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供电服务创新探讨

2021-02-17 22:20潘晓倩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1期
关键词:供电服务信息化平台互联网+

潘晓倩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电力市场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基于电力的供电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提供稳定高效的电力服务已成为增加供电服务经济利润的主要途径。互联网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并实现了从内部到外部的输电服务创新。互联网与供电服务创新战略的有机结合,可以为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供电服务;信息化平台

引言

为促进“互联网+”时代的供电服务创新,要利用互联网思维来改变业务模式,以打造供电服务信息化平台为重点,提出实现供电服务创新的思路方法及平台建设的具体架构、实现方法、功能设计等,完善供电服务体系。

1互联网+”时代的供电服务

“互联网+”是要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电力行业的“互联网+”行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如智能缴费。2017年,国家电网吉林电力公司开始进行智能缴费探索,实现了电力营销服务的新模式,即自动抄表、实时算费、预购电费、线上催费缴费、远程停复电等。“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公司自动化运营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是,供电公司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应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实现供电服务的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互动化目标。

2互联网与供电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各种传统产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通信平台,传统产业不仅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而且存在于线上的角落里,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在线和离线活动,同时传统产业也为新技术和功能提供了帮助传统产业获得新的发展方式。“互联网+”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振兴传统产业已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在经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的应用水平相对较广。供电服务的特征与现状:(1)信息共享问题。从目前的供电系统来看,不同机构采用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文件记录的数据排列存在差异,电力机构的工作过程不一致,而且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会有功能上的问题。只能通过稳定电网之间的信息共享来维持可靠的供电能力。当前的孤岛化信息共享机制需要某些缺陷。(2)“互联网+”的利用程度问题。电力企业提供的服务仍仅限于客户服务,并且互联网技术的使用程度并不显著。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实体服务和人工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需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放各种网络服务。例如,某些互联网产品可以与系统开发同步运行。通过良好的整体协调和专门的维护,整个过程将很顺利,并且公司将能够在互联网的新思维下探索新的发展计划。(3)服务模式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公司基本上会获得服务意识,强调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并建立以营销服务为中心的有效服务机制。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电力企业的性质相对特定,服务质量的提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定位和市场需求的问题。电力市场的垄断实际上并没有影响服务体系,仍然存在过度关注生产的问题。

3“互联网+”时代的供电服务创新

3.1总体思路

目前,供电公司主要有营销业务系统、生产实时监控系统、用电采集系统、电压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独立,但这种独立运行的情况会造成信息孤岛,不利于大数据应用。应对供电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开发出集成度高的综合运营监控系统。整套系统应拥有一个平台,即后台服务平台,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并提供业务监测、绩效统计、工作单派发、现场作业监督等功能。拥有一终端,即移动app,用于台区客户经理现场作业和服务,为供电服务前端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平台外接一套移动app,如智能电管家(掌上电力)。该终端直面用户,由用户安装使用,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管家网上购电,在线实时查询用电情况,实现自助化管理。

3.2信息化平台建设

①平台架构。平台架构的难点是将共同的信息系统整合到集成的信息平台上。我们需要设计支持数据共享的新平台。平台框架由Workbench应用程序、现场操作应用程序和支持应用程序3部分组成。平台应用程序主要是电源公司的工作人员。提供通过媒体数据库的数据支持、通过互联网网络化、访问大屏幕显示器设备、监测现场操作、公开商业索引和释放工作载荷等。需要实施Workbench应用程序。功能是指监视商务指标监测、监控性能、基本业务分配、摘要统计信息、工作顺序分配、处理、查询等。现场人员通过特殊应用程序连接到平台,并与之相关的服务,并接收相关的工作指示。从命令中心接收远程命令和调度。现场操作应用程序以特别的移动应用程序为核心,实现了现场展望、现场减损、业务设备、电费、电力消耗检查等功能。通过通信信息技术的基础来支持应用程序,支持平台和移动终端的操作主要是通过物联网系统和云服务系统来进行的。②平台实现方法。为了实现数据合并和共享,需要数据库、数据集成和交换技术。更好的方法是使用Web服务。Web服务是利用服务层的整合、面向对象的技术将数据打包,并利用SOAP实现基于Web的功能。

3.3功能设计

为了满足“互联网+”供电服务的需求,该平台具有五个关键功能:运营指标监测,设备运动监测,绩效管理,现场操作命令监视和移动操作终端。运动指示器监视模块的四个主要部分是线路损耗、电力费用、服务和业务。加强市场营销业务的变革,使用信息技术来应对市场营销的商业革新。设备运行监测模块具有六个主要功能:公变负载;公变停运;收集成功率;公变功率因数;公用变压器;三相不平衡等。可以监视和监视电力设备运行的商用变压器的出口电压,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并确保电源质量。性能管理是员工性能管理。而且,为了提供员工性能的实时评价,依赖工作订购模块。现场命令模块负责市场营销,交付检查工作指令以及指令执行,传输和统一调度。现场移动终端的主要功能是集成设备管理、市场营销服务、现场维护、运营、维护等。

4以效益為目标,细化供电服务管控

4.1持续深化量价费损管理

深化营配调数据同源管理,优化台区同期线损模块和采集系统性能,实现台区线损日在线监测率达到80%以上,同期线损合格率达到85%以上。借力外部征信平台和信用体系,确保当年电费回收率100%。强化反窃电管理,规范抄核收管理和电价执行。

4.2健全供电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优化供电服务质量评价方式,深化服务数据分析,加强服务监督管控,常态化开展电费、计量、服务业务稽查,深化问题核查,强化闭环管理。

4.3加强员工技术业务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员工市场意识、服务技能、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把技能等级与岗位任职、薪酬待遇挂钩,大力培养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

结语

互联网+电源模式是电力供应企业开发电力供应服务的必然发展,是电力运营商变革和升级的中心征兆之一。“互联网+”的到来不仅给电力公司带来了新的课题,也给电力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开发机会。因此将继续增强供电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结合公司的实际发展,并建立供电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佳美.基于信息技术的供电营业服务优化策略[J].电子技术,2020,49(07):170-171.

[2]王守凯,刘达.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陕西电力,2016,44(08):47-50.

[3]章侃.互联网+背景下供电服务的发展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2):47.

猜你喜欢
供电服务信息化平台互联网+
以安全风险体系建设模式规范用电安全管理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
浅谈物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