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探究中提升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策略

2021-02-14 05:13麦文喆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生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生表达交流能力欠佳的问题,论述运用克拉申的语言学习理论提升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相关策略,提出教师可以从语言习得的输入、内化、输出、反馈四个方面入手,适时运用多种策略提升高中生在生物学探究中的表达交流能力。

【关键词】生物学探究 表达交流能力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51-02

科学探究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表达和交流是科学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语言、图表等方式向他人展示自己整个探究历程或其中部分环节的成果,之后对方经过思考再给予反馈和评价。《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每一级都有对学生生物学探究表达交流能力的描述。例如,第二级水平要求学生能“规范撰写实验报告,与他人交流所得结果和存在问题”,最高等级第四级水平要求学生能“运用科学术语精确阐明实验结果”。由此可见,学生在探究中的表达交流能力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管是口头回答还是纸笔测验,学生普遍存在“舌尖现象”,即脑海中已有思维的成果,却不知如何开口或动笔。对于这一问题,教师不能消极地等待学生通过其他课程来解决。语言教育专家认为语言的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是有影响的,因此生物学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生物科学探究的特点,运用多种策略来设计合适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本文将从“输入—内化—输出—反馈”四个方面论述如何提升学生在生物学探究中的表达交流能力。

一、输入

(一)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输入是教师提供语言学习材料,引起学生注意并使学生形成知觉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常见的语言输入方式主要有教材阅读、教师语言、教室板书、同学之间讨论及阅读多媒体信息等。概念和术语是科学探究表达交流中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准确理解概念和术语才能将其灵活运用。在概念教学中,教材是起核心作用的输入方式。我国批准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众多专家字斟句酌编写出来的,并且通过了严格的审议,语言精确且规范,逻辑严密而完整,是促进及规范学生表达的首选输入材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熟读教材课文。

(二)提供可理解的输入

克拉申是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学家,他通过研究学生的外语习得过程,提出了“输入假说”。这一理论强调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语言的习得必须来自可理解性输入。他认为输入的语言要稍高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一观点对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有借鉴意义。为了保证输入的可理解性,教师要基于概念的理解去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首先,教师要预估学生已知的概念,或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前测,适时补充教材外的资料及事实,方便学生突破理解障碍。其次,教师要提供概念的正例、反例和特例,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建构概念。例如学习《样方法》时,教师既要提供正例——调查草坪里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也要提供反例——草原上羚羊不适合采用样方法统计,因为羚羊运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最后还要提供特例——对跳蝻、蜗牛等动物也可以使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

(三)教师自身表达也需要规范

教师的课堂语言和板书书写也必须规范。比如有的教师把蛋白质简写为pro,把氨基酸简写为AA,结果学生在书写时也模仿老师,使用不规范的简称。所以教师不应该随意使用简称或简写,而应该以规范为前提,保证规范的输入。

二、内化

内化是学生根据外界输入的信息,主动建构内在独特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个人会依据其认知结构进行思考和表达。

(一)帮助学生建构表达范式

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少,对于实验相关知识比较陌生,在表达时自然会感到茫然,不知从何说起。但科学探究中的表达交流其实有特定的规范格式,和文学创作的天马行空有显著差异,所以学生学习科学探究表达的规范和要求是十分有必要的。

科学探究一般可分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将以上环节进行拆解,找出各部分的表达规范。很多教师会直接提供各部分的表达模板让学生记忆。记忆表达模板可帮助学生理清逻辑主线,形成探究的整体认识,但学生只有内化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所以在建构表达范式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课堂中可先要求学生回忆课本或其他资料中的表达,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普遍适用的表达范式。例如,针对如何提出探究问题,可以让学生回忆必修1里的经典探究实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響》,归纳出提出问题的表达范式为“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再如,针对如何书写实验步骤,可回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等实验,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中归纳出书写探究实验步骤的一般范式:(1)分组编号;(2)处理自变量;(3)培养或反应;(4)检测因变量。各步骤均可用“等量的”“相同的”等词表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类似地,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实验探究所有环节的表达范式,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表达范式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以此为借鉴。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有特定的表达范式,学生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表达,不能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

(二)体会和内化语言风格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输入的语言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表达语言有精确、严谨、简洁、逻辑清晰等特点,学生自己在进行表达时也要体现这样的语言风格。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其中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教师要强调“外”字,因为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内没有紫色色素,不便于观察;还要强调“鳞片叶”,因为久置的洋葱可能会长出绿色的管状叶。另外,分析实验结果时,语言逻辑要严密。例如在解释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原因时,既要说明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还要说明内因——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不论用哪种语言风格进行表达,都必须符合生物学规律。比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新型病毒的核酸类型是DNA还是RNA这一问题时,某学生的实验思路是将此新型病毒分别接种到含放射性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再分别检测两组的子代病毒是否有放射性,从而确定病毒的核酸类型。但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接种到无宿主细胞的培养基中是无法繁殖产生子代的。为了符合生物学规律,应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先接种等量的宿主细胞,待宿主细胞吸收培养基中含同位素的碱基并大量繁殖后,才能用待测的某新型病毒接种。只有实验设计符合生物学规律,才能在进行实验探究表达时,体现语言的精确、严谨等特点。

三、输出

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通过讨论、实践运用和教授给他人的方式主动学习比听讲、阅读等被动学习效率更高,所以学习了表达范式后,学生还需要反复练习,通过输出训练来加深印象。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还提出了“监控假说”,即语言学习系统在语言输出前或后会发挥监控功能。这种功能也只有训练才能被强化,以达到熟练程度。

(一)口头和书面表达并举

由于表达的方式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所以在训练时应二者并举,不可偏废。口语表达有即时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即允许与听者之间互动交流,有来有往,通过口头表达输出可以既训练表达技能也训练倾听技能。具体来说可通过回答提问、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实现。相对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则比较规范正式,在书写前可以先在脑中充分思考后再进行书写。两种输出方式都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之处在于口头表达要注意字的读音和词句的停顿,书面表达要注意书写时可能会出现错别字,比如“蔗糖”写成“庶糖”,“双缩脲试剂”写成“双缩尿试剂”,“胞嘧啶”写成“包密定”等。

为了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进行以下环节:在课堂中教师先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突破疑难点,再要求学生相互口头汇报实驗成果,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后书写实验报告或解答探究实验习题。

(二)循序渐进的输出训练

由于学生个体水平具有差异性,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从陌生到熟悉,教师可以在学生还不熟悉训练时先提供表达范式的“脚手架”,让学生只填写关键词,学生逐渐熟悉后再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交流。

四、反馈

根据心理学提出的操作条件作用,在训练后要及时反馈。教师要对正确的表达进行肯定,实现正强化,例如对书写得比较好的报告或作业可公开展示,供其他学生模仿学习。而错误和不足的部分可以由教师明确指出,或同学评价指出,实现负强化。学生根据评价反馈可修正自身的认知,对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一)利用量表科学反馈

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之间或学生自我评价,往往都比较主观,而利用量表则能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设计量表时,可先设置若干等级,并说明该等级下的标准,包括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完整、有无成分残缺、词语搭配是否合适、逻辑是否完整、语义是否明确、是否简明扼要等。量表也可设计为计分表,评价时从用词准确、结构完整、语句通顺等多个方面进行打分,最后把各项相加得到总分。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验探究活动前教师就应提前公布反馈量表,便于学生明确表达的要求。

(二)创建乐于表达的课堂氛围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情绪有重要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教师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减少“一言堂”,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有些学生羞于表达,害怕被老师或同学取笑,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允许学生出现表达失误,避免用批评或嘲讽的口吻指出其表达有误之处。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语言习得的输入、内化、输出、反馈四个方面入手,积极运用多种策略,完成科学探究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刘珣.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3(2).

[2]任亚玲.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J].文教资料,2020(3).

[3]刘昕.克拉申语言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广西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广西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2”(编号:2018ZJY23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麦文喆(1985— ),男,汉族,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

(责编 刘颖恩)

猜你喜欢
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项目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校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