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共情”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1-02-17 22:44陆燕
幸福家庭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共情教师应情感

陆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共学·共情”模式逐渐在各级学校得到广泛的运用。教师要对学科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借助“共学”吸引学生的目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共学”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找准自身定位,借助“共学·共情”模式,激发学生共同学习,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共学·共情”模式的研究工作,针对青少年的能力水平等进行分析,在加强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掌握其思维特点,利用“共学·共情”模式的优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了贯彻“共学”的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为了贯彻“共情”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同感心、同理心,引导学生从他人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清楚认识落实“共学·共情”模式的重要性,展现学生主体性,在理解学生想法、感受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欲望,利用多样化方式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共学·共情”模式时,要结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实现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落实平等性原则,提升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效果。

(一)教育观念未及时更新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共学·共情”模式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共学·共情”模式的意义,对“共学·共情”模式好处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共学·共情”模式的运用上不够灵活。

(二)学生的配合度不高

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往往不愿意主动向他人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教师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对教师不信任,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远,使教师难以在教学中准确运用“共学·共情”模式。

(三)师生交流互动不足

良好的沟通是确保“共学·共情”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并未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

(一)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认知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目标。在课堂中,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共学·共情”模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为“共学·共情”模式的实施提供方法支持。第一,教师要端正教育态度,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借助高效的指导与教育方法,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将学生看作独立存在的个体,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在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缓解不良学习情绪。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坚持从学生角度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师要主动进行自我提升,做好反思工作,参与各项培训活动,在“共学·共情”模式的实施中提升教育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在深入理解学生情绪、情感的基础上做好教学工作,丰富自身理论储备,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还要从学生角度入手,营造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共学·共情”意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第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探讨活动,让学生在探讨活动中实现“共学·共情”。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的要点、重点进行分析,把握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性。在探讨活动中,教师要兼顾全体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发表意见与想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共情。青少年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讲述故事有助于放松他们的身心,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共学·共情”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丰富其情感体验,逐渐增强其“共学·共情”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结合故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产生新颖的想法,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看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提升“共学·共情”意识。

(三)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了确保“共学·共情”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第一,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想法,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机会。在课堂中,教师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理解与关心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时,教师不宜直接采取批评的教育方法,而要通过恰当的语言解决问题,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及时观察学生情感变化情况,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第二,教师要合理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有效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共学·共情”模式时,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青少年的情绪变化快,体验深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逐步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逐渐实现“共学·共情”模式的目标,以增强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共学·共情”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先进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共学·共情”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折桂中学)

猜你喜欢
共情教师应情感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