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

2021-02-14 05:13林艳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林艳

【摘 要】本文论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认为教师要有创新实践的意识,提出整合教学资源、创新阅读方法、强化鉴赏体验等做法,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成长。

【关键词】中职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53-02

中职学生属于特殊的学习群体,其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学习主动性也较差,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设计教学流程并实施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促进学生语言理解、思维发展、鉴赏体验的成长,进而给学生带来充足的学习动力。在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的背景下,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言理解与运用

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适当增删取舍相关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一)筛选内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中职语文教材与普通高中教材相比有比较多的契合点,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针对性研究,根据学生的学力基础进行取舍,以满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中职学生的学力基础普遍较低,语文学科基础能力也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楚的了解,以便针对学生的学情做出针对性设计,从语言理解和运用角度展开教学设计,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理清基本情节,对“母亲”的人物形象展开具体分析,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朱德的《我的母亲》和胡适的《我的母亲》等文章片段,要求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都能主动参与到互动交流环节,从而在深入分析和讨论研究中形成学习共识。为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随即设计了训练任务:这几篇回忆性散文,其语言有共性特点,情感更为真挚动人。我们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应着重学习其语言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介绍自己的母亲,通过列举不同的生活案例,将母亲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出来。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互动交流,筛选一些写作素材,并对情感走向展开深度分析,确定写作框架。教师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指导学生读写和思考,选择适合的内容和结构展开具体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专业性的指导。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读写进行专业讲评,挑选一些优秀习作现场展示,让学生做典型发言,将读写训练推向高潮。

(二)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學生对灵动性、开放性、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有较大的认同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客观分析,找到教学契合点,借助悬疑问题、故事讲述、信息搜集、课堂表演等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情境创设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教师要深入学生开展学情调查,从不同角度进行筛选,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帮助。

如林清玄的《好雪片片》,其文字清澈如山泉,散发淡淡的自然气息,思想深邃耐人寻味。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散文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并给学生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让学生展开仿读训练。学生先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性阅读,然后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对小说情感呈现展开深度探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组织学生对“老人”这个人物进行性格分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反复阅读内容后,对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分析人物的性格时,都能抓住其主要特征进行解读。这样教学,教师通过结合社会现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让学生在深入阅读之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创新阅读方法,促进思维发展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学习方法众多,教师对此要有明确的认识,创新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一)充分放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则侧重于学法指导。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学法指导展开主动学习。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给学生准备更多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但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不是让他们自由学习,教师要给出一些干预,给他们布置一些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如教学莫言的《卖白菜》时,教师设计了阅读任务:自主阅读,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位“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在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后,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一些困惑教师要及时跟进解决。因为学生对那个特定的年代不熟悉,所以很容易产生一些疑惑,对人物的一些行为不理解,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此时,教师适时对特定年代背景进行解读,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情境之中,对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展开专业分析。学生自主阅读这样的文本没有太多问题,且借助教师创设的学习任务和教师对特定年代背景的解读,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机会,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筛选方法,调动学生思维

学生学科能力处于不同水平,其学法积累也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识,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展开学法探索,以提高其学习效率。阅读、鉴赏、讲述、读写等环节都需要学法支持,教师要注意给出科学引导,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环节,在深入研究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既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法运用情况,更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和探索,让学生逐渐掌握一些学法。如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从闻一多“说”和“做”两个方向出发进行梳理阅读,然后在学生深度思考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质疑性问题。将问题提交到班级后,教师对其进行筛选,并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和研究。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深入到文本之中,对内容、情感、主旨等因素进行深度发掘,归纳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对一些典型问题深入研究。由于学生大多没有主动质疑的意识,而教师将质疑作为一种任务投放下去,就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发。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分析,能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认知,同时教师重点推介他们的问题,无疑能让学生形成心理触动,进而调动其思维向深处发展。

三、强化鉴赏体验,促进认知审美与迁移

语言鉴赏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从方法传授和训练拓展设计等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学习机会,强化学生的鉴赏体验,帮助學生实现认知能力的成长。

(一)传授鉴赏方法

学生进入语言鉴赏环节后,大多会遇到方法运用的问题,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历程,学生在语言鉴赏方面会出现较多认知短板。对此,教师要做好学法传授,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学法训练阶段,引导学生在鉴赏体验中不断积累学法,提升鉴赏审美品质,完成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

教师在鉴赏引导时,要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选择文本精彩片段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都能够顺利找到相关内容。如这样一段话:“一声深沉的、来自肺腑的嗥叫,在四野的山崖间回响着、然后滚落山下,渐渐地隐匿于漆黑的夜色里。”如果从修辞角度来分析,学生难以找到操作起点,这是比较隐晦的拟人手法应用。教师从其他角度给出指导:“这句话从声音角度展开描绘,给人带来的是怎样的情感体验呢?”学生开始了独立思考,对这种特殊的声音进行细致倾听、分辨,对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展开深入分析,逐渐进入到鉴赏环节,在不断推演中建立学科认知,形成鉴赏能力。自由鉴赏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鉴赏选择,教师适时做出引导,要求学生从更多方向展开深入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丰富鉴赏训练

语言鉴赏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指导,还要注意设计拓展训练环节,让学生顺利启动学科思维,在深入探索和实践操作中发展学科基础能力。小组讨论、鉴赏展示、学法共享、课外阅读、读写结合等,都与语言鉴赏学习有直接关联,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莫泊桑的《项链》属于世界级的经典小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鉴赏时,要求学生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展开思考,并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搜集更多鉴赏文章,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写一篇读后感,针对小说主题展开深度解析,从而丰富自身的鉴赏内涵。学生初读小说情节时,很自然会想到“虚荣心”“臭美”等关键词,但他们在阅读更多的相关文章后,鉴赏认知会发生更多变化,对小说人物的表现也会有更多理性思考。在读后感展示环节,学生的理解分析多种多样,其个性见解带有特定审美倾向。如有学生说,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等级制让生活在底层的人产生心理变态,这是社会的原因,需要从人性角度展开思考。教师借助读后感的形式进行推介,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借助网络阅读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学力基础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传授适用的学习方法,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帮助。中职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效率都与普通高中学生不同,教师要客观对待,为学生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焦国禹.探索评价路径,落实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1(26).

[2]张艳,何忠.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考试命题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1(15).

[3]蒋蓉.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中职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册小说单元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1(12).

注:本文系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基于职业关键能力提升的‘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19B12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 艳(1984— ),女,汉族,广西宾阳人,学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和德育教育。

(责编 卓 怡)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