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制作技术在新媒体直播中的应用

2021-02-14 06:23
电视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音视频远程传输

苏 程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 海口 570100)

0 引 言

随着新媒体节目的兴起,新媒体领域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三沙卫视作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旗下在南海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卫视频道,不断努力加强新媒体阵地的宣传,新媒体直播节目的制作播出逐渐趋向于日常化。为使新媒体直播节目的制作更加高效,制作团队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远程制作技术应用于新媒体直播节目的制作中。远程制作系统轻便化、灵活程度高,大大缩短了新媒体直播制作的准备周期,进一步增强了节目的时效性。同时,远程制作技术的应用较大程度地降低了直播成本,使直播节目可以更加常态化,增强了节目的传播力。

1 远程制作技术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传输技术发展迅速,当前新媒体直播已经十分普及。社交平台、App直播等移动端应用更是兴起了全民“自媒体”直播潮流。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机构利用传统节目的制作优势,将电视制作技术手段转移到新媒体直播节目制作中,比如将转播车、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EFP)系统等应用到新媒体直播节目的制作。得益于移动互联网传输技术的发展,远程制作技术逐步扩大在新媒体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新媒体直播节目有即时性、互动性、传播性强的特点。通过远程制作技术打破地域空间的局限后,节目更加具有临场感。利用远程制作手段进行新媒体直播的优势有以下方面:

(1)打破空间限制,前后方信号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

(2)精简前方报道团队,实现“前方采集、后方制作”的分离式制作手段;

(3)利用主流的互联网传输协议,使信号传输稳定流畅。

(4)利用移动互联网传输,能有效降低信号传输成本。

2 远程制作技术的应用方案

远程制作系统前后方以互联网为介质进行信号传输,相较于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EFP)系统、转播车系统,远程制作系统有着分离度高、更便携、更节约使用以及维护成本低的优势,使直播工作更容易开展。为满足多机位、高质量、易开展的中小型直播制作的要求,制作团队将远程制作系统投入到常态化的新媒体直播当中。使用远程制作系统制作新媒体直播节目,场地适应性强,前方采集区和后方制作区可以分别独立在两个场地,信号通过4G网络无线互联;系统设备达到广播级标准,配置灵活、扩展性较强;系统稳定性强,每个功能模块相互独立,对直播有着较好保障。远程制作系统凭借技术参数和制作条件的优势,为新媒体节目直播提供良好的支持。轻便化的、应用于新媒体直播的远程制作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轻便化的远程制作系统

按功能区划分,系统可以分为前方音视频采集区和后方制作推流区。前方采集区主要通过摄像机采集音视频画面,通过传输设备将信号回传至后方;后方制作推流区则是对回传的信号进行切换、包装,最后由推流器编码后推送到各个网络播出平台。

常用的远程制作方式有两种:向固定IP传输方式和基于SRT协议的远程制作方式。

2.1 向固定IP传输

架设固定IP服务器,实现前端发射端通过互联网远程向固定IP传输视频信号,是远程制作的一种方式。一些中大型节目为了提高传播效力,在进行新媒体直播时,会邀请合作的网络媒体平台共同转播。在新媒体直播过程中,为了保障节目的安全稳定传输,制作方通常会使用双链路进行保障传输。其中一种传输方式是前端信号向固定IP服务器回传。在台内架设固定IP服务器,前方便携式采集端将制作好的音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填入台内固定IP接收地址回传,台内IP服务器将回传信号进行解压缩及解码,可实现输出HD-SDI信号及RTMP推流,如图2所示。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清晰度较高、HD-SDI信号符合电视直播要求,缺点是RTMP推流延时较长,对网络有较高要求。

图2 向固定IP传输信号流程图

近期,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团队参与了《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的转播。在节目制作现场,演播室内部署了多个机位,通过前方制作区演播室系统进行音视频采集及节目内容制作、包装完成后,合成的PGM信号发送至向固定IP传输的回传设备和4G便携式发射端,实现专线网络+4G移动网络双链路传输,保障节目传输的安全。台内接收到两路PGM信号后,选用质量较佳的信号进行RTMP推流,将信号推送至新媒体播出平台,实现了节目转播。向固定IP传输的方式有2~3 s的延时,因此这种方式一般用于PGM信号的转播,而远程多机位切换则通过基于SRT协议的视频传输方式,来实现直播中前后方视频信号的传输和远程切换。节目直播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直播节目效果图

2.2 基于SRT协议的远程制作方式

SRT的全称是Secure Reliable Transport,是目前主流的视频传输通用协议。在普通互联网环境下,使用SRT协议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多地之间安全可靠的高清视频传输与分发。SRT技术有着安全、可靠、低延迟的特点。基于SRT协议的远程制作方式也经常用于新媒体直播节目的远程制作。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团队在制作《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新媒体直播节目时,采用了基于SRT传输的远程制作方式进行直播,如图4所示。

图4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直播节目效果图

这种方式可以利用SRT传输技术的特点,将前方采集和后方制作分离,只需要派出报道人员到前方进行报道,后方技术团队在台内即可完成直播支持。在展会现场,团队架设了3部高清便携式摄像机进行视频采集,主持人的话筒接入摄像机,音视频信号通过摄像机输出HD-SDI信号到4G便携式编码设备回传。信号回传至本地接收服务器,由服务器对信号进行解码转换,最终以SDI信号形式输出至后方制作区的切换台。导播对视频信号进行实时切换,信号经切换台包装后,再输出SDI信号至推流器。推流器编码后将RTMP流推送至各个网络播出平台。整个过程的信号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SRT协议的远程制作方式信号流程图

利用SRT协议进行摄像机信号传输有着延时更低、更稳定的特点。后方可以以较低延时、较高画质对音视频信号进行切换制作。在正常的网络状态下,采用SRT协议传输视频的延时只有几百毫秒,远低于实时消息传输协议(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RTMP)传输方式。在弱网环境中,SRT协议相对不容易出现画面卡顿和花屏的情况。而这种传输方式相较于卫星、光纤等传输方式有着更高效快捷、节约传输成本的优势,更适用于常态化的新媒体节目直播。前方采集的音视频信号通过远距离的传输后依然稳定,保障了直播的安全。经测试,每路视频信号达到4 Mb·s-1左右的传输码率,就可以保证声音、画面清晰流畅,满足新媒体节目的播出需求。

3 网络配置及通话系统

3.1 网络配置

为了保障转播车在直播过程中有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前方采集区使用了多网络聚合的4G背包发射前端,在后方制作区配备一条互联网专线对直播进行保障。前端4G编码发射设备可以支持4张流量卡,对网络传输带宽进行聚合。在传输时,前端发射设备会对各个移动运营商的网络情况进行预判,自动对数据分包进行传输。同时,设备具有自适应比特率、自动前向纠错及其他丢包恢复算法等传输技术,可以更稳定地保障视频信号的传输,尽可能避免直播过程中丢帧、卡顿的问题出现。《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新媒体节目直播前,技术团队实地测试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个运营商的网络信号,发现中国移动的4G网络信号最佳,因此配备了2张移动卡、1张联通卡和1张电信流量卡。由于展会现场4G网络流畅,因此技术团队将码流设置为4 Mb·s-1,得到了清晰流畅的视频画面。

3.2 通话系统

在直播过程中,实现前后方实时通话,能帮助导播更有效地把控节目内容。导播可以通过通话系统对前方摄像进行机位调度,也可以引导主持人介绍相关内容。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新媒体直播过程中,为实现新媒体直播时的前后方通话,技术团队通过4G传输发射设备的内建通话系统进行前后方通话。由于通话系统是全双工的通信模式,使用设备内建的通话系统可以简化系统链路,使前后方沟通更加流畅。对讲话筒接入4G传输收发设备,导播可以使用系统的话筒,直接与前方编导沟通。

4 结 语

以往传统电视信号的传输都是以卫星、光纤作为直播信号的传输途径。在新媒体时代,得益于互联网传输技术的进步,轻便高效的远程制作系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远程制作使新媒体直播节目降低了制作成本、降低了直播的技术难度,在兼顾创造力和观赏性的同时,使得节目传播力大大增强。本文作为远程制作技术在新媒体直播中的探索实践,希望可以为行业同类应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音视频远程传输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3KB深圳市一禾音视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远程诈骗
WIFI音视频信号传输的关键问题探究
高速公路整合移动音视频系统应用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