认知。为了形成学习探究认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质疑性学习,如让学生参与课堂问题的设计,自行创编一些数学习题;或是对现成的习题进行改编,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对应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基础进行科学评估,让学生顺利启动探究思维。如教学《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设计思考问题:“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平面内的一点与平面外的一点,其连线与这个平面中的直线是什么关系?直线和平面有哪些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没有交点’和‘直线与平面不相交’意义相同吗?……”面对这么多问题,学生开始深入思考,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渐浓。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要求学生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演示操作,对相关位置关系进行实践验证,方式可以选择自由探索,或者合作研究。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探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展开,学习呈现多元化特征。

教师借助问题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其利用生活物品进行操作演示,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其探究意味更为浓厚。学生对数学问题比较敏感,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能够借助实际操作来验证,自然具有更强的调动力量。

四、组织实验,强化探究性学习体验

数学实验是典型的探索性学习,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数学实验时,要对学生的学科认知基础、操作能力、兴趣取向等因素进行考查,推出一些适合学生亲自操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高中学生对数学实验有主动探究的意识,如果给他们准备一些日常生活条件下能够操作的数学实验任务,势必能够形成更强的激发动力。教师要做好教学探索,对数学实验进行改进设计,推出更多实验探索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诉求。

教师借助一些实验打开教程,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思考和启示。如教学《垂直关系》时,教师先利用教室门进行操作:“在开门的过程中,墙壁和门所在平面之间的张合程度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教师推出“二面角”的定义,并要学生用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自行画一画二面角的直观图。学生进入实际操作环节,对二面角的定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角的大小,教师推出了探索性实验:“同桌两个人合作,利用课本和两支铅笔,自行搭建一个二面角和角的模型,在半平面内移动两支铅笔,探索这两支铅笔形成的角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反映出二面角的大小。”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展开实验探索学习,课堂研究气氛逐渐形成。

教师组织学生借助生活中的材料展开实验操作,对数学概念和原理进行探索,形成崭新的教学起点。数学实验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教师可从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出发展开设计,推出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为学生带来探索的机会。

五、延伸训练,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

在数学训练设计环节,教师要对训练客观条件做出理性分析,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新组织,为学生准备更多合适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实现认知内化目标。课外信息搜集、生活案例解析、网络信息交换、远程教学设计、生活实验组织、社会调查任务等,都属于课外训练任务范畴,教师要从探究性学习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训练内容进行整合,鼓励学生主动展开创新探索,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如教学《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图片,让学生对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程序进行研究。学生开始观察图片,开展互动交流,对每一种图形的构成进行具体分析,利用已掌握的平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操作。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推出了课外训练任务:“教室内的讲台是什么形状?你的课桌是什么几何体,其表面积如何计算?要先厘清这些几何体的组成部分,然后梳理计算步骤,最后得出计算结果。”任务发出后,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由于观察、测量都比较便利,学生借助自备的测量工具都可以顺利完成操作。经过一番探索和操作,学生大多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其计算结果也非常准确。

教师推出课外观察、测量、计算等任务,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探索的机会。由于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其启动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响应,操作计算都比较顺畅,获得了不错的探索体验。教师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展开训练设计,可对学生学科思维形成冲击。

要想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从更多方向展开思考和设计,对接学生生活认知设计探究任务、借助问题和实验推出探究活动,都能够形成多重调度,让学生在探索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做出科学设计,甚至要与学生一起参与探究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沈艳虹.高中数学教材中探究内容的案例分析: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21).

[2]韩长荣.开展探究性学习,点亮高中数学课堂[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6).

[3]李敏.高中數学解题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6).

【作者简介】唐 梅(1986— ),女,瑶族,广西恭城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