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瓷画仕女的女性魅力
——范敏祺作品“晴雯撕扇”之艺术审美

2021-02-16 05:45张小萍
江苏陶瓷 2021年6期
关键词:瓷画仕女丫鬟

张小萍

(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0)

范敏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先生,范敏祺大师生于瓷都,长于瓷都,在景德镇这片陶瓷沃土上尽情挥笔泼墨,他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创作了大量的陶瓷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其主要以古典仕女、山水花鸟为创作题材,所绘仕女神态传情、风格典雅,很多作品皆被国内外博物馆或收藏家所收藏

“仕女画是民族绘画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在景德镇,许多陶瓷艺术大师的仕女图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古典小说,使得仕女形象文化气息浓厚、别致高雅。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这一片段就深深感动了广大读者,也感染了许多陶艺家们。一件件鲜活生韵的仕女瓷画使《红楼梦》这部经典故事在陶瓷艺术中大放异彩。《晴雯撕扇》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不少陶瓷艺术家们以此为文学题材,创作出不同形式的“晴雯撕扇陶瓷图”。范敏祺大师的粉彩瓷板“晴雯撕扇”作品(见图1)细腻灵秀、神工巧艺,传神地描绘了晴雯张扬独特的个性,传达出这位下层少女的纯真性灵,从而使这幅仕女图闪耀着女性的文化魅力。

图1 晴雯撕扇

1 风流娇媚——仕女神态之勾勒

晴雯,《红楼梦》中的一个下层女子,宝玉房里的四大丫鬟之一。《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掀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页便是晴雯的判词,可见在红楼奴婢这个行列里,曹雪芹还是比较倾情于晴雯的。对晴雯的评价,《红楼梦》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是这样说的:“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病西施的样子。”书中对晴雯的描写也是“钗軃鬓松,衫垂带褪”、“花红柳绿”、“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儿有几分像大观园里的美女林黛玉。正如《红楼梦》判词所写:风流灵巧招人怨。可见晴雯有着“众女嫉余之蛾眉”之貌,让人“赏得是娇花照水之颜”。

这种美在范敏祺大师的瓷画“晴雯撕扇”中让我们得到了视觉的形象描绘,我们来品味一下此画作中的仕女晴雯:古典装束、风姿绰约、美目盼兮,白里透红的小脸、细目柳眉、樱口小启;眉式上是明清仕女流行的倒八字眉,在发式上长发飘飘及腰,头上梳有两个丫鬟发髻,发髻上分别插着一些小红花,显得俏丽可爱;仕女服饰上色调浓丽,紫红色上衣外面套着一件桔红色坎肩,裙子为艳蓝色和纯白色,裙子层次分明,裙带飘动如丝。画中,作者以服饰的娇艳、飘逸来突出仕女人物晴雯的妩媚绰约。瓷画采用细秀流畅的线条,洒脱准确地勾勒出晴雯精致的五官以及虽坐犹见的曼妙身姿。众所周知,明清时代仕女的审美取向为瓜子型脸蛋、丹凤眼、小嘴,身姿讲究苗条纤瘦,追求细腰、削肩,不似唐代仕女那般丰腴肥美。晴雯的仕女形象,正符合典型的明清时代女子的审美意愿和追求,所以仕女晴雯是美的,美得娇媚动人。

2 率真随性——仕女情态之凸现

在《红楼梦》里,晴雯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她率性纯真,无论是在心态上、行为上还是言语上,她从来都是不加掩饰的。”在众多丫鬟里她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她的性格中包含了常人少有的“美”、“真”,这种美不仅是来自外表,而是她性格中一种本真、率真的自觉体现。“她真实自然,毫无矫饰地绽放着青春之美、生命之真。”晴雯直来直去、心底坦荡,她从不背后说人,更不会害人,她的喜怒爱恨都写在脸上,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因喜欢听“裂缯”声,便由着自己的性子,淋漓酣畅、轰轰烈烈地撕了一回,只为自己开心。晴雯先把宝玉、麝月手上的扇子抢去撕了,并不过瘾,还打开宝玉扇匣子,撕了一大把名贵扇子,在悦耳的裂缯声中晴雯不禁开颜。

范敏祺大师正是源此红楼情节,在画作中生动呈现出晴雯的率真随性之个性。瓷画中的晴雯正端坐在院里一长凳上,只见她双手挥舞着,一把把精美的扇子被她撕得粉碎,晴雯十指纤纤,动作优美有力,被撕破了的各色扇子散落一地,犹如“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之美妙。

传统仕女画中的人物形象常常给人以宁静、闲淡、悠然的神态,很少看到手舞足蹈、眉开眼笑的动感表情。而此瓷画却以动制静、以动传神,充满了自然美和灵动美,我们不仅看到了晴雯尽情挥洒撕扇动作时那种疯狂似的开怀开颜,同时还似乎听到晴雯撕扇时“嗤、嗤”的美妙声音。“白光闪处,声动人心,笑声盈耳,恍如惊雷伴随闪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此我们不禁想起李商隐《僧院牡丹》中的诗句“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与此画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范敏祺大师精妙地利用了瓷画的有限画幅,为我们描绘出一位聪明灵巧、率直活泼的动感少女形象。在此,晴雯独特的个性跃然瓷中,观瓷画乃余味无穷。

3 泼辣傲气——仕女神韵之诠释

在瓷画“晴雯撕扇”的左上端,仕女形象上方写有《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其中一句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此词写出了晴雯不甘为奴、心高气傲的个性,也写出了晴雯后来的悲剧结局。

“晴雯的性格刚烈尖锐、直爽泼辣,唐·刘兼《木芙蓉》诗中的‘此花烂漫火烧秋’,可作晴雯写照。”虽为一个丫鬟,晴雯并没有尊卑等级观念。在怡红院里,她敢笑敢怒、敢爱敢恨、嫉恶如仇,他和宝玉虽为主婢关系,却似乎更像一对知心朋友,她从不献媚,不讨好主子。“话语中少见奴颜媚骨的感觉、卑躬屈膝的影子,更多的是一种平等性,非常有自由精神。”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宝玉因心情不好,恰巧晴雯失手跌扇,因此,他责怪了几句晴雯,晴雯不服,立即反击。晴雯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宝玉气极,欲告知王夫人,众丫鬟为晴雯求情,晴雯自己反而理直气壮,她不说一句求饶的话,虽为奴婢,却无奴性,她傲然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的平等。

我们再来细品一下瓷画:画面上睛雯两手臂伸直,动作猛烈、刚劲,扇子已成多片。撕扇这一大胆叛逆的行为,看是晴雯的嬉闹任性,实则是晴雯女性自我意识的追求,是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尊卑观念的一种挑战。她没有其她丫鬟们的顺从和忍让,她撕的是扇子,实则撕的是封建秩序,是她对自我尊严的一种维护和捍卫。最终,她通过撕扇,把之前受的委屈抚平了,把失去的尊严也找了回来。在贾府统治阶层看来,丫鬟就应该低眉顺眼、随分从时、服从主子,正如书上说的“粗粗笨笨的才好”。然而晴雯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她有着叛逆的个性。晴雯的可贵,在于她的不自贱自轻。她意识到,自己虽然是个奴婢,出身卑贱,但首先是一个“人”,既为“人”,就应该得到作为“人”的尊严以及独立平等的人格。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袭人与宝玉曾经有过“云雨情”,而怡红院其她丫鬟也和宝玉有过暧昧,只有晴雯不屑于此,因为她要的是男女感情的平等,是真情真爱的交融。至此,晴雯“千金难买一笑”、“心比天高”的倔强傲气,在瓷画“晴雯撕扇”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折射。

粉彩仕女画是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范敏祺大师的“晴雯撕扇”以传统的文学题材、精湛的粉彩技艺、典雅的美学追求,透过仕女形象绘出了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整幅作品陶瓷肌理与美纹图画相璧合,布局完美、色彩谐调。作者以青绿的大芭蕉叶以及假山、其它植物等作为背景,还有扇匣子的红艳,这些共同烘托了仕女的美。人物造型、设景布局、笔墨秀润,浑然一体。瓷版上的几行文字,即《红楼梦》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瓷画家用潇洒清隽的书法加以点缀,与图呼应、意脉相通,恰当地表现了作品主题。在此,瓷纹与书法融合使陶瓷作品“晴雯撕扇”绽放出文化之美。“晴雯撕扇”情节是作者曹雪芹为晴雯设计的华彩片段,而瓷画家范敏祺准确而生动地把握了红楼仕女塑造的神韵,经典传承,晴雯形象之美通过陶瓷作品得到了很好地诠释,大师范敏祺让这个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走进了陶瓷,在艺术画廊中璀灿夺目,闪耀着人性和诗意的光辉。

猜你喜欢
瓷画仕女丫鬟
江南佳丽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
《红楼梦》中丫鬟的明争暗斗
《红楼梦》中平儿的人物形象分析
明传奇中丫鬟形象的文化意义及文人的女性观
浅谈木雕中的仕女创作
偶笑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王清丽瓷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