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高中美术作业设计刍议

2021-02-14 05:13韦华军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作业设计美育

【摘 要】本文论述美育视角下高中美术作业设计的意义,提出高中美术作业设计的路径,即触碰经典,模仿创造,体会文化传承之美;融入媒体,发现生活,体会现实世界之美;碰撞交流,分享展示,体会艺术追求之美,以使学生获得美的知识和能力、美的熏陶与滋养。

【关键词】美育 高中美术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141-02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探索美和创造美。美术,是美感认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路径之一。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美术课程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应以美育人,培育学生健康审美观念,陶冶学生高尚情操。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从更高站位出发,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设计、再推进,进一步凸显了美育的价值功能。基于此,笔者结合理论研究,尝试进行美育视角下美术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美育视角下高中美术作业设计的意义

作业是体现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美术学科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与灵活性,因此美术作业的设计更加多样,更富创新性,这为美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路径,为有效落實通过学科教学开展美育提供了经验。

(一)美术作业为美育的个性承载提供了平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的成长,美育的价值在于突出个体成长历程的完整性、统一性和人格性。美术作业是检验美术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的最直接方式。结合美术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进行艺术化表达,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建立二次连接,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美感。当学生的感官与外界有了和谐与习惯性联系时,健康的人格体系就会逐渐建立起来。

(二)美术作业为实现美育要求下的审美创作提供了阵地

美离不开表达和创造,美术作业表达了美术学科的视觉艺术性,具有生动的直观性与灵动性,学生依据客观存在的美术技法,自主表达内心的真实世界,体现对美的理解。美学知识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借助美术作业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学知识,掌握基本美学概念,提升审美品位。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借助纸张、笔墨等创作工具,运用色彩、线条等多种美术创作技法,感受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活动,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在审美创作活动中表达对美学概念的理解,展现现实世界,传递内心与美的需要,并借助美术作业理解美术与历史、文学、哲学的辩证关系,体会美的价值。

(三)美术作业为培养美学精神提供了多样表达场景

美术作品是技术更是艺术,是生活之美的多样呈现。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自由和多样化,因此,美术作业在设计上更具多样性、变化性和创意性。美术作业的这些特质为学生追求美提供了具体可见且多变复杂的场景,学生在不同的美术作业形式中寻找创作灵感,体会美术的丰富内涵,有效掌握和理解美术的技法与流派、形式与特征,实现认识美、学习美和追求美的美育目的。多样的美术作业形式,丰富的美术创作样态,满足了学生对美的多种体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借助美术作业来传递对美的积极追求,丰富美的疆域,在美的创造和完成中实现了精神与灵魂的统一。

由此可见,美术作业承载着高中美术学科学业质量检验的功能,成为以美育重塑美术育人理念和改变美术教学评价方式、巩固美术教学效果以及创新美术教学的重要依托,是培养学生美学的沃土。

二、美育视角下高中美术作业设计的路径

新课标指出,高中美术教学要追求真实性学习结果。真实性学习结果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结果,为美育视角下的高中美术作业设计提供了依据。

(一)触碰经典,模仿创造,体会文化传承之美

普通高中美术教学包含五个基本板块,每个教学板块所蕴含的美学样态、艺术形态、美术语言、美学现象、艺术规律等各不相同。但无论教学内容如何不同,教学中贯穿其中的都是对经典艺术形象的鉴赏、学习和创造。因此,教师设计美术作业时,可从引导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品鉴、模仿与创造等方面进行设计,旨在使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中运用对称、均衡、比例、对比、统一等形式和原理来进一步增强对经典美术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流派、技法和风格等,进而借助模仿生成富有个性化色彩的美术作业。正如梁启超所言,“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

毕加索的经典作品《格尔尼卡》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幅长7.76米,高3.49米的巨型油画作品。它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科尔尼卡、屠杀无辜为创作背景,运用单纯的黑、白、灰三种色调营造出了悲惨沉闷的氛围,抨击了纳粹的罪恶和残忍。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立体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手法表现极致的痛苦、受难,在构图上看似随意,实则统一,具有浓烈了古典主义色彩。鉴赏作品后,围绕作品的色调、构图、手法等审美要素,教师设计了“模仿”作业,要求学生以同样的事件背景,采用相似的创作手法,对作品进行描摹,完成一幅新作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整体回顾,感受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从而在模仿毕加索《科尔尼卡》创作色调、画面构图和艺术手法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模仿”作品。学生在艺术表达中对话历史,体会经典,感受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美学感受。

教师立足“模仿”这一视角,引导学生走进经典美术作品,在了解了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风格、艺术技法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学生根据作品原有的风格,结合自身对经典美术作品的理解,完成了个性化的美术创造。这一创作过程是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再理解和再加工,学生带着对经典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在一定美术创作方法和规律的引导下,对话艺术家、对话自我,在自我作品的完成中,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永恒之美。

(二)融入媒体,发现生活,体会现实世界之美

现代媒体艺术是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联网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它因现代社会的发展而生,具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性,以无处不在的样态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现代媒体艺术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作业时,教师可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媒体技术,寻找生活,感悟世界,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探寻现实世界之美。

比如在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为将红色党史教育与美术作业紧密融合,教师可以在设计作业时组织“寻找我心中的党旗”摄影作品大赛,大赛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媒体技术、艺术化地选取视觉构图,表达对时代的讴歌与赞美。学生带着发现美的眼睛,走进紧张忙碌的教师办公室、走进社区的街道办事处、走进生活中的大街小巷、走进历史博物馆、走进企业机关单位,用镜头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红色光影,表达对红色岁月的追忆和对新时代的讴歌。学生将自己对人物、景物的捕捉与对历史、现实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带有浓厚情感的现代摄影作品,走进了生活,触碰了现实之美。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将现代媒体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借助重要节日、重大活动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媒体设备,走进生活,触碰生活。学生在对接生活的过程中,在创作任务的驱动之下,积极寻找素材,在发现美与寻找美之中,获得美的享受。

(三)碰撞交流,分享展示,体会艺术追求之美

新课标指出,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能追求和享受美术创造的价值。新课标对美术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美术作业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较好地革除了传统意义上美术作业由学生个体独自完成、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互动分享、缺乏智慧碰撞以及学生在美术作业完成中的创作性和成就感不高的弊端。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集体的力量,逐渐强化美术学科概念,形成美术思维,获得探究技能,有效体会艺术创造带来的成就感。

结合学校运动会这一契机,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引导学生运用传统与现代的素材,围绕主题,自由选择立意角度进行海报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教师要求各小组课后建立合作分工机制,以草图、照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个人的创作历程。小组成员积极发挥想象能力,借助发散思维,生成和构想本组海报的创作意图,借助色彩、构图、光线、色调、景物、人物、文字来表达海报的文化主题,积极参与海报的创作。最后,当小组完成海报设计后,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学生在互动、借鉴、反思和修改中再一次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充分获得了追求艺术创作的自我效能感,感受到了追求艺术创造的价值之美。

自由民主、开放民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作业,为学生充分享受自由创作提供了契机。学生在完成属于“自我”的任务中,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相互之间积极配合、认真思考,为完成优秀的艺术作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学生将自己所获得的设计经验与设计技能运用到未来的美化生活和优化环境中,产生的现实意义和具有实际用途的作品,无一不体现了真实的美术学习效果。

总之,掌握美的知识和能力、获得美的熏陶与滋养、培养美的灵魂和思想,这是新时代美术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杨文益.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案例:从历史题材绘画的视角鉴赏《格尔尼卡》[J].教育界,2021(15).

[2]马会芳.在美术鉴赏中辨析作品形式语言的方法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1(1).

[3]李春雷.行走在创意的形形色色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创意作業的设计与实践[J].艺术品鉴,2019(2).

[4]潘峥嵘.基于有效性的高中美术作业设计策略[J].教书育人,2018(13).

[5]陶云峰.高中美术鉴赏作业的设计[J].现代教学,2016(Z1).

【作者简介】韦华军(1969— ),男,壮族,广西东兰人,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河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责编 柳佑倩)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作业设计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美育教师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